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 加入收藏
 
年期检索 高级检索
33
投稿指南
编写指南
论文模板
作者常见问题
 
审稿政策
审稿常见问题
 
编委审稿流程
编委审稿常见问题
    友情链接
友情链接
更多....  
 
农业生物技术学报  2007年 15卷 5期  刊出日期:2007-10-01
 
研究论文
水稻根际土壤及根组织内外固氮微生物的遗传多样性分析
The genetic diversity analysis of diazotrophs on and in rice root
陈彬
2007, 15(5): 0-  | doi:  |  Full text (HTML) (1 KB)  |   PDF   (0 KB)  ( 162 )
摘要
利用PCR—RFLP检测了水稻根际土壤及根组织内外固氮微生物的nifH基因。对54个阳性克隆的nifH 限制性内切酶Mnl I的RFLP图谱进行UPGMA聚类分析和最大似然法分析,结果表明了8对相似的带型(相似性> 50%)和2对同源性为100%的带型分别来源于水稻根际土壤及根组织内外,3种特有的带型均来源水稻根际土壤和3种特有带型来源于水稻根组织内外。证明了水稻根际土壤和水稻根组织的固氮微生物具有显著的多样性,也初步显示了土壤中某些固氮微生物能定植于水稻根内或根表。
稻瘟病菌T-DNA插入的突变表型分析
Phenotypes Analysis for T-DNA Insertional Mutagenesis of Magnaporthe Grisea
贺春萍 林春花 廖奇亨 李锐 郑服丛
2007, 15(5): 0-  | doi:  |  Full text (HTML) (1 KB)  |   PDF   (0 KB)  ( 211 )
摘要
PCR技术检测28个形态发育和致病性相关T-DNA插入突变体,结果所有突变体均含磷酸转移酶基因序列。对这些突变体展开进一步生物学性状观察,发现15个颜色异常,8个菌落生长缓慢,2个分生孢子形态异常,2个附着胞形态异常,3个不能形成附着胞。致病性测定结果,9个突变体完全不能导致抗瘟(C101)和感瘟(日本晴)水稻苗致病,病害级别均为0级。用标准菌株1528和P131测定突变体有性世代的形成能力,结果发现, Y34-0211、Y34-1469和Y34-0635 3个突变体完全丧失产生有性世代的能力。
辣椒抗疫病性状遗传及其相关AFLP标记分析
Mapping and Analysis of QTL Controlling Resistant Traits Related to Phytophthora capsici in Capsicum annuum
易图永 谢丙炎 张宝玺 杨宇红 高必达
2007, 15(5): 0-  | doi:  |  Full text (HTML) (1 KB)  |   PDF   (0 KB)  ( 215 )
摘要
以93-100-17-1-0×茄门组合为基础,建立F2代作图群体。从感受性、诱导性和稳定性等3个方面进行遗传分析,发现93-100-17-1-0的抗疫病性状是由多基因或寡基因所控制的。根据AFLP分析,利用Mapmaker/exp (Version 3.0)作图软件构建辣椒的分子连锁图谱,结合winQTLCART(Version 1.15),对辣椒抗疫病的基因定位,将与感受性有关的QTL位点定位在第5条连锁群上,与诱导性有关的QTL位点分别定位在第1、第2、第5、第8条连锁群,与稳定性有关的QTL位点定位在第1、第2、第5、第7条连锁群,各QTL位点可解释表型变异率在64%以上。
湖南典型茶树地理种群遗传多样性研究
RAPD analysis on genetic diversity of typical tea populations in Hunan Province
沈程文 黄意欢 黄建安 罗军武 刘春林 刘德华
2007, 15(5): 0-  | doi:  |  Full text (HTML) (1 KB)  |   PDF   (0 KB)  ( 198 )
摘要
本文利用RAPD分子标记技术,对4个湖南典型茶树地理种群的240个单株的遗传多样性、种群内和种群间的遗传变异进行研究,结果表明:21个10碱基随机引物共检测到226条谱带,其中多态性谱带为201条,占88.9%。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显示:Shannon's多样性指数为0.43,74.7%的变异分布于群体内,而种群间变异占了25.3%;Nei's指数群体总基因多样度(HT)为0.37,群体内平均基因多样度(HS)0.28,群体间的基因多样度(HST)0.09,群体Nei's基因分化系数(GST)为0.23,说明76.7%的变异存在于种群间,群体内的变异占了总变异的23.3%,与Shannon's多样性指数相比基本一致,均表明种群内有较丰富的遗传变异;种群间的基因流(Nm)为0.74,显示种群间的基因交流有限。
利用DSN和SMARTTM技术构建绿僵菌产孢时期均一化全长cDNA文库
Construction of normalization and full-length cDNA library of Metarhizium in the sporulation stage based on DSN and SMARTTM
张石柱 王中康 彭国雄 殷幼平 谢磊 刘静 夏玉先
2007, 15(5): 0-  | doi:  |  Full text (HTML) (1 KB)  |   PDF   (0 KB)  ( 194 )
摘要
DSN(duplex specific nuclease)是最近发现的一种热稳定核酸酶,该酶能够降解双链DNA和DNA-RNA的杂交体中的DNA而对单链核酸分子几乎没有作用。基于DSN的核酸均一化技术是一项操作简单,均一化效果好的新技术。为高效获得与绿僵菌产孢相关的全长cDNA,采用DSN均一化技术与SMARTTM (switching mechanism at 5′end of RNA transcript)建库技术相结合的方法,构建了杀虫真菌绿僵菌菌株CQMa102产孢时期的均一化全长cDNA文库。经检测,原始文库滴度为2.1×106 cfu/mL,库容量超过6×106。随机挑取100个克隆,PCR方法测得文库重组率大于95%, 插入片断平均长度1500bp。小规模测序分析表明,全长基因的比例超过60%。对组成性表达基因3-磷酸甘油醛脱氢酶G3PDH和微管蛋白β-tubulin 均一化前后丰度检测表明,其丰度均有大幅度的下降。
牛乳铁蛋白对断奶仔猪抗菌肽PMAP-37 mRNA 表达的影响
Effect of Bovine lactoferrin on Gene Expression of Antimicrobial Peptide PMAP-37 in Weaning Piglets
王 燕, 汪以真**, 姚国佳, 单体中, 徐春兰
2007, 15(5): 0-  | doi:  |  Full text (HTML) (1 KB)  |   PDF   (0 KB)  ( 278 )
摘要
本研究通过体内试验(饲养试验)和体外试验探讨了牛乳铁蛋白(bLF)对抗菌肽PMAP-37 基因表达的影响。在饲养试验中,72 头36 日龄杜长嘉(♂杜洛克×♀长嘉) 断奶仔猪, 按体重相近原则随机分成3 个处理组, 每个组设3 个重复, 每个重复8 头猪(公母各半)。对照组(处理1) 饲喂不添加bLF 的饲粮, 处理2、处理3 分别饲喂添加含0.125% bLF 和0.25% bLF 的饲粮。在体外实验中,分离培养猪骨髓细胞后,添加不同浓度的bLF(10、100、1000 µg/ml)分别培养3h 和6h,每个处理组3个重复,对照组用培养液替代。根据已报道的猪抗菌肽PMAP-37 和看家基因18S rRNA基因序列, 分别设计PMAP-37 和18S rRNA 的引物, 探讨了PCR 体系中适宜的MgCl2 浓度和循环次数。以此构建一优化的半定量RT-PCR 法。以18S rRNA 为内标,研究日粮中添加不同浓度bLF 和骨髓细胞中添加不同浓度bLF 对仔猪抗菌肽PMAP-37 基因表达的影响。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日粮中添加0.125% bLF和0.25% bLF组分别使PMAP-37 基因的表达提高了109.62%(P<0.01)和69.23%(P<0.05);在骨髓细胞中分别添加10、100、1000 µg/mL bLF在3h 和6h 诱导后对PMAP-37 基因的表达有所提高,但统计结果差异不显著。以上结果表明,bLF在体内和体外对抗菌肽PMAP-37基因表达均有影响。
紫花苜蓿铝胁迫抑制消减文库的构建和初步分析
Construction and primary analysis of alfalfa aluminum stress suppression subtractive library
夏卓盛
2007, 15(5): 0-  | doi:  |  Full text (HTML) (1 KB)  |   PDF   (0 KB)  ( 235 )
摘要
为了分离和鉴定铝诱导基因,以紫花苜蓿小冠品种为对象,以经过40μM铝离子胁迫的紫花苜蓿幼根为实验方,未胁迫的为驱赶方,用抑制消减杂交法(SSH)构建了一个紫花苜蓿铝胁迫消减文库。菌落PCR显示插入片段在250bp到1200bp之间,文库质量良好。通过对文库阳性克隆随机测序和BLASTX分析表明,文库中包含了许多在铝胁迫中发挥作用的基因,涉及到抗氧化作用、信号的传导、发育和能量代谢等多种生理过程,比如过氧化物酶、钙依赖蛋白激酶、蔗糖转化酶、蛋白磷酸脂酶调节因子等。而且许多EST序列与其他生物性和非生物性胁迫诱导相关。为了解紫花苜蓿的耐铝机制和抗性相关基因的克隆奠定了基础。
簇毛麦5V染色体特异性ISSR标记的建立和应用*
Development and application of ISSR marker specific for Dasypyrum chromosome 5V
唐祖强
2007, 15(5): 0-  | doi:  |  Full text (HTML) (1 KB)  |   PDF   (0 KB)  ( 243 )
摘要
摘要:为建立簇毛麦特定染色体上的特异性ISSR标记,以二倍体簇毛麦、小麦中国春等为材料,对96条ISSR引物进行PCR筛选,发现引物UBC848可在二倍体簇毛麦中扩出一条长388bp的特异性片段(命名为pDv848/388),而中国春等小麦均未扩出该片段。进而利用UBC848对小麦近缘种偏凸山羊草等进行扩增,发现它们均未扩出该片段。用一套中国春-二倍体簇毛麦附加系CSDA1V~CSDA7V对目标片段进行染色体定位,将目标片段确定在二倍体簇毛麦5V染色体上。进一步用UBC848对多年生簇毛麦、小麦-簇毛麦双二倍体、部分双二倍体及其衍生后代进行扩增,发现它们均能扩出目标片段,这表明,在小麦染色体工程育种中, pDv848/388可作为簇毛麦5V染色体上的一个特异性ISSR标记,用于快速跟踪检测簇毛麦遗传物质向栽培小麦中的导入。
猪RBP1和RBP4基因的定位、组织表达谱分析、多态研究及相关分析
Mapping, Tissue Distribution and Polymorphism of Porcine Retinol Binding Protein Genes (RBP1 and RBP4)
李奎 公维华 唐中林 崔文涛 王 恒 唐文花 王自然
2007, 15(5): 0-  | doi:  |  Full text (HTML) (1 KB)  |   PDF   (0 KB)  ( 204 )
摘要
类维生素A(维生素A及其代谢产物)在动物的视觉、生长、繁殖、细胞的分化及胚胎发育等方面起重要的作用。利用猪的辐射杂种克隆板,将猪细胞视黄醇结合蛋白基因1(RBP1)和猪血浆视黄醇结合蛋白基因4(RBP4)分别定位在猪13号和14号染色体上。利用半定量RT-PCR方法,对这两个基因在成年五指山猪十二种不同组织(肺、骨骼肌、脾、心脏、胃、大肠、淋巴结、小肠、肝、大脑、肾、脂肪)的组织表达谱进行了分析。在猪的血浆视黄醇结合蛋白基因4中,发现一个单核苷酸多态位点(RBP4-A/G156),并用基于聚合酶链式反应的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方法(PCR-RFLP),对这一多态在莱芜黑 猪、五指山小型猪、贵州小型猪、广西巴马小型猪和通城实验猪群中的分布进行了研究。在通城实验猪群中,进行了不同基因型与性状间的关联分析,发现其不同的基因型与胴体直长、胴体斜长、血红蛋白浓度、平均血细胞血红蛋白量、达上市体重日龄高度相关。在猪的生产和育种中,这一多态位点可能会成为有用的分子标记。
猪ZAR1基因变异及其对产仔数影响的研究
Study on the Mutations of porcine Zygote arrest 1(ZAR1) gene and it’s effects on litter size
高建;王振骅;张淑君;龚炎长;杨利国;彭秀丽;刘俊;柳友茂;袁金峰;刘辉;胡修忠;李文明;刘洪彬;戴霞亮;王前刚
2007, 15(5): 0-  | doi:  |  Full text (HTML) (1 KB)  |   PDF   (0 KB)  ( 217 )
摘要
以合子阻滞因子1(Zygote arrest 1, ZAR1)基因GeneBank的DNA序列(DQ231443,gi:83727928)设计了2对引物,用直接测序和PCR-SSCP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 , SNP)检测,分析该基因在5个品种猪(小梅山、清平、杜洛克、长白和大白)中变异特征及其与产仔数的相关性。测序后在内含子2、3、外显子3中存在6个SNP及内含子3中存在1个5bp的插入/缺失变异。在5个品种猪群中,对外显子3中的第54碱基处C→T突变(Exon3-BstU I)和内含子3中的五个碱基插入/缺失的变异(Intron3-TspR I)进行了PCR-RFLP检测,并与产仔数进行了关联分析,结果表明Exon3-BstU I多态对杜洛克母猪第一胎和二胎总产仔数产生显著(P<0.05)的影响,对经产母猪总产仔数产生极显著(P<0.01)影响,对经产母猪的产活仔数影响极显著(P<0.01),携带CC基因型母猪的产仔数均高于TT基因型的;Intron3-TspR I多态对杜洛克母猪第一胎和经产胎次总产仔数和产活仔数有显著(P<0.05)影响,NN基因型高于MN、MM基因型的产仔数。
猪Resistin基因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及在哺乳动物细胞中的表达
Construction of pig resistin gene eukaryotic expression vector and its expression in mammalian cell lines
王群
2007, 15(5): 0-  | doi:  |  Full text (HTML) (1 KB)  |   PDF   (0 KB)  ( 225 )
摘要
应用PCR技术从含有猪resistin基因cDNA的质粒RSTN-T中扩增目的基因片段,将其克隆至pcDNA3.1(+)表达载体中,经酶切及测序鉴定后,采用LipofectaminTM 2000 转染Hela细胞,用G418筛选稳定表达的Hela细胞株。以RT-PCR、Tricine-SDS-PAGE、Western blot分析其表达情况。测序结果表明成功构建了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RSTN,经G418筛选获得了Hela细胞克隆。用RT-PCR、Tricine-SDS-PAGE、western blot技术检测到了RSTN在Hela细胞中的转录与表达。重组质粒pcDNA3.1-RSTN的成功构建和表达为进一步研究猪resistin 的DNA疫苗奠定了基础。
含CSFV T细胞表位的猪细小病毒样颗粒的表达及小鼠试验免疫研究
Expression and Immunogenicity of parvovirus-like particles
范京惠 李一经
2007, 15(5): 0-  | doi:  |  Full text (HTML) (1 KB)  |   PDF   (0 KB)  ( 282 )
摘要
摘要:纯化的重组子pM-VP2-E290阳性质粒,与Bac-N-Blue DNA共转染昆虫细胞sf9,通过同源重组,形成具有感染活性的重组杆状病毒,并利用重组病毒的LacZ表型进行噬斑纯化。纯化后的高效价重组杆状病毒在昆虫细胞中进行表达,表达产物应用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免疫印迹(Western-blot)和免疫酶斑点技术(Dot-ELISA)进行分析,确定所表达的蛋白分子量大小约为67KD,且具有天然蛋白的抗原特异性。应用免疫电镜对表达产物进行观察,可见到细小病毒样颗粒。病毒样颗粒在无免疫佐剂参与的情况下,免疫6-8周龄的BALB/c小鼠,同时设PPV的灭活疫苗免疫组及PBS接种组作为参比对照,检测小鼠的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学指标。结果表明,表达蛋白所形成的细小病毒样颗粒,不仅能诱导小鼠机体产生抗CSFV的特异性CTL反应,还能刺激小鼠产生高效价的抗PPV的特异性抗体。而且机体所产生的抗体效价显著高于灭活疫苗对照组。
牛肉中疯牛病特殊风险物质荧光RT-PCR检测方法的建立
Detection of Bovine central nervous system tissue as bovine spongiform encephalopathy risk material in beef by real time RT-PCR
史喜菊 马贵平 李冰玲 杨金良 李炎鑫 刘旭辉 刘全国
2007, 15(5): 0-  | doi:  |  Full text (HTML) (1 KB)  |   PDF   (0 KB)  ( 234 )
摘要
本研究建立了检测牛肉中疯牛病特殊风险物质(主要是中枢神经组织)标记物GFAP mRNA的荧光RT-PCR检测技术。试验结果表明:该技术具有良好的种属特异性和组织特异性,只能从牛源和羊源的中枢神经组织中检测到GFAP,猪源和禽源检测结果为阴性,而且只有脑和脊髓等中枢神经组织产生阳性反应,其他内脏组织以及不同部位牛肉检测结果均为阴性;敏感性检测结果表明,该方法最低检测限达到0.001%以下;稳定性试验结果表明,100°C 加热处理30min对检测结果无明显影响,中枢神经组织在30°C以上室温可以稳定存放4天, 在4°C可以稳定冷藏2周,检测结果仍然为阳性。该结果显示,所建立的荧光RT-PCR技术用于牛肉中疯牛病特殊风险物质的检测具有特异性强、敏感性高、稳定性好及快速方便等优点,适合于在日常检测工作中推广使用。
不同环境条件下水稻结实率的QTL定位分析
Identification of QTLs for Seed Setting in Rice
陈庆全
2007, 15(5): 0-  | doi:  |  Full text (HTML) (1 KB)  |   PDF   (0 KB)  ( 211 )
摘要
摘要:为了揭示水稻结实率的遗传机理并为优良基因的利用以及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提供理论依据,本研究以环境敏感的籼稻品种T219和不敏感的籼稻品种T226为亲本构建的202个株系的重组自交系(RILs)为作图群体,利用8种不同环境条件的试验结果,对RIL的结实率进行了基因型与环境互作分析和QTL的定位分析。结果表明:水稻结实率受环境的影响很大,存在着显著的基因型与环境互作效应;同时,8种环境共检测到分布在9条染色体上的17个QTL,贡献率变幅为4.6~35.7%。其中大部分QTL均只在一个或两个特定的环境中发现,表现为QTL与环境的互作、贡献率较小,且它们的增效等位基因大都来自T226。而位于第3染色体MRG5959-MRG2180区间的qSS3-1,共在6个环境中一致检测到,贡献率分别在各环境中均为最大(15.6~35.7%)、其增效的等位基因来源于亲本T226。另外位于第5染色体上的RM592-RM169区间的qSS5-3,也在同一年份的5个不同的试验条件下同时发现,贡献率为6.9~17.9%,其增效的等位基因来源于亲本T219。
苏云金杆菌营养期杀虫蛋白vip3A-LS1基因的克隆与表达
Cloning and Expression of vip3A-LS1 Gene from Bt LS1 Isolate
陆秀君
2007, 15(5): 0-  | doi:  |  Full text (HTML) (1 KB)  |   PDF   (0 KB)  ( 237 )
摘要
从土壤中分离得到营养期对鳞翅目害虫高毒的Bt LS1菌株。分子检测菌株中存在营养期杀虫蛋白基因,进行了该基因的克隆表达。设计全长基因引物扩增得到了约2.3kb的靶片段;克隆序列分析证实为新Vip3A基因,命名为Vip3A-LS1,GenBank登录号DQ016968,Bt基因命名委员会命名为Vip3Aa22。该基因推导蛋白与其它已知同源蛋白8个氨基酸不同。构建vip3A-LS1基因的表达载体,SDS-PAGE检测约88kD目的蛋白大量表达;生物测定表明,胞内可溶性蛋白对棉铃虫和甜菜夜蛾活性最高。纯化蛋白对初孵棉铃虫和甜菜夜蛾的LC50分别为73.6和32.2µg/g。
马白细胞介素-18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及其特性的初步鉴定
Preparation and preliminary analysis of monoclonal antibodies against equine interleukin-18
童铁钢 白宇 徐树兰 刘光亮 肖一红 王群 张维军 吴东来
2007, 15(5): 0-  | doi:  |  Full text (HTML) (1 KB)  |   PDF   (0 KB)  ( 231 )
摘要

摘要:利用纯化的用原核系统表达的重组马白细胞介素-18成熟蛋白(pET-mEIL-18)抗原免疫BALB/c 小鼠,取脾细胞与SP2/0骨髓瘤细胞进行融合,同时以昆虫杆状病毒表达系统获得的马白细胞介素-18成熟蛋白(mEIL-18)作为抗原进行间接ELISA检测,筛选并最终得到了9株能稳定分泌抗体的单细胞克隆株。利用IFA试验对9株单克隆抗体进行鉴定,结果证实所获得的9株细胞分泌的抗体都是针对mEIL-18的特异性抗体。将此9株单克隆抗体分别与用原核系统分段表达的重组马白细胞介素-18成熟蛋白pET-mEIL-18-(1)(mEIL-18 1~78位氨基酸残基)和pET-mEIL-18-(2)(mEIL-18 79~157位氨基酸残基)蛋白进行特异性ELISA检测,结果表明,9株单克隆抗体有5株识别表达的pET-mEIL-18-(1)(mEIL-18 1~78位氨基酸残基),而另外4株单克隆抗体与pET-mEIL-18-(2)(mEIL-18 79~157位氨基酸残基)发生反应,说明所获得的9株单克隆抗体至少针对pET-mEIL-18 2个或2个以上不同的抗原表位。单克隆抗体亚型鉴定试剂盒的鉴定结果显示,除M1F11、M3A11和N7D9为IgM,其余的单克隆抗体均为IgG1,而且所有单克隆抗体的轻链均为?资链。

山羊GHRH和抑制素βA基因多态性研究
The Polymorphism Distributions of GHRH and INHBA
张海军 陈宏 房兴堂 张润峰 鲍斌 徐海霞
2007, 15(5): 0-  | doi:  |  Full text (HTML) (1 KB)  |   PDF   (0 KB)  ( 203 )
摘要
用PCR-SSCP技术研究了波尔山羊和徐淮山羊2个群体共147个个体GHRH和抑制素βA基因座位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NPs),并检测了2个基因座位的的多态性分布,计算了2个基因座的杂合度(H)、有效等位基因数(Ne)、多态信息含量(PIC)、和固定指数(F)。结果显示,2个山羊群体的2个基因座的基因型分布均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
加州鲈卵泡抑素cDNA的克隆、分析和原核表达
Cloning and analysis of largemouth bass (Micropterus salmoides) Follistatin cDNA and its induced expression in E.coli
李胜杰 白俊杰 叶星 劳海华 简清
2007, 15(5): 0-  | doi:  |  Full text (HTML) (1 KB)  |   PDF   (0 KB)  ( 212 )
摘要
卵泡抑素是TGF-β超家族中一些成员的抑制蛋白,具有促肌肉生长的作用。采用RT-PCR和RACE技术从加州鲈成鱼卵巢总RNA中扩增得到卵泡抑素cDNA,序列分析结果表明,加州鲈卵泡抑素cDNA全长1444bp,包括开放阅读框966bp,5¢非编码区82bp,3¢非编码区359bp。该基因编码321个氨基酸,其中信号肽31个氨基酸,成熟肽290个氨基酸,成熟蛋白由四个功能区组成,分别为:N-domain、Domain Ⅰ、Domain Ⅱ和Domain Ⅲ,其中N-domain具有与TGF-β超家族中一些成员特异性结合的结构,可抑制这些蛋白发挥作用。将加州鲈卵泡抑素氨基酸序列与红鳍东方鲀、草鱼、斑马鱼、大西洋鲑和斑点叉尾鮰比较,同源性分别为97%、89%、88%、88%和70%,其中N-domain氨基酸序列的保守性更高一些,与红鳍东方鲀、草鱼、斑马鱼、大西洋鲑、斑点叉尾鮰、非洲爪蟾、人、猪、大鼠、鸡的相比较,同源性为75%~100%。为获得重组卵泡抑素蛋白,将成熟肽cDNA插入表达载体pET-32a(+),转化大肠杆菌,IPTG诱导表达,SDS-PAGE检测,结果检测到一分子量约52kD的特异蛋白带,与预期大小一致,Western blot检测到表达产物表明成功获得了卵泡抑素的融合蛋白。加州鲈卵泡抑素cDNA序列和重组蛋白的获得为进一步研究鱼类卵泡抑素的促肌肉生长奠定了基础。
基于AOX基因探讨隐孢子虫分离株种系发育关系
Phylongentic Analysis of Cryptosporidium
张龙现 王进产 齐伟伟 宁长申 菅复春 党海亮 仇书兴 汪明
2007, 15(5): 0-  | doi:  |  Full text (HTML) (1 KB)  |   PDF   (0 KB)  ( 263 )
摘要
本实验以线粒体功能性蛋白基因alternative oxidase(AOX)作为研究对象,对隐孢子虫分离株进行扩增测序,用Clustal X1.81对扩增的序列与GenBank下载的相关序列进行比对,用Paup4.0程序中邻接法(neighbor-joining method,NJ)、最大简约法(Parsimony, MP)建树,同时用PUZZLE程序Version 4.1构建最大似然树(Maximum Likelihood, ML),以确定不同隐孢子虫分离株之间的进化关系,并与18SrRNA和HSP70基因构建的进化树作参照,进而评价AOX这一基因序列是否适合作为隐孢子虫基因分型和进化关系分析的基因座。结果:通过AOX构建的进化树将隐孢子虫分为两大类:C.baileyi和C.meleagridis关系更为密切两者处于一个分枝,C.hominis、C.suis、C.parvum牛基因型和C.parvum鼠基因型处于另一个分枝上。不同隐孢子虫之间的同源性介于91.8%~99.6%,能有效区分隐孢子虫不同基因型。因此,AOX基因序列也可作为隐孢子虫分离株种系发育的遗传标记。
茄子游离小孢子培养中小孢子发育的细胞学观察
Cytological Observations on Androgenesis in Isolated Microspores Cultures of Eggplant
佟曦然 顾淑荣 朱至清 蒋钟仁 张树根 惠志明 李春玲
2007, 15(5): 0-  | doi:  |  Full text (HTML) (1 KB)  |   PDF   (0 KB)  ( 233 )
摘要
本文以茄子(Solanum melongena L.)杂交F1代的植株为试验材料,通过游离小孢子的培养,对小孢子脱分化、再分化形成再生植株的发育途径,进行了较为详细的形态细胞学观察。其结果如下:(1)小孢子进行均等分裂和营养细胞分裂两种方式都能形成胚状体或愈伤组织。生殖细胞仅分裂1-2次。(2)多细胞小孢子从花粉沟或萌发孔突出来脱掉花粉壁。(3)花药组织在胚状体形成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4)从获得的再生植株中,随机取37株进行根尖细胞染色体观察发现,22株为单倍体,14株为二倍体,1株为四倍体。
苏云金芽胞杆菌伴胞晶体蛋白对植物寄生线虫生物测定方法的建立和高毒力菌株的筛选
Toxicity of Bacillus thringiesis against plant-parasitic nematodes
孙明 余子全 王乾兰 刘斌 邹雪 喻子牛
2007, 15(5): 0-  | doi:  |  Full text (HTML) (1 KB)  |   PDF   (0 KB)  ( 203 )
摘要
本研究建立了一套利用苏云金芽胞杆菌伴胞晶体蛋白对植物寄生线虫的生物测定方法。通过该方法从本实验室收集保藏的苏云金芽胞杆菌菌株中筛选出了对植物寄生线虫有毒杀作用的菌株11株。通过复筛确定了10个菌株的伴胞晶体蛋白对植物寄生线虫有活性;SDS-PAGE显示这些菌株的伴胞晶体蛋白组成具有特异性和多样性。其中菌株YBT-021的杀线虫其半致死浓度(LC50)分别为:北方根结线虫(Meloidogyne hapla) 35.62μg/mL,苎麻短体线虫(Pratylenchus scribneri) 75.65μg/mL,苎麻矮化线虫(Tylenchornchus sp.)94.31μg/mL,甘薯茎线虫(Ditylenchus destructor) 215.21μg/mL。
DHEA对肉鸡脂类代谢和相关激素的影响
Effects of DHEA on lipid metabolism and related hormones in broilers
田朝阳 邹思湘 陈伟华 马海田
2007, 15(5): 0-  | doi:  |  Full text (HTML) (1 KB)  |   PDF   (0 KB)  ( 196 )
摘要
本试验研究饲料中添加不同水平的DHEA对肉鸡脂类代谢和相关激素的影响。将180羽1日龄AA肉鸡随机分为饲料中不添加DHEA的对照组,添加20 mg•kg-1和5 mg•kg-1DHEA的高、低剂量组,饲喂至42日龄时分别从各组随机取12只公鸡和母鸡,采集血样、肝脏、腹脂、左侧胸肌和腿肌,分别测定血清葡萄糖(BG)、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HDL-C)、低密度脂蛋白(LDL-C)、非酯化脂肪酸(NEFA)和三碘甲腺原氨酸(T3)、甲状腺素(T4)、游离T3(FT3)、游离T4(FT4)、胰高血糖素(glucagon)、瘦素(leptin)含量。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DHEA显著降低肉鸡体重、腹脂重和腹脂率,显著降低TG、TC、HDL-C、FT3、FT4含量,显著升高瘦素含量,而对血糖和LDL-C没有影响;DHEA使公鸡血清NEFA含量升高,母鸡血清NEFA含量降低;DHEA使公鸡血清LPL活性和胰高血糖素含量显著升高,血清T4显著降低。提示,DHEA可能通过提高肉鸡体内脂类分解代谢相关酶的活性及激素水平,对脂类代谢起调节作用。
紫外线辐照对蒙古裸腹溞生长、发育和生殖的影响
EFECT OF ULTRAVIOLET RADIATION ON GROWTH , DEVELOPMENT AND REPRODUCTION OF MOINA MONGOLICA DADAY
徐立蒲 赵文
2007, 15(5): 0-  | doi:  |  Full text (HTML) (1 KB)  |   PDF   (0 KB)  ( 216 )
摘要
本文研究了不同剂量紫外线辐照(0~150 mj/cm2)对蒙古裸腹溞 (Moina mongolica Daday) 生长、发育和繁殖的影响。结果表明,高剂量紫外线辐照( 70 mj/cm2 以上)会对蒙古裸腹溞造成较大伤害或使之繁殖力下降,如实验1中70 mj/cm2处理组产幼前发育期为5.8d, 每窝产幼量为13个/窝,一生产幼量为186个,而其他各处理(10、20、30、40和50 mj/cm2)和对照组上述指标依次为5.4~5.6 d,23.9~33.1个/窝和406.8~535.8个。小剂量UV辐照对蒙古裸腹溞生长和生殖均有促进或刺激作用,如实验1中处理组蒙古裸腹溞一生产幼量和体长增长率一般都比对照组高,而在实验2中处理组成龄溞的累积发育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文后对紫外线辐照对水生生物的影响以及在蒙古裸腹溞大量培养中的应用前景进行了讨论。
gBTN1A1基因的筛选、克隆及序列分析
Screening, Cloning and sequence analyzing of gBTN1A1 gene
张丽娟;罗军;武会娟;刘俊霞;韩雪峰;张宁;王海滨;单翠燕;余刚
2007, 15(5): 0-  | doi:  |  Full text (HTML) (1 KB)  |   PDF   (0 KB)  ( 236 )
摘要
利用抑制消减杂交技术研究西农萨能羊泌乳中期和末期的乳腺组织差异表达基因,构建消减文库,得到山羊嗜乳脂蛋白的部分序列,根据牛和绵羊基因组序列进行电子拼接,设计引物,得到山羊嗜乳脂蛋白的CDs区全序列,应用RT-PCR技术从山羊乳腺组织总RNA中扩增克隆了山羊嗜乳脂蛋白基因CDs区,命名为gBTN1A1,并登录Genbank(EF102891)。gBTN1A1全基因由7个外显子和6个内含子组成,开放读码框由1581个碱基,编码526个氨基酸,gBTN1A1基因核苷酸序列与牛、人和鼠的同源性为97%, 88%, 84%,蛋白质序列的同源性为96%, 84% and 70%。其二级结构、跨膜区域及信号肽分析与牛、人和鼠相似,所以推测gBTN1A1与乳脂肪球的分泌密切相关,根据其在泌乳期表达丰度的差异推测其可能影响山羊产奶量。
白菜WRKY转录因子cDNA全长的克隆及分析
Cloning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A full-length cDNA of WRKY transcription factor gene in Brassica campestris ssp.chinensis
王彦华 侯喜林
2007, 15(5): 0-  | doi:  |  Full text (HTML) (1 KB)  |   PDF   (0 KB)  ( 167 )
摘要
参照拟南芥WRKY转录因子基因保守序列设计引物,利用RT-PCR及RACE技术克隆了白菜WRKY转录因子基因cDNA全长,命名为BcWRKY1 (GenBank登录号为AY836002)。序列分析发现,白菜BcWRKY1基因核苷酸序列长980bp,推导的氨基酸序列编码285个氨基酸残基,与拟南芥AtWRKY18 氨基酸序列的同源性为74%,与拟南芥AtWRKY60同源性为59%;与其它植物WRKY基因的同源性则较低。Southern杂交显示该基因在白菜基因组中为单拷贝。半定量RT-PCR分析表明,用2mmol/L的水杨酸处理后2h~8h,以及用霜霉病菌接种后6h~12h,白菜BcWRKY1基因的表达量最高。
拟南芥alpha-Dioxygenase 2原核表达,纯化及亚细胞定位预测
Expression,purification and subcellular prediction of Arabidopsis alpha-Dioxygenase 2
张美祥 范三红
2007, 15(5): 0-  | doi:  |  Full text (HTML) (1 KB)  |   PDF   (0 KB)  ( 270 )
摘要
alpha-Dioxygenase 2推测可以催化脂肪酸alpha氧化,参与植物的发育过程。从ABRC(Arabidopsis Biological Research Center)获得alpha-Dioxygenase 2基因cDNA,用带有SmaI和XhoI酶切位点的引物扩增编码区,连入pMD-T simple vector,测序无误后,双酶切将DOX2构建于原核表达载体pGEX-5X-1中,转化表达菌株BL21 (DE3) pLysS和BL21 (DE3)-RIPL codon + ,SDS-PAGE和Western Blot结果表明该基因在BL21 (DE3)-RIPL codon +表达菌株中得到了高效表达,可溶性分析表明大部分目的蛋白以包涵体形式存在,通过GST亲和柱纯化得到可溶性目的蛋白,供下一步活性分析之用。生物信息学分析表明:该基因读码框密码子中88个为E.coli的稀有密码子,占总密码子的14%。支持向量机算法对DOX2进行的亚细胞定位预测分析提示:该酶可能定位在细胞质中。
用水稻基因芯片筛选小麦耐旱相关基因的研究
Identification of wheat drought-tolerant gene using rice microarray
刘国振
2007, 15(5): 0-  | doi:  |  Full text (HTML) (1 KB)  |   PDF   (0 KB)  ( 256 )
摘要
小麦耐旱机理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为了了解小麦在干旱逆境条件下的基因转录规律,本研究采用PEG6000对耐旱小麦品种旱选10号进行拟旱处理,分别提取0、1、6和24小时植株的总RNA,经反转录荧光标记制备cDNA探针,并将其与水稻全基因组芯片进行杂交,扫描采集数据后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随着处理时间的延长,差异表达基因的数量增加,对差异基因进行功能分类,能量代谢途径相关基因所占比例随处理时间的延长而逐渐增加,大部分为光合作用相关基因,其总体表达趋势为上调,但Psbr和Rubisco编码基因的转录水平为下调,暗示它们在耐旱反应中发挥着一定作用。
小麦RIL群体SSR标记偏分离的遗传分析
Genetic Analysis of Segregation Distortion of Molecular Markers in wheat RIL Population
刘刚 许盛宝 李晶 秦丹丹 倪中福 窦秉德 彭惠茹 孙其信
2007, 15(5): 0-  | doi:  |  Full text (HTML) (1 KB)  |   PDF   (0 KB)  ( 268 )
摘要
以普通小麦3338与斯卑尔脱小麦Altgold杂交得到的F6代重组近交系群体为材料,筛选出334个(271个SSR和63个EST-SSR标记)多态性标记,以此为基础构建了一个包含287个分子标记的遗传图谱。对这些多态性标记进行偏分离分析发现82个表现为偏分离(P<0.05),其中70个可以定位到遗传连锁图谱中。这些偏分离标记中有33个标记位点偏向母本3338,占40.2%,49个标记位点偏向父本Altgold,占59.8%。这些偏分离标记在图谱上的分布有两种:成簇分布和孤立位点的偏分离。在5条不同染色体上发现6个偏分离热点区域,这些偏分离热点区域的形成可能与配子体选择有关。
研究简报
仔猪睾丸组织块生精细胞体外培养及鉴定初报
Primary report of in vitro spermatogenesis of piglet’s testis tissue
高小燕 王鲜忠 孙燕 葛燕 郭海钟 张家骅
2007, 15(5): 0-  | doi:  |  Full text (HTML) (1 KB)  |   PDF   (0 KB)  ( 230 )
摘要
目的:建立仔猪睾丸组织块生精细胞爬片体外培养模型。方法:应用溴脱氧核苷尿嘧啶(5'-Bromo-2'-deoxyuridine, BrdU)免疫荧光技术检测生精细胞体外增殖分化情况;采用HE染色鉴定体外培养生精细胞分化程度。结果:结果表明体外培养第3天支持细胞开始游出睾丸组织块并贴壁;体外培养第4~8天睾丸组织块周围可见生精细胞,但未见明显增殖分化情况;体外培养第9~20天可明显观察到生精细胞增殖分化,间桥连接(gap junction)的生精细胞集落呈葡萄串或串珠状,并有精子细胞形成。结论:本培养体系能够提供睾丸组织块生精细胞增殖分化所需要的条件,在没有添加睾酮的情况下能够使非精子细胞分化为精子细胞。
牛LPL基因的遗传变异与肉品质性状的关联分析
Genetic Variation of LPL Gene and Association Analysis With Meat Quality Traits in Bovine
郭艳青 许尚忠 孙宝忠 高雪 任红艳
2007, 15(5): 0-  | doi:  |  Full text (HTML) (1 KB)  |   PDF   (0 KB)  ( 255 )
摘要
脂蛋白脂肪酶(lipoprotein lipase,LPL)是脂肪代谢过程中的关键酶,LPL基因被确定为影响相关肉质性状的重要候选基因。本研究利用PCR-RFLP技术对安格斯牛、海福特牛、中国西门塔尔牛、夏洛来牛、鲁西牛和西门塔尔×蒙古牛杂交牛6个品种的238头个体LPL基因进行多态性分析。结果表明,扩增片段大小为378bp的片段存在MspⅠ酶切多态性,263bp处发生A/G突变。 实验中所有牛品种在该基因座位都处于Hardy-Weinberg平衡状态(P>0.05)。除安格斯牛外,其它群体均处于中度多态(0.250.05)
抑制素βA基因PCR-SSCP多态性及其与济宁青山羊高繁殖力关系的研究
PCR-SSCP Polymorphism of INHBA Gene and Its Relationship with Prolificacy of Jining Grey Goats
彭志兰1; 储明星2**; 陈宏权1;方 丽2;叶素成2
2007, 15(5): 0-  | doi:  |  Full text (HTML) (1 KB)  |   PDF   (0 KB)  ( 236 )
摘要
采用PCR-SSCP技术检测抑制素βA亚基基因(inhibin βA,INHBA)的编码区在高繁殖力山羊品种(济宁青山羊)和低繁殖力山羊品种(内蒙古绒山羊、安哥拉山羊)中的单核苷酸多态性,同时研究该基因对济宁青山羊高繁殖力的影响。结果发现4对引物中只有P4扩增片段有多态性,其余3对引物的扩增片段均不存在多态性。P4扩增片段在济宁青山羊和安哥拉山羊中检测到AA、AB和BB 3种基因型,在内蒙古绒山羊中检测到AB和BB两种基因型。测序分析表明BB型与AA型相比在外显子2的第80 bp处有一个T→C突变,并引起氨基酸改变(脯氨酸→亮氨酸)。济宁青山羊AA、AB和BB基因型频率分别为0.4786、0.4143和0.1071。AA基因型济宁青山羊产羔数的最小二乘均值比AB基因型的多0.42只(P<0.05),比BB基因型的多1.14只(P<0.001);AB基因型济宁青山羊产羔数的最小二乘均值比BB基因型的多0.72只(P<0.05)。
镉诱导的蚯蚓全长cDNA文库的构建与初步鉴定
Construction and Primary Characterization of cDNA Library from Earthworm Induced with Cadmium
刘雪连 孙振钧 王冲
2007, 15(5): 0-  | doi:  |  Full text (HTML) (1 KB)  |   PDF   (0 KB)  ( 255 )
摘要
采用人工土壤法,研究重金属镉(Cd2+)对成熟赤子爱胜蚓(Eisenia fetida)的急性毒性,表明蚯蚓对镉具有较强的耐受性。Trizol法提取蚯蚓RNA后,采用Clontech公司的CreatorTM SMARTTM cDNA文库构建试剂盒,成功构建了低剂量Cd2+(200 mg•kg-1)诱导的蚯蚓cDNA文库,其库容量为3.02×105 pfu/mL,扩增后滴度为8.67×109 pfu/mL,重组率为97.3%, 绝大多数的cDNA插入片段≥0•5 kb,平均长度≈1•0 kb。所够建的cDNA质粒文库容量及插入片段大小符合合格文库要求, 为进一步筛选蚯蚓体内解毒、免疫相关基因,寻找生物标志物奠定了基础。
小麦SSR分析体系的简化
Predigestion of Wheat SSR Analysis Protocol
季 伟;王立新;孙 辉;王茅雁;赵昌平
2007, 15(5): 0-  | doi:  |  Full text (HTML) (1 KB)  |   PDF   (0 KB)  ( 205 )
摘要
摘要:SSR标记被广泛地用于小麦遗传育种研究,其技术流程主要包括基因组DNA提取、PCR扩增和PAGE凝胶电泳与染色。为了降低试验成本、缩短试验周期,建立一套经济、快捷的SSR分析体系,(1)比较了不同提取方法提取的DNA和从小麦幼苗叶片、种子和种胚中提取DNA的效果;(2)比较了不同的PCR反应体系;(3)比较了几种PAGE胶银染方法。结果证明,以简化CTAB法提取的小麦种胚DNA为模板,采用10µLPCR反应体系和快速银染法染色可以得到与原方法同样的效果,节省了50%的试验时间和50%的试验成本。
马氏珠母贝(Pinctada matensii)3个DM结构域的克隆及系统进化分析
Cloning and phylogenetic analysis of three DM domain in pinctada martensii
于非非 周莉 王梅芳 余祥勇 桂建芳
2007, 15(5): 0-  | doi:  |  Full text (HTML) (1 KB)  |   PDF   (0 KB)  ( 220 )
摘要
Dmrt 基因编码的是一类新的具有锌指结构的转录因子,它们均含有一个DM(Double sex 和Mab - 3) 结构域,在性别分化发育和体节分化等过程中起着重要调控作用。尽管已在多种动物中克隆了Dmrt基因的多个成员,但在贝类中未见任何有关Dmrt基因的报道。本研究通过简并PCR克隆技术,从马氏珠母贝(Pinctada matensii)基因组中克隆到3个不同的DM序列(pmDmrt2,pmDmrt3 pmDmrt4)。证实了在马氏珠母贝基因组中也存在Dmrt基因家族的多个成员。序列分析表明,pmDmrt2编码的氨基酸序列与斑马鱼、爪蟾、红原鸡、家鼠、人等的Dmrt2的一致性为95 %;pmDmrt3编码的氨基酸序列与斑马鱼、青鳉、红原鸡、家鼠、人的Dmrt3的一致性为85%;pmDmrt4编码的氨基酸序列与青鳉、红鳍多纪鲀的Dmrt4一致性高达97%,进一步证明该基因家族在无脊椎动物和脊椎动物都具有高度的进化保守性。
梨SRAP-PCR反应体系的建立与优化
Establishment and Optimization of SRAP-PCR in pear
张妤艳 张绍铃
2007, 15(5): 0-  | doi:  |  Full text (HTML) (1 KB)  |   PDF   (0 KB)  ( 247 )
摘要
SRAP标记是一种对ORFs进行扩增的新的分子标记技术,其具有方法简便、稳定,产率中等,不需预知物种的序列信息等特点,近年来在连锁标记的寻找与基因定位,种质鉴定,生物多样性研究,遗传图谱构建及比较基因组学等研究领域得到了应用。本研究开展了SRAP标记技术在梨树上应用的探讨,以3个不同梨品种为试验材料,对影响SRAP-PCR反应体系的Mg2+、dNTP、引物浓度、Taq酶等因子设置梯度实验,筛选和建立可扩增多态性高、重复性好、带型清晰的最佳反应条件。结果表明:在20μL反应体系中,模板DNA30ng,MgCl2 2.0mmol/L,dNTP 200μmol/L,正、反向引物各0.2μmol/L,DNA聚合酶1U。
生物技术动态
合成大豆异黄酮的植物基因工程研究
Genetic Engineering of Soybean Isoflavone Biosynthesis in Plants
刘蓉蓉 胡鸢雷 林忠平
2007, 15(5): 0-  | doi:  |  Full text (HTML) (1 KB)  |   PDF   (0 KB)  ( 238 )
摘要
异黄酮是主要存在于豆科植物中的一种具有广谱抗菌活性的黄酮类物质。经过多年生理生化研究发现,异黄酮,特别是作为大豆异黄酮代表的染料木素和大豆黄素,具有良好的预防骨质疏松、更年期综合症、心脑血管疾病和多种癌症的保健效果,是大豆及豆制品中重要的营养成分之一,已有多年被用作保健品功能成分的历史。异黄酮是植物苯丙烷类次生代谢途径的一类产物,随着近年来对植物次生代谢途径研究的不断深入,特别是合成异黄酮的关键酶——异黄酮合酶(isoflavone synthase, IFS)基因的成功克隆,异黄酮合成途径已经得到完全解析。研究者随即展开了合成异黄酮的基因工程研究,在研究过程中逐渐了解到这条代谢途径受到了复杂的分子调控。本文将结合本课题组的工作,综述基因工程合成异黄酮的研究历史与成果,重点深入分析和讨论异黄酮生物合成所受到的分子调控。
 
版权所有 © 2014 《农业生物技术学报》编辑部   京ICP备11035905号-3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圆明园西路2号中国农业大学生命科学楼1053室 邮编:100193
电话:010-62733684 传真:010-62731615 E-mail: nsjxb@ca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