联系我们
加入收藏
年期检索
高级检索
33
关于本刊
作者专区
审稿专区
读者专区
新闻公告
下载中心
联系我们
Email Alert
RSS
English
期刊介绍
编委会
主编介绍
主办单位简介
编辑部介绍
栏目设置
审稿流程图
数据库收录情况
在线投稿/查稿
投稿指南
编写指南
审稿流程说明
论文模板
版权转让协议
退修说明
看校样说明
作者常见问题
在线审稿
审稿政策
审稿常见问题
自荐审稿人
主编办公
编委办公
编辑办公
当期目录
最新录用
过刊浏览
分类浏览
全本电子版期刊
移动阅读
文章下载排行
摘要浏览排行
知网优先出版
本刊消息
科学新闻
学术动态
学术会议
联系方式
征订与广告
投稿指南
编写指南
论文模板
作者常见问题
审稿政策
审稿常见问题
编委审稿流程
编委审稿常见问题
友情链接
友情链接
更多....
农业生物技术学报 2007年 15卷 6期 刊出日期:2007-11-29
研究论文
一株信鸽新城疫强毒的分离鉴定和分子特性分析
The Isolation , Identification and Molecular Characterization of a NDV Isolate from a Pigeon
袁小远
2007, 15(6): 0- |
doi:
| Full text
(HTML)
(1 KB) |
PDF
(0 KB) (
171
)
+
-
摘要
从发病鸽的体内分离到一株新城疫病毒(Newcastle Disease Virus,NDV)PB9601,经病毒蚀斑克隆纯化后动物回归试验可产生典型的NDV病变,其MDT、ICPI、IVPI分别为50.5、1.65和2.36,表明为NDV强毒。对其F和HN蛋白分别进行基因克隆测序,发现F蛋白多肽裂解位点的序列为111 KRQKRF 117,符合鸽源NDV强毒氨基酸基序。F基因分型及同源性比较显示:PB9601与YN-03、TW-98等鸽源毒株属于VI型,其F基因与基因Ⅱ型疫苗株LaSota氨基酸同源性为88.6%,与基因Ⅰ型疫苗株V4的氨基酸同源性为91.0%,与基因Ⅸ型传统强毒F48E9等的氨基酸同源性为90.6%;与国内鸽分离株GX-05、YN-03、TW-98的氨基酸同源性分别为92.1%、95.5、98.6%、与国外鸽分离株Capital3-97、Tigre6-99、1166-00、IT-227-82、2736-00的同源性分别为93.3%、91.9%、94.6%、95.1%、93.6%。HN基因氨基酸同源比较显示:PB9601与LaSota、F48E9、V4等的氨基酸同源性分别为87.2%、89.2%、87.6%;与国外鸽分离株1166-00、IT-227-82、2736-00的同源性为93.7%、95.5%、92.3%。由此看出PB9601与国内外分离株、LaSota、F48E9、V4等相比,具有明显的地域性和种属性。
马铃薯遗传资源多样性的SRAP分析
Genetic Diversity Analysis of Potato Germplasm by SRAP Makers
何凤发
2007, 15(6): 0- |
doi:
| Full text
(HTML)
(1 KB) |
PDF
(0 KB) (
214
)
+
-
摘要
采用SRAP分子标记,对44份马铃薯品种的遗传多样性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 随机抽取27对SRAP引物,对基因组DNA进行特异扩增,其中23对引物扩增出多态性条带,共获得104个多态性条带, 多态性引物比率达85.2%, 平均每对引物产生4.5个多态性条带,表明SRAP标记具有较高的多态性比率。44份种质资源的SRAP标记遗传距离为0.147-0.741。当遗传距离D=0.67时,将44份种质资源分为四大类群,包括一个复合类群和三个独立类群。其中复合类群可进一步分为7个亚群。从而在DNA水平上证明了所研究马铃薯种质资源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
鹅HMGR基因内含子5的SNP及其与鹅重要经济性状的关联分析
SNP in intron 5 of HMGR Gene and its genetic effects on important economic trait in goose
陈宏权 梁忠 黄华云 甘小伟 张同燕
2007, 15(6): 0- |
doi:
| Full text
(HTML)
(1 KB) |
PDF
(0 KB) (
200
)
+
-
摘要
本文屠宰测定了116只皖西白鹅胴体性状、羽绒性状和肉质性状,克隆了鹅3-羟基-3-甲基戊二酸单酰辅酶A还原酶(HMGR)基因内含子5,采用PCR-SSCP检测其SNP,并分析了SNP与鹅重要经济性状之间的关联性。结果显示,鹅HMGR基因内含子5长704bp,与鸡的同源性44.0%;PCR-SSCP检测发现,内含子5存在一对等位基因A和B,A和B的基因频率分别为0.7716和0.2284。分析SNP基因型与鹅重要经济性状的关联性,结果表明,AA型可以显著提高鹅的胸肌重和腺胃重(P<0.05),增加千朵重(P<0.01),和降低绒系水率(P<0.05);AB型则具有显著降低胸肌纤维直径(P<0.01)和提高胸肌45pH的作用(P<0.05)。
优化的VHb基因和融合杀虫基因在烟草中的表达研究
Research about the Expression of modified VHb Gene and fusedly- insectidal Gene in Tobacco
王友如
2007, 15(6): 0- |
doi:
| Full text
(HTML)
(1 KB) |
PDF
(0 KB) (
214
)
+
-
摘要
将人工合成的、密码子优化后的透明颤菌血红蛋白(VHb)基因与含有融合杀虫基因(GFMcryIA基因和CPTI基因的融合)表达载体PGBIF4ABC构建成双价基因植物高效表达载体PGBIF4ABCVHB,通过根癌农杆菌介导转化烟草,获得了38株卡那霉素抗性转基因株,经PCR及Southern blotting检测,证实了双价基因在32株转基因烟草基因组中整合。western blot检测证实了VHb基因的表达,杀虫实验表明融合杀虫基因表达出的毒蛋白具有杀虫活性,转基因烟草平均每株干重高于非转基因烟草植株8%。实验结果表明:VHb基因和融合杀虫基因烟草在烟草中的表达既可使烟草既可增产、又具抗虫性。
以增加催化结构域的基因重构方法提高里氏木霉外切型葡聚糖酶Ⅱ的活性
Enhancement of the cellulolytic activity of Trichoderma reesei cellobiohydrolase Ⅱthrough adding catalytic domain
邓丽瑜
2007, 15(6): 0- |
doi:
| Full text
(HTML)
(1 KB) |
PDF
(0 KB) (
242
)
+
-
摘要
分别通过增加CBHⅡ和EGⅣ催化结构域的方式对里氏木霉QM9414外切型葡聚糖酶Ⅱ进行基因重构。第一种重构方式是在CBHⅡ基因的上游增加EGⅣ的催化结构域基因,第二种重构方式是在CBHⅡ基因的下游增加其自身的催化结构域基因。通过PCR和基因重构手段获得重组质粒pPICZαA -cdE –cbh2和pPICZαA- cbh2-cdC,并在毕赤酵母GS115中表达,获得重组菌株P.pastoris PEC11和P.pastoris PCC16,在经改良的摇瓶培养条件下能表达具有较高CMCNa酶活性的融合蛋白,培养液的CMC活性分别达到3.87U/ml和7.66U/ml,其中P.pastoris PCC16表达的重构酶活性是毕赤酵母表达的单一CBHⅡ酶活性的2倍。表明采用增加结构域的方式可以有效提高纤维素酶的活性。
疏水表面诱导稻瘟病菌侵染结构发育过程的基因表达谱分析
Gene Expression Profile during the Development of Appressoria Induced by Hydrophobic Surfaces in Magnaporthe grisea Y34
李德葆 骆红梅
2007, 15(6): 0- |
doi:
| Full text
(HTML)
(1 KB) |
PDF
(0 KB) (
262
)
+
-
摘要
本文在制备完成高通量稻瘟病菌cDNA阵列的基础上,平行检测孢子受疏水性表面诱导0、2、8、20和30 h时间点的基因表达谱。结果显示:在附着胞形成的不同阶段,均存在大量的差异表达基因,显示出这一过程中基因表达网络的复杂性。其中,附着胞在成熟阶段的差异表达基因数要明显高于其诱导和形成阶段,表现在8 h、20 h时间点相近的基因表达谱至30 h时间点发生剧烈变化。这种动态的基因表达谱的分析可以为稻瘟病菌致病的分子机理研究提供有意义的信息。
应用酵母双杂交系统筛选与CASTOR相互作用的蛋白
Screening and identification of proteins interacting with CASTOR by yeast two-hybrid system
杨绮
2007, 15(6): 0- |
doi:
| Full text
(HTML)
(1 KB) |
PDF
(0 KB) (
225
)
+
-
摘要
CASTOR编码百脉根中的离子通道蛋白,它是共生途径上的功能基因,作用于结瘤因子诱导产生的钙离子激增(calcium spiking)信号转导途径的上游,突变后不能形成根瘤。为了进一步揭示CASTOR调控共生信号途径的分子机制,本文通过酵母双杂交系统在百脉根的cDNA文库中筛选可能与CASTOR相互作用的蛋白,以酵母配合的方法初筛获得111个阳性克隆,经β- Gal检测进一步确认有99个蓝色克隆子,测序以及NCBI BLAST比对分析鉴定出JAB1、CLPA、钙调素结合的翻译延伸因子等7种可能与CASTOR相互作用的蛋白,利用RT-PCR方法检测了这些基因在接种以及不接种根瘤菌的百脉根中的表达水平,分析推测CASTOR可能与上述蛋白形成复合物参与共生信号的转导。
肉桂地链霉菌接合转移体系的构建及nsdA基因中断对其次级代谢的影响
Construction of the conjugal transfer system of Streptomyces cinnamonensis and effect of PCR-mediated nsdA gene disruption on its secondary metabolism
郑应华 陈芬 熊伟 闵勇 范与庆 梁运祥 吕和平 刑仁昌
2007, 15(6): 0- |
doi:
| Full text
(HTML)
(1 KB) |
PDF
(0 KB) (
243
)
+
-
摘要
以pSET152和pHL212为出发质粒,通过供体大肠杆菌ET12567(pUZ8002)和S17-1属间接合转移肉桂地链霉菌(Streptomyces cinnamonensis),首次构建并优化了肉桂地链霉菌的接合转移系统。利用PCR介导的基因置换技术快速构建了肉桂地链霉菌nsdA基因 (negative regulator of Streptomyces differentiation)中断载体,通过接合转移导入肉桂地链霉菌工业菌株BIB2005,筛选得到一株遗传稳定表型为AmR、KmS的接合子BIB309。PCR分析结果显示该接合子即为nsdA中断突变株。与出发工业菌株相比,在摇瓶水平上nsdA中断突变株BIB309莫能菌素产能提高了2.7倍。
链霉菌(Streptomyces TE66 ) MalQ基因克隆与原核融合表达
Cloning and Fusion Expression of the Gene MalQ from Streptomyces TE66
王水兴
2007, 15(6): 0- |
doi:
| Full text
(HTML)
(1 KB) |
PDF
(0 KB) (
195
)
+
-
摘要
用PCR方法获得Streptomyces TE66 MalQ基因,将该基因插入原核表达载体pTrc-CKS中,对质粒所含外源片段双向测序,并经BLAST比较分析,发现其与GenBank中报道的Streptomyces coelicolor MalQ基因的同源性高达97%。重组质粒转化E.coli Top 10F’,经IPTG诱导后以融合蛋白形式表达,SDS-PAGE电泳显示MalQ基因与CKS表达的融合蛋白在目标位置约106kDa处有明显条带。经薄层层析分析粗酶液酶处理的麦芽三糖溶液,证实粗酶液具有麦芽糖转糖基活性。
猪胸膜肺炎放线杆菌ApxIV-ELISA鉴别诊断试剂盒的研制与应用
Development and application of ApxIV-ELISA differentiating diagnostic kit for Actinobacillus pleuropneumoniae
贾凡 胡军勇 王建银 石碧 李树清 陈焕春 周锐
2007, 15(6): 0- |
doi:
| Full text
(HTML)
(1 KB) |
PDF
(0 KB) (
245
)
+
-
摘要
胸膜肺炎放线杆菌(Actinobacillus pleuropneumoniae, APP)是一种严重危害世界养猪业的重要病原菌,至少有15种血清型,根据所有血清型菌株仅在感染猪体内产生外毒素ApxIV的特点,建立了一种能够区分感染猪与免疫猪的鉴别诊断方法ApxIV-ELISA。本研究将该诊断方法进一步研制成试剂盒,对其特异性、敏感性、重复性和稳定性进行了测试,与间接血凝试验及IDEXX公司的CHEKIT-APP-APXIV试剂盒进行了对比研究,并用该试剂盒检测了来自中国、英国、丹麦、美国、加拿大和澳大利亚的临床猪血清1453份。结果表明ApxIV-ELISA试剂盒具有很高的特异性和敏感性,与CHEKIT-APP-APXIV试剂盒的检测符合率为91.37%;三批试剂盒的批内和批间的重复性良好(变异系数均<15%);试剂盒在2~8℃保存9个月内稳定性良好;ApxIV-ELISA试剂盒能够有效区分APP感染猪与三价灭活疫苗或亚单位疫苗免疫猪。
猪骨骼肌NDUFS7基因的克隆、染色体定位和表达谱分析
Chromosomal Assignment, Cloning and Expression of Porcine NDUFS7 Gene in skeletal muscle
李奎 唐文花 李勇 王恒 靳二辉 唐中林 公维华
2007, 15(6): 0- |
doi:
| Full text
(HTML)
(1 KB) |
PDF
(0 KB) (
289
)
+
-
摘要
摘要:本研究用辐射杂种克隆板对猪的NDUFS7基因进行了染色体的物理定位,克隆了该基因的完整CDS序列,用相关软件进行了基因结构和功能的预测,并用半定量RT-PCR技术分析了NDUFS7基因在猪的11种组织以及在33天、65天、90天胚胎和成年猪的骨骼肌中的表达情况。分析结果首次将NDUFS7基因定位于猪的2号染色体2q21-q24, 与标记 SW395紧密连锁。该基因的CDS全长648bp,编码215个氨基酸,预测编码的产物具有一个高度保守的与能量生成有关的NouB结构域和3个酶的磷酸化位点。同时,RT-PCR结果显示,NDUFS7基因在猪的11种组织中均有表达,但表达量有差异;在不同发育阶段的骨骼肌中,65天和90天胚胎时的表达量较高,而33天胚胎和成年猪的表达量相对较低。
6个地方鸡种线粒体 COⅠ基因的DNA条形码研究
The DNA Barcoding Application of mtDNA COⅠGenes in Six Indigenous Chicken Breeds in China
屠云洁
2007, 15(6): 0- |
doi:
| Full text
(HTML)
(1 KB) |
PDF
(0 KB) (
217
)
+
-
摘要
本研究利用线粒体细胞色素C氧化酶I (cytochrome c oxidase ⅠCOⅠ)这一特定基因的特定区段来做DNA条形编码的基础,选择其中二段序列(Bar1 Bar2)设计2个引物对6个中国地方鸡种的线粒体DNA进行扩增,以对其进行种品鉴定。本研究选择的2段序列中,以Bar1序列648bp(712位点到1359位点)多态性最高,突变位点最多,为24个,品种间平均多态性为3.860%,6个鸡种在此序列中有各自不同的特异位点,NJ聚类分析6个品种基本被聚为不同的类别,与形态学分类基本一致,该COⅠ基因的Bar1序列用于这些品种鉴定是可行的;而Bar2序列进行序列多态性分析,由于其多态性低,大多品种没有其特异位点,NJ聚类分析6个品种基本被聚为不同的类别,与形态学分类基本一致,不利于品种鉴定。从本研究结果看,利用COⅠ基因的DNA条形编码(DNA Barcodes)进行不同鸡品种鉴定具有方便、快捷、经济、准确等优点,结合传统形态学鉴定手段将会揭示更深层次的遗传多样性和系统进化关系, 经过进一步改进是用于品种鉴定的优良工具。
鸡galnact2基因c.363C>G位点的多态性及其与体重、脂肪沉积性状的相关性
Genetic Diversities of the Galnact2 c.363C>G Mutation and Its Association with Body Weight and Fat Deposition in Chicken
刘三凤 聂庆华 张细权 张志燕 任军 黄路生*
2007, 15(6): 0- |
doi:
| Full text
(HTML)
(1 KB) |
PDF
(0 KB) (
181
)
+
-
摘要
摘要:β-1.4-N-乙酰半乳糖胺转移酶(β-1.4-N-acetylgalactosaminyl-transferase,Galnact-2)是催化O-聚糖合成第一步的糖基转移酶。本研究根据已公布的鸡Galnact-2基因的DNA序列,在突变位点c.363C>G的侧翼(区)设计引物,用PCR- XhoⅠ-RFLP方法在隐性白洛克鸡、杏花鸡、泰和丝毛乌骨鸡、白耳黄鸡、康乐鸡、南城黑鸡等276个体中检测其多态性,并运用华南农业大学杏花鸡与隐性白洛克鸡资源群全同胞参考家系研究这个突变对鸡体重、脂肪沉积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1)该突变位点在各品种中具有丰富的多态性;(2)该位点与鸡的体重显著相关。GG型个体的体重比CC型大,两者在出生重及21、28、35、49、56、63、77、84日龄体重差异极显著(P <0.01);GC型与CC型之间的出生重及21、56、63日龄体重差异极显著(P <0.01), 35、49、77、84日龄体重差异显著(P <0.05);GG型与GC型个体体重差异不显著。(3)各种基因型个体的皮下脂肪厚、腹脂重、脂肪带宽、胸肌粗脂肪含量、腿肌粗脂肪含量等5种脂肪沉积性状之间均未见显著性差异。
应用PCR技术检测饲料中的鱼源性成分
PCR method for detection of fish-derived component in animal feedstuffs
王加启 贺云霞 王丽 卜登攀 魏宏阳 胡菡 周凌云
2007, 15(6): 0- |
doi:
| Full text
(HTML)
(1 KB) |
PDF
(0 KB) (
188
)
+
-
摘要
PCR方法在动物源性饲料检测中有很好的应用前景。为了有效检测反刍动物饲料中的鱼源性成分,降低疯牛病传播风险,本研究根据鱼线粒体1DNA 6S rRNA序列设计并筛选了鱼源性特异引物,使用Qiagen公司的组织DNA提取试剂盒提取核酸。PCR特异性检测结果表明,引物NC_Fish2480/2501F/ NC_Fish2565/2586R与牛、羊、猪、鸡成分无交叉反应;灵敏性检测结果表明,该引物可以检测到0.1%的鱼源性成分。该方法的建立为饲料中鱼源性成分的PCR检测提供了依据。
抗草甘膦EPSPS转基因棉花的研究
The Study of Glyphosate-resistance Transgenic Cotton
刘锡娟
2007, 15(6): 0- |
doi:
| Full text
(HTML)
(1 KB) |
PDF
(0 KB) (
242
)
+
-
摘要
林敏教授课题组从具有草甘膦抗性的荧光假单胞菌G2中克隆了EPSP合酶基因aroAG2,根据aroAG2的氨基酸序列,按照双子叶植物偏爱密码子人工合成aroAG2M基因。我们利用aroAG2M基因和Impactvector1.4,构建了以菊花Rubisco启动子和叶绿体信号肽驱动aroAG2M基因高效表达的植物表达载体Pim1.4-epsps-plus,以农杆菌介导法转化烟草,转基因烟草经PCR和Southern检测,证明外源基因已整合到基因组中,转基因烟草具有草甘膦抗性。以花粉管通道法转化棉花,经草甘膦抗性筛选得到T1代转基因棉花3株,转基因棉花的PCR和Southern检测结果均为阳性,说明目的基因已通过花粉管通道法导入棉花。
适于玉米杂交种纯度鉴定的SSR核心引物的确定及纯度鉴定图谱绘制
Determination of SSR core primers for maize hybrid purity identification and their SSR profiling map
王凤格 赵久然 王璐 易红梅 郭景伦 戴景瑞 原亚萍 卢柏山
2007, 15(6): 0- |
doi:
| Full text
(HTML)
(1 KB) |
PDF
(0 KB) (
180
)
+
-
摘要
为了确定一套适于玉米杂交种纯度鉴定的核心SSR引物,利用10个SSR引物对420份已知玉米杂交种进行DNA指纹分析。综合考虑多态性和杂合率两个指标,确定bnlg161和bnlg1450为玉米杂交种纯度鉴定的首选核心引物,利用这两个引物进行筛选,412个品种(占98%)能够找到具有杂合带型的鉴定引物;确定bnlg439、bnlg125、umc2105、umc1705、bnlg1792这5个引物为玉米杂交种纯度鉴定的备选核心引物;phi072、bnlg162和phi065因多态性或杂合率低,不推荐作为玉米纯度鉴定用引物。研究了纯度鉴定用特异引物的选择问题,并确定了部分品种的纯度鉴定用特异引物。基于以上研究结果,进一步筛选玉米杂交种的双亲互补型引物,建立已知玉米杂交种的纯度鉴定DNA指纹图谱。此外,对玉米杂交种纯度鉴定用核心引物及特异引物的选择标准进行了探讨。
小麦PPO基因的分类及非同义cSNP对籽粒PPO活性的影响
The Classification of Wheat PPO Genes and The Effect of Non-synonymous cSNP on Kernel PPO Activity
王晓波 马传喜 司红起 何贤芳
2007, 15(6): 0- |
doi:
| Full text
(HTML)
(1 KB) |
PDF
(0 KB) (
237
)
+
-
摘要
小麦籽粒多酚氧化酶(PPO)活性是影响面团褐变的主要原因,检索NCBI网站上注册的小麦PPO基因并对其进行分类及相关变异的研究,对于弄清PPO基因与籽粒PPO活性的关系,开发分子标记选育出含有低PPO活性基因的品种,改良我国面制食品的外观品质有重要作用。本研究通过对NCBI上注册的小麦PPO基因序列的搜索与比对后发现,现有的小麦PPO基因按表达方式可分为两大类(I、II),其中第II大类的PPO基因与小麦籽粒PPO活性密切相关,第II大类第i小类中的PPO基因可能位于小麦2A、2D以外的染色体上,可做为改良面团色泽的侯选基因。通过对具有完整开放阅读框(ORF)的4条PPO基因比对后发现,位于小麦2D染色体长臂上的PPO基因(PPO-2D)存在丰富的等位变异,等位基因间有94个单核苷酸变异(SNP),其中发生在编码区的有80个(cSNP),这些cSNP中有36个影响到基因编码的氨基酸序列,属非同义cSNP。在非同义cSNP处,设计引物(STS-H),对130个已连续测得两年PPO活性的小麦品种进行PCR扩增,结果发现STS-H在大部分低PPO活性品种中没有扩增出目标片段(a),而大部分高PPO活性品种可以扩增出460bp的目标片段(b)。方差分析表明,a、b两种类型品种的PPO活性均值差异达极显著水平(p<0.01),说明非同义cSNP对小麦籽粒PPO活性有重要影响。与STS01(低PPO活性显性标记)比较后发现,STS-H与STS01是一对互补标记。为提高单显性分子标记的使用效率,根据STS01和STS-H引物各自的特点,研究了能同时扩增两对引物的多重PCR反应体系。
小麦成株抗条锈性抑制差 交文库构建及表达序列标签分析
Construction of SSH cDNA library about wheatadult plant resistance to stripe rust and analysisof expressed sequence tags
黄雪玲
2007, 15(6): 0- |
doi:
| Full text
(HTML)
(1 KB) |
PDF
(0 KB) (
175
)
+
-
摘要
RS基因转化胡萝卜及高白藜芦醇转基因胡萝卜株系筛选
Transformation of Resveratrol synthase gene of grape into carrot
林明 曹蕾 郭世辉 王育娜 夏信明 贺俐 林国华 何水林
2007, 15(6): 0- |
doi:
| Full text
(HTML)
(1 KB) |
PDF
(0 KB) (
290
)
+
-
摘要
摘要:白藜芦醇是具有抗病及多种保健功能的芪类次生代谢物,胡萝卜则是富含β胡萝卜素等多种营养成分的重要蔬菜。本研究着眼于创建具有白藜芦醇保健功能的胡萝卜新种质资源,在对葡萄白藜芦醇合成酶(Resveratrol synthase 简称RS)基因针对在胡萝卜中表达的密码子优化基础上构建无潮霉素抗性基因的转化载体pCB-RS-hyg-,应用农杆菌介导遗传转化方法将pCB和pCB-RS-hyg-共转化到胡萝卜并获得再生植株。经过T0、T1和T2代的逐代筛选,获得2个白藜芦醇含量较高的转基因胡萝卜株系,为进一步开发利用以及相关代谢途径的分子生物学研究奠定了重要基础。
紫茎泽兰群体遗传多样性及遗传结构的AFLP分析
AFLP Analysis on Genetic Diversity and Genetic Structure of Ageratina Adenophora Populations in China
黄文坤 郭建英 万方浩 高必达 谢丙炎
2007, 15(6): 0- |
doi:
| Full text
(HTML)
(1 KB) |
PDF
(0 KB) (
253
)
+
-
摘要
紫茎泽兰是我国最为严重的入侵物种之一。本研究以中国境内的紫茎泽兰为材料,用AFLP方法研究了其群体遗传多样性及遗传分化。用筛选出的3对荧光引物,对5个地区62个群体进行AFLP分析,共扩增出490条带,其中多态性带328条,群体的遗传多样性较高(P = 66.9%,H = 0.171,I = 0.268),主要存在于群体内,群体间的遗传分化系数Fst为0.287。AMOVA分析表明,在地区水平紫茎泽兰的遗传分化主要存地区内,群体内遗传分化占 70.25%,群体间遗传分化占21.71%,地区间的遗传分化仅占8.04%。UPGMA聚类分析结果表明,62个地理群体主要分为四大类群,并且有明显的地缘关系。Sigmaplot分析表明海拔是影响紫茎泽兰遗传多样性主要地理因子。Mantel检验表明遗传距离与地理距离成正相关(r = 0.34),但也有例外。由此推断风媒传播可能是紫茎泽兰的主要传播方式,水媒传播可能是紫茎泽兰的另一主要传播途径;随着紫茎泽向东、向北扩散,新入侵地区的遗传多样性逐步降低。
费氏弧菌β-内切葡聚糖酶基因在大肠杆菌中的表达及酶学分析
Expression of β-Endoglucanase Gene from Vibrio fischeri in Escherichia coli and Its Enzymological Characterization
刘子铎 王海青 孟欣 洪玉枝
2007, 15(6): 0- |
doi:
| Full text
(HTML)
(1 KB) |
PDF
(0 KB) (
209
)
+
-
摘要
以费氏弧菌(Vibrio fischeri)EM17基因组DNA为模板,通过PCR方法克隆了该菌的β-内切葡聚糖酶基因(GenBank Accession Number : EF533943)。将其插入到表达载体pGEX-6p-1中,转化大肠杆菌BL21(DE3),诱导表达。测序结果经DNAMAN软件分析,该基因与GeneBank中费氏弧菌 ES114基因组预测的β-内切葡聚糖酶基因同源性达到97.1%,但与GeneBank中其他β-内切葡聚糖酶基因同源性较低。酶学性质研究表明,该酶的最适反应温度为60℃,最适反应pH值为9.0。同时研究了6种金属离子对该酶活性的影响,结果显示该酶活性依赖金属离子的存在 Mg2+,Ca2+对酶有激活作用,Mn2+, Pb2+则严重抑制该酶的活性。
orfX基因整合表达在阿维链霉菌工业育种中的应用
Application of Integrative Expression of orfX Gene in the Industrial Breeding of Streptomyces avermitilis
范与庆 闵勇 熊伟 陈芬 梁运祥 吕和平 邢仁昌 郑应华
2007, 15(6): 0- |
doi:
| Full text
(HTML)
(1 KB) |
PDF
(0 KB) (
216
)
+
-
摘要
阿维链霉菌(Streptomyces avermitilis)基因组中含有orfX基因,通过增加orfX基因剂量可以提高阿维菌素的产量。本研究以pIJ8600为出发质粒,构建了含红霉素启动子(ermEp*)和orfX结构基因DNA片段的整合型表达载体pWJ827。通过接合转移将pWJ827导入阿维菌素的工业菌株BIB9903中,得到稳定高产的重组菌株BIB0827。高效液相(HPLC)分析结果表明,与出发菌株BIB9903相比,BIB0827发酵产物阿维菌素产量提高了1.5倍,达到3350μg/mL。传代稳定性实验证明,BIB0827传代10代后依然稳定,在工业生产上有较大的应用价值。
苏云金芽孢杆菌cry1Ia基因的克隆、表达与活性研究
Cloning, Expression and activity of cry1Ia Genes from Bacillus thuringiensis isolate
窦黎明 韩岚岚 张杰 何康来 赵奎军 黄大昉 宋福平
2007, 15(6): 0- |
doi:
| Full text
(HTML)
(1 KB) |
PDF
(0 KB) (
233
)
+
-
摘要
根据cry1Ia类基因的全长序列设计引物,以苏云金芽孢杆菌(Bacillus thuringiensis)菌Btc008的总DNA为模板扩增出片段长为2.1kb的cry1Ia的全长基因,插入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表达载体pET-21b,转化大肠杆菌BL21(DE3)菌株,诱导表达出81kD的蛋白。该蛋白由719个氨基酸组成,推导的分子量为81.2kDa。该蛋白的氨基酸序列不同于已知的12种Cry1Ia蛋白,是一种新的Cry1Ia蛋白,该基因已被国际基因命名委员会正式命名为cry1Ia8。杀虫活性测定结果表明:Cry1Ia8对亚洲玉米螟(Ostrinia furnacalis)、小菜蛾(Plutella xylostella)有很强的杀虫活性,LC50分别为0.268 µg/g、2.227 µg/ml,其杀虫效果与Cry1Ab、Cry1Ac相当。对大豆食心虫(Leguminivora glycinivorella)也有较好的活性,但对鞘翅目叶甲科害虫榆兰叶甲(Pyrrhalta aenescens)没有活性。该基因的获得将为我国抗虫转基因作物和工程菌的研制提供新的基因来源,为筛选延缓昆虫抗性产生的基因组合提供了极为重要的依据。
CELⅠ酶的粗纯化及活性分析
Crude Purification and Activity Analysis of the CELⅠNuclease
林英 陈冬妹 赵萍 杨瑜 林立鹏 夏庆友
2007, 15(6): 0- |
doi:
| Full text
(HTML)
(1 KB) |
PDF
(0 KB) (
207
)
+
-
摘要
TILLING(Targeting-induced local lesions in genomes)技术作为反向遗传学的一个重要研究工具,目前在众多的模式生物分子生物中得到广泛应用,其中CELⅠ酶是TILLING技术的核心。本实验通过硫酸铵沉淀、亲合层析、阴阳离子交换柱层析等常规的蛋白质纯化过程,从芹菜中粗纯化了具有较高活性的稳定的CELⅠ酶。并以杂合双链DNA为底物,对不同纯化程度的CELⅠ酶以及在不同温度、处理时间、有无Taq DNA多聚合酶的条件下进行了CELⅠ酶的错配切割活性分析。结果发现,所获得的CELⅠ酶得到了一定的纯化;CELⅠ酶的反应最适温度范围为40℃~50℃;长时间酶切特异性好;在含有Taq酶的酶切体系中,CELⅠ酶错配切割效果更佳,这与已报道的实验结果基本一致。与其他单位提供的CELⅠ酶活性相比,本实验分离纯化的CELⅠ酶活性值略高。通过对CELⅠ酶的提取及活性分析,为TILLING技术大规模和低成本的应用于家蚕功能基因组研究提供了保障。
用鲤鱼EST-SSRs分子标记分析长江黑龙江鲤种群结构
Population Structure Analysis of Common Carp of Yangtze River and Heilongjiang River
鲁翠云 孙效文
2007, 15(6): 0- |
doi:
| Full text
(HTML)
(1 KB) |
PDF
(0 KB) (
255
)
+
-
摘要
从鲤鱼ESTs的数据库(10691个)中进行微卫星序列筛选,共发现微卫星序列127个,占整个ESTs数据库的1.19%,另外从本研究室构建的鲤鱼脑组织cDNA文库中筛选到微卫星序列20个。根据筛选得到的微卫星序列设计引物68对,合成引物40对,其中27对引物能够获得预期的目的片段,20对引物在所检测的群体内及群体间表现出多态性。用此20个多态性标记分析了长江鲤和黑龙江鲤的群体遗传结构,结果表明:长江鲤和黑龙江鲤在多数位点表现出较高的遗传多样性,20个位点的平均有效等位基因数分别为3.9135、3.4820;平均观察杂合度为0.6067、0.5667;平均期望杂合度为0.6737、0.6194;平均多态信息含量为0.6308、0.5714。长江鲤的遗传结构好于黑龙江鲤,两个群体的Hardy-Weinberg偏离指数较小,群体基本保持平衡,群体结构较合理;其中HLJE1、HLJE10位点在长江鲤和黑龙江鲤的扩增结果相差较大,长江鲤的多态性明显高于黑龙江鲤,位点多态信息含量相差一倍以上,可用于群体的鉴别。
研究简报
拟南芥抗致病疫霉突变体T-DNA 侧翼序列分析
Analysis T-DNA flanking sequence of Arabidopsis thaliana mutants of resistant to Phytophthora infestans
毛娜 刘颖超 董金皋
2007, 15(6): 0- |
doi:
| Full text
(HTML)
(1 KB) |
PDF
(0 KB) (
231
)
+
-
摘要
本文通过将致病疫霉不同菌株接种到拟南芥Col-0生态型激活标签突变体上,筛选出了感致病疫霉的类型,以筛选出的拟南芥感病突变体基因组DNA为模板,利用热不对称交错PCR方法(Thermal asymmetric interlaced PCR,TAIL-PCR),进行了抗性相关基因的研究。通过TAIL-PCR技术,获得了拟南芥T-DNA插入侧翼序列,利用拟南芥基因组全测序的优势,通过NCBI进行序列的同源性比对找到相应的基因。结果发现,TAIL-PCR可以有效地扩增T-DNA插入侧翼拟南芥基因组序列,AD1,AD2,和AD4是最佳随机引物。对8个TAIL-PCR特异产物测序分析,证明3个T-DNA插入在基因上。
苹果锈果类病毒在新疆的发生检测及其序列分析
Occurrence of Apple scar skin disease in Xinjiang and Detection of Apple scar skin viroid by Reverse Transcription -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 RT-PCR )
郭瑞 李世访*
2007, 15(6): 0- |
doi:
| Full text
(HTML)
(1 KB) |
PDF
(0 KB) (
278
)
+
-
摘要
苹果锈果病一度被认为是病毒病害,直到日本学者Hashimoto等首次报道了ASSVd全序列,才确认为类病毒病害 [4]。苹果锈果类病毒(Apple scar skin viroid,ASSVd)属于Pospiviroidae科,主要侵染苹果和梨[1],是我国苹果产区的一种重要病害,果树感染后症状主要表现在果实上,随品种和感病阶段不同,有花脸、锈果、裂果、果实变小皱缩等,严重时,整树的果实都不堪食用,失去经济价值[2]。国内早在三十年代对苹果锈果病有报道,但病原一直未定。早在上个世纪五十年代,刘福昌先生对苹果锈果病和梨树的关系[3],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八十年代陈炜等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1,2],。迄今,苹果锈果病在辽宁、陕西等不同苹果主产区已有报道,但在新疆地区尚未报道,另外,不同地区的锈果类病毒是否同源,也未有相关研究报道。本研究首次对新疆地区苹果锈果=病进行鉴定和序列分析,为该类病毒的同源性分析和防治策略提供依据。
串联抑制素基因克隆与重组质粒的构建
The Tandem Inhibin Gene Cloning and the Recombinant Plasmid Constructing
曹学亮 焦硕
2007, 15(6): 0- |
doi:
| Full text
(HTML)
(1 KB) |
PDF
(0 KB) (
301
)
+
-
摘要
根据GenBank中报道的猪抑制素基因序列设计两对引物,克隆含有抑制素抗原决定簇基因片段α(1~32)的p1INH和p2INH,在这两个片段中都设有限制性内切酶XbaⅠ的酶切位点,通过XbaⅠ把p1INH与p2INH串联起来。串联抑制素基因片段与pcDNA3.1载体通过EcoRⅠ、HindⅢ酶切位点连接后经过转化DH5α感受态细菌构建重组载体。以重组载体作为模板,以含有EcoRⅠ、HindⅢ酶切位点的引物PCR,产物经验证为含串联的抑制素基因。串联的抑制素基因产生的融合蛋白具有抑制素的免疫原性,也不会与体内其他蛋白发生免疫交叉反应。串联后的基因片段在单位体积内的抗原位点数增多,免疫效果也会加强。可以反馈性地抑制FSH的分泌,提高母畜的排卵数,提高产仔数。
松毛虫DNA的提取及ISSR反应体系的建立
高立杰 高宝嘉
2007, 15(6): 0- |
doi:
| Full text
(HTML)
(1 KB) |
PDF
(0 KB) (
251
)
+
-
摘要
为摸索适宜松毛虫的ISSR体系,以油松毛虫为实验材料,研究了ISSR技术中PCR反应体系的主要成分对ISSR扩增结果的影响。对ISSR反应体系中Mg2+的浓度、引物浓度、dNTP浓度、Tag DNA聚合酶浓度、模板浓度以及退火温度进行了探索, 确立了适合松毛虫的ISSR反应体系为: 在25μL反应体系、Mg2+、引物和dNTP的最适浓度分别为2.5mmol.L-1、0.8μmolL-1、0.20mmol.L-1; 反应体系中Tag DNA聚合酶宜加入1.25U, 模板DNA应加入15~30ng;引物的最佳退火温度为45.9~52.4℃。并利用该反应体系对14个地区的5种松毛虫进行ISSR反应,用1.5%的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谱带多态性丰富,清晰稳定,证实该体系稳定可靠。
Pbf启动子在小麦离体胚乳中的特性分析
Characterization of Pbf Promoter in Wheat (Triticum aestivum L.) Endosperm in vitro
苗红梅 赵永英 易明林 郅玉宝
2007, 15(6): 0- |
doi:
| Full text
(HTML)
(1 KB) |
PDF
(0 KB) (
222
)
+
-
摘要
为了探明胚乳特异启动子的调控活性,对小麦醇溶蛋白盒结合因子基因(pbf)的启动子序列进行了5´、3´和中间缺失片段-GUS基因嵌合体载体(pbf.a-d)的构建,并在小麦离体胚乳中转化。GUS瞬间表达活性检测和功能缺失试验表明:pbf 的-2510- -1bp全长序列能够在小麦离体胚乳中表现活性,而5´ 端-2510bp- -670bp以及3´端-1288bp- -1bp序列的缺失则使启动子在胚乳中丧失了活性;中间序列-2160bp- -689bp的缺失使GUS的表达强度明显降低。文中对pbf启动子序列中存在的重要基序种类和数量以及基序对启动子表达调控活性的作用也给予了初步分析。本文对小麦胚乳发育状态及GUS瞬间表达体系等对pbf启动子活性检测的影响也作了探讨。
玉米SSR引物尾巴序列的设计方法
A Method of Designing Tail Sequence for Maize SSR Primers
匡猛 王凤格 赵久然 邢国风
2007, 15(6): 0- |
doi:
| Full text
(HTML)
(1 KB) |
PDF
(0 KB) (
231
)
+
-
摘要
尾巴序列是一段非玉米基因组引物序列,能够广泛地应用于玉米SSR引物,只需在尾巴序列5`端标记荧光,就可以将大量SSR引物应用于荧光检测系统,实现高通量检测的同时大大降低实验成本。本研究探讨了一种玉米基因组SSR引物尾巴序列的设计方法,包括尾巴序列的设计原则,设计过程,应用原理,通用性及扩增体系的初步建立。
生物技术动态
植物基因定点突变与定点置换技术及其在作物遗传改良中的应用
Plant Gene Targeting and Gene Replacement and Its Application in Crop Genetic Improvement
张晓辉 叶志彪 张余洋 侯政 李汉霞
2007, 15(6): 0- |
doi:
| Full text
(HTML)
(1 KB) |
PDF
(0 KB) (
186
)
+
-
摘要
随着大量植物基因组测序工作的完成及EST数据库的充实,利用基因定点突变与定点置换技术精细的研究基因功能是功能基因组学研究的重要手段。同时,基因定点突变与定点置换技术可以克服现有转基因技术的基因沉默和位置效应等诸多缺陷,在植物遗传改良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基因定点突变与定点置换技术在酵母和小鼠胚胎干细胞中已经比较成熟,但在高等植物中同源重组频率非常低,限制了其使用。新近研究发现,利用锌指核酶(Zinc finger nucleases,ZFNs)引入DNA分子的定点断裂(double-strand breaks, DSBs)可以高效介导基因的同源重组,使得ZFN成为遗传工程的一个研究热点。利用嵌合寡核苷酸(Chimeric oligonucleotides)可以介导基因的单碱基定点突变,在植物遗传改良上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对同源重组相关的调控途径进行基因修饰也可以提高植物的基因打靶效率。植物基因定点突变与定点置换技术难题的攻克,必将加快植物功能基因组研究的步伐,同时给植物基因工程育种带来新的革命。
版权所有 © 2014 《农业生物技术学报》编辑部 京ICP备11035905号-3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圆明园西路2号中国农业大学生命科学楼1053室 邮编:100193
电话:010-62733684 传真:010-62731615 E-mail: nsjxb@ca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