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 加入收藏
 
年期检索 高级检索
33
投稿指南
编写指南
论文模板
作者常见问题
 
审稿政策
审稿常见问题
 
编委审稿流程
编委审稿常见问题
    友情链接
友情链接
更多....  
 
农业生物技术学报  2008年 16卷 5期  刊出日期:2008-09-28
 
研究论文
猪圆环病毒2型ORF2/猪白介素2嵌合基因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表达及在小鼠体内的免疫效果研究
Study on the Construction, Expression and Immune Effect in mice of the Eukaryotic Expression Vector of Porcine Circovirus Type 2 ORF2/Porcine Interleukin-2 Chimeric Gene
闫若潜 贾松涛 崔保安 吴志明 张志凌 张 健
2008, 16(5): 0-  | doi:  |  Full text (HTML) (1 KB)  |   PDF   (0 KB)  ( 256 )
摘要
摘要:为了研究猪圆环病毒2型(PCV2)核酸疫苗,本研究采用重叠延伸PCR(splicing by overlap extension-PCR , SOE-PCR)方法通过一基因柔性接头(linker)(G4S)3将PCV2的ORF2全长基因和猪白介素2的成熟肽基因(PoIL-2)构建成PCV2-linker-PoIL-2嵌合基因并克隆入pGEM-T Easy载体,对阳性重组质粒进行双酶切后回收嵌合基因亚克隆入pcDNA3.1(+)真核表达载体中;筛选阳性重组表达质粒(rpcDNA3.1/PCV2-linker-PoIL-2)瞬时转染COS-7细胞,分别采用PCV2抗原间接免疫荧光试验和PoIL-2蛋白ELISA试验方法检测COS-7细胞中表达的重组融合蛋白(rCap-linker-PoIL-2 )生物学活性;提取rpcDNA3.1/PCV2-linker-PoIL-2免疫Balb/c小鼠,采用PCV2抗体ELISA检测试剂盒检测rpcDNA3.1/PCV2-linker-PoIL-2在小鼠体内的免疫效果,并与只含PCV2 ORF2基因的重组表达质粒pcDNA3.1/OFR2 (rpcDNA3.1/OFR2)进行免疫效果比较。结果表明:成功构建了PCV2-linker-PoIL-2嵌合基因及其pcDNA3.1(+)重组表达质粒;rpcDNA3.1/PCV2-linker-PoIL-2在COS-7细胞内进行了成功表达,表达的rCap-linker-PoIL-2蛋白存在于COS-7细胞的细胞浆内,可与抗PCV2和抗PoIL-2蛋白抗血清发生特异性免疫反应,表明rCap-linker-PoIL-2蛋白具有Cap蛋白和PoIL-2蛋白的双重生物学活性; rpcDNA3.1/PCV2-linker-PoIL-2质粒免疫小鼠后可诱导小鼠产生明显的抗PCV2抗体,且其诱导的抗体水平明显高于rpcDNA3.1/OFR2。本研究为PCV2的核酸疫苗研制奠定了基础。
鸭瘟病毒gB蛋白N端抗原域的高效表达及其免疫特性初步研究
Prokaryotic expression of N-terminal antigenic domain of duck plague virus gB
潘华奇 曹瑞兵 王楠 刘丽 刘磊 胡江春 陈溥言
2008, 16(5): 0-  | doi:  |  Full text (HTML) (1 KB)  |   PDF   (0 KB)  ( 248 )
摘要
在分析鸭瘟病毒gB蛋白抗原性的基础上,设计一对引物克隆gB蛋白N端抗原性较好的抗原域编码基因, 克隆至表达载体pET32a中, 构建了原核表达质粒pET-gB1。将pET-gB1转化至感受态E. coli BL21(DE3) 中, 经IPTG诱导和SDS-PAGE 分析, 可见约42.4kDa 的目的蛋白以包涵体形式表达。Western blotting 分析发现, 表达产物与抗鸭瘟的鼠阳性血清发生特异性反应。将包涵体溶解于8mol/L的尿素中, 利用His•Bind试剂盒获得纯化的蛋白, 将纯化的蛋白皮下注射免疫小鼠, 间接ELISA法测得抗体的效价, MTT 法检测免疫小鼠的T 淋巴细胞增殖反应能力。结果说明该融合蛋白能够诱导机体产生较强的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
西尼罗病毒荧光定量PCR检测体系的建立及评价
Establishment and Evaluation of Real-time PCR for Detection of West Nile virus
史利军 吕茂民 孙卫华 尹惠琼 黎诚耀
2008, 16(5): 0-  | doi:  |  Full text (HTML) (1 KB)  |   PDF   (0 KB)  ( 212 )
摘要
本研究建立了一种实时荧光定量PCR快速核酸检测西尼罗病毒的方法。通过序列比对和blast分析,确定西尼罗病毒Caspid蛋白保守区基因为检测的目的基因,引物采用Primer Premier5.0软件进行设计。本研究建立的检测方法利用SYBR Green染料,相比探针成本较低。通过溶解曲线分析表明,建立的检测方法在扩增过程中没有发现有二聚体的产生。本检测体系在用空白对照及类似的乙脑病毒作为扩增对照时,没有发现非特异性产物的生成,表明该体系对于西尼罗病毒的检测是特异的。将阳性对照标准品进行10倍梯度稀释后可检测到102copies/μL样品,表明该检测体系具有较高的检测灵敏度。
小金海棠Fe3+-还原酶基因MxFRO在酵母中的表达及其活性检测
Expression and Ferric Reductase Activity of Ferric Reductase Gene MxFRO from Malus xiaojinensis in Transgenic yeast
任玲 韩振海 孔瑾 许雪峰
2008, 16(5): 0-  | doi:  |  Full text (HTML) (1 KB)  |   PDF   (0 KB)  ( 206 )
摘要
为研究苹果属植物抗缺铁的分子生物学机理,从铁高效基因型小金海棠(Malus xiaojinensis)中克隆了Fe3+-还原酶基因MxFRO。MxFRO2的cDNA序列长2283bp,开放阅读框为2166bp,编码722个氨基酸。半定量RT-PCR结果表明MxFRO在小金海棠的根和叶中均受缺铁胁迫诱导。 将MxFRO转入野生型酵母中,结果表明转基因酵母的Fe3+-还原酶活性是对照的2.8倍,因此我们初步推测MxFRO基因编码的蛋白具有Fe3+-还原酶活性。
Real-time PCR技术用于中国大菱鲆虹彩病毒的组织敏感性检测及病毒流行情况调查
Real-time PCR assay for sensitive organ detection and epidemic investigation of turbot reddish body iridovirus
吴成龙 史成银 黄 倢
2008, 16(5): 0-  | doi:  |  Full text (HTML) (1 KB)  |   PDF   (0 KB)  ( 238 )
摘要
中国大菱鲆虹彩病毒(turbot reddish body iridovirus, TRBIV)是一种感染养殖大菱鲆的鱼类虹彩病毒,它可以引起大菱鲆病毒性红体病并导致养殖大菱鲆大量死亡。本研究利用TRBIV主要衣壳蛋白基因序列设计的一对引物,结合内嵌式核酸染料SYBR Green І,建立了TRBIV特异的Real-time PCR检测方法。实验结果表明,该对引物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较强的特异性,能够检测相当于102数量级的TRBIV基因组拷贝,而不与健康大菱鲆组织DNA、淋巴囊肿病毒DNA发生交叉反应。最后,应用建立的Real-time PCR检测方法,开展了TRBIV的组织敏感性检测和病毒流行情况调查。结果发现,大菱鲆的脾脏、肾脏、脑、鳃、心脏、肝脏、消化道、血液等组织中均可检测到TRBIV的存在,其中脾和肾是TRBIV的最主要的靶器官,每毫克组织的病毒含量分别高达5.23106个和2.18106个。分子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在山东半岛的多个大菱鲆养殖场中均存在TRBIV的感染和流行。
鸡毒霉形体黏附蛋白与鸡胚不同组织黏附特异性的研究
The Specific Binding Research Between pMGA and the Tissues of Chick Embryo
彭秀丽 高俊伟 胡思顺 胡福利 毕丁仁
2008, 16(5): 0-  | doi:  |  Full text (HTML) (1 KB)  |   PDF   (0 KB)  ( 212 )
摘要
利用pGEX融合蛋白表达系统,将鸡毒霉形体黏附蛋白(pMGA)在大肠杆菌BL21中表达,经 GST·Bind Resin 纯化,用蛋白酶Thrombin切掉GST标签,获得纯度为96%的pMGA,Western-blot鉴定具有良好的免疫学活性。通过间接免疫荧光组织化学法(IFA)来检测pMGA与SPF鸡胚的气管、心脏、肝脏、肺脏、肾脏、腺胃、十二指肠、法氏囊、胸腺和脾脏等组织的特异性结合情况,结果表明,除脾脏外,其余组织与pMGA之间能产生特异性结合,说明这些组织中存在pMGA的受体蛋白。这为进一步研究pMGA的受体提供理论依据。
猪HUMMLC2B基因第一内含子多态与胴体性状的相关性研究
Association of 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 in Intron 1 of Porcine HNMMLC2B Gene with Meat Quality and Carcass Traits
王军 邓昌彦 熊远著
2008, 16(5): 0-  | doi:  |  Full text (HTML) (1 KB)  |   PDF   (0 KB)  ( 267 )
摘要
快肌肌浆球蛋白轻链2(fast skeletal myosin light chain 2,HUMMLC2B或MYLPF)是一种钙结合蛋白,参与多种生命活动,是近几年研究较多的一种肌浆球蛋白。本研究采用PCR-RFLP技术,分析了HUMMLC2B基因第1内含子中的MspⅠ酶切多态(T613C)在7个品种猪中的多态性分布及其与胴体性状和肉质性状间的相关,结果表明:在检测的猪群中除长白猪中A等位基因与B等位基因频率的比例为1:2外,其余的均为B等位基因占绝对优势,且A等位基因纯合个体只在长白猪中检测到。在6个群体中,基因型效应与眼肌宽度、眼肌面积 肌内脂肪和肌内水分等差异极显著(P<0.01),与瘦肉率和皮率等性状差异显著(P<0.05)。最后对该基因在各组织中的表达情况进行了研究;该位点是否用作为改良猪胴体、肉质性状的标记位点并在标记辅助选择中加以应用还有待进一步的研究。
牛Nanog 原核表达载体构建及其在大肠杆菌中的表达
Construction of Prokaryotic Expression Vector of Bovine Nanog Gene and Its Expression in E.coli
郑喜邦
2008, 16(5): 0-  | doi:  |  Full text (HTML) (1 KB)  |   PDF   (0 KB)  ( 219 )
摘要
本研究的目的是构建牛Nanog基因原核表达质粒,并在大肠杆菌JM109中诱导其表达。从6周龄的胎牛原始生殖嵴中提取总RNA, 通过RT-PCR扩增Nanog 基因,将其克隆到PMD-18T载体,再从酶切鉴定和测序正确的质粒上切下目的片断,定向克隆到 pGEX-KG表达载体上,获得原核表达质粒pGEX-KG -Nanog ,限制性内切酶分析和DNA测序证明所插入片段为牛Nanog基因编码序列。重组质粒转化大肠杆菌JM109, 在不同的培养温度和不同浓度的IPTG诱导下均获得了高效表达,说明培养温度和IPTG浓度对GST-Nanog融合蛋白在大肠杆菌中的表达影响甚微;经Western Blotting 检测证实该蛋白约60KD, 大小合适,具有GST抗原活性,从而证实目的蛋白为Nanog 蛋白。
应用地高辛标记探针原位杂交方法检测仔猪小肠FcRn的表达
Application of in situ hybridization with digoxin-labeled probe in detection of FcRn expression in small intestine of piglets
陈丽颖 范沛 杨国宇 韩立强 赵瑞丽 乔新安 林茂旺 李海霞
2008, 16(5): 0-  | doi:  |  Full text (HTML) (1 KB)  |   PDF   (0 KB)  ( 223 )
摘要
摘 要:【研究目的】旨在建立检测仔猪小肠FcRn表达的地高辛标记探针原位杂交的方法,研究FcRn在仔猪小肠各段的表达分布。【方法】根据GenBank公布的猪FcRn 重链(α链)mRNA基因保守序列设计并合成带地高辛标记的原位杂交试验用cDNA探针。经仔猪小肠冰冻组织切片最佳厚度选择,以及H2O2溶液祛除小肠组织中内源性辣根过氧化物酶作用对杂交结果的影响,选择合适的固定剂、细胞膜蛋白消化剂、杂交液和确定杂交反应的温度、时间以及杂交后处理等一系列试验条件优化,建立了检测仔猪小肠FcRn mRNA的原位杂交方法。【结果】①仔猪小肠冰冻组织切片最佳厚度为14 μm;②仔猪小肠内存在内源性辣根过氧化物酶,3%的H2O2溶液祛除该酶的效果良好,但在本研究中内源性辣根过氧化物酶的存在试验结果并无明显影响,无需祛除;③在仔猪十二指肠、空肠和回肠组织的小肠腺和粘膜下层等部位存在棕黄色阳性颗粒,均检测到清晰的杂交信号。【结论】应用地高辛标记探针进行仔猪小肠FcRn mRNA的原位杂交方法检测效果良好;FcRn mRNA在仔猪十二指肠、空肠和回肠组织等营养物质吸收部位均有表达,提示FcRn在这些部位的存在与肠道IgG转运的相关性。
利用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快速检测水产品中的副溶血弧菌
Rapid Detection of Vibrio parahaemolyticus in Seafood Using Loop-Mediated Isothermal Amplification (LAMP) Method
徐芊 孙晓红 赵勇
2008, 16(5): 0-  | doi:  |  Full text (HTML) (1 KB)  |   PDF   (0 KB)  ( 221 )
摘要
副溶血弧菌(Vibrio parahaemolyticus)是一种重要的食源性致病菌。首次将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Loop-Mediated Isothermal Amplification, LAMP)应用于副溶血弧菌的快速检测。针对副溶血弧菌不耐热溶血毒素基因(tlh)设计四条特异性引物,建立了副溶血弧菌LAMP检测方法,1 h即可完成。对12种细菌共28株菌进行LAMP扩增,仅副溶血弧菌得到阳性结果,证明引物具有很高的特异性;副溶血弧菌基因组DNA和纯培养物的检测灵敏度分别为90 fg/LAMP反应体系和24 cfu/mL,对模拟食品样品进行直接检测,检测限为89 cfu/g;对40份水产样品进行检测,8份副溶血弧菌LAMP阳性,其中6份传统培养阳性。本研究表明,该方法检测副溶血弧菌特异性强、灵敏度高,并且操作简便、快捷、检测成本低,有望发展成为快速检测副溶血弧菌的有效手段。
应用Real time PCR方法测定瘤胃液功能菌群数量
Using Real time PCR detect the functional bacteria quantities in rumen liquid
李旦 王加启
2008, 16(5): 0-  | doi:  |  Full text (HTML) (1 KB)  |   PDF   (0 KB)  ( 227 )
摘要
摘要:【目的】本文拟采用real time PCR技术对瘤胃液中三种功能菌即脂解厌氧弧杆菌(Anaerovibrio lipolytica,AL),琥珀酸酸丝状杆菌(Fibrobacter succinogene,FS)和黄色瘤胃球菌(Ruminococcus flavefaciens,RF)的16S rDNA基因拷贝数进行测定,并建立起反映瘤胃液中三种功能菌的数量的方法。【方法】在相同日粮的情况下,不同个体牛在同一时间点、以及相同个体牛在不同时间点时采集瘤胃液微生物样品,并总DNA。根据三种菌16SrDNA保守序列设计特异性引物,利用Real time PCR技术考察三种功能菌的数量差异和变化。【结果】通过数据统计分析发现,不同个体动物间的三种功能菌的数量在相同时间点的差异不显著;而在不同时间点相同个体动物瘤胃中三种功能菌数量差异显著(P<0.05)。
猪卵母细胞第一极体的分离与保存
Isolation and Preservation of First Polar bodies from Porcine Oocytes
王公金
2008, 16(5): 0-  | doi:  |  Full text (HTML) (1 KB)  |   PDF   (0 KB)  ( 256 )
摘要
本研究介绍了猪卵母细胞第一极体(PbΙ)的体外成熟培养、分离与回收及其保存方法,为进一步利用极体作为核供体重组猪卵母细胞研究提供了必要的参考依据。通过屠宰场废弃的猪卵巢卵母细胞的体外成熟培养(IVM)技术途径获得成熟卵母细胞,对体外培养成熟卵母细胞PbΙ排出、活性及其形态学进行了统计分析;分别采用酶消化和显微操作两种方法进行了PbΙ分离与采集,继而进一步结合台盼蓝细胞染色法,探讨了不同温度保存条件下PbΙ存活情况。结果表明:卵泡卵母细胞IVM 40h后发现大量高活性PbΙ;显微操作分离极体效果显著优于酶消化法,且分离的PbΙ活力高,完整性好。39℃条件下大多数采集的PbΙ存活时间仅有4 h,4℃条件下保存40小时存活率可达85.0%%;-20 ℃保存1 wk达95.0%,而超低温冷冻长期保存存活率和形态正常率分别达89.1%和97.8%。
牛皮肤成纤维细胞的分离培养与人溶菌酶基因的转染研究
In Vitro Culture of Bovine Fibroblast Cells and Human Lysozym Gene Transfection
贾淑玲 陈兴启 孙达权 何玉龙 彭树英 张涌
2008, 16(5): 0-  | doi:  |  Full text (HTML) (1 KB)  |   PDF   (0 KB)  ( 246 )
摘要
摘要:为得到转染人溶菌酶基因的核供体细胞,采用组织块贴壁法分离培养牛耳成纤维细胞,经传代纯化培养,绘制生长曲线,将纯化好的带有人溶菌酶和绿色荧光标记基因的载体用脂质体法转入第4代成纤维细胞。24 h后荧光显微镜下检测到有绿色荧光蛋白表达,经500mg/ml G418筛选2周后,G418减半继续培养2~3代 ,PCR检测到有目的条带,说明目的基因已成功导入,因此本研究中获得的转基因牛耳成纤维细胞可能作为体细胞核移植的供体细胞进行转基因克隆牛研究。
羊水标本性状对人源羊水干细胞原代分离培养的影响
Effect of the Characteristics of Amniotic Fluid on the Culture of Human Amniotic Fluid Stem Cells
王晗 窦忠英 王华岩
2008, 16(5): 0-  | doi:  |  Full text (HTML) (1 KB)  |   PDF   (0 KB)  ( 254 )
摘要
目的 探讨羊水标本性状对羊水干细胞原代分离培养的影响。方法 取人羊水标本进行原代培养,分离羊水干细胞,观测原代细胞的贴壁数量及贴壁时间,探讨怀孕时间、羊水中血液污染程度、羊水体积及离心后团块大小等因素对原代分离培养的影响。结果 试验结果表明,不同怀孕期羊水细胞的贴壁时间有明显差异(p<0.05),孕晚期贴壁时间较长;羊水中血液污染程度越重,贴壁时间越长;羊水体积对原代细胞的贴壁数量、细胞贴壁时间有明显影响;离心后团块大小与原代细胞的贴壁数量、细胞贴壁时间没有明显关系。结论 羊水干细胞原代培养时,怀孕时间、血液污染程度、羊水体积等因素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原代细胞的贴壁数量及细胞贴壁时间。
三种笛鲷的野生群体和养殖群体遗传多样性的微卫星分析
Microsatellites analysis on genetic diversity of three species in wild and cultured populations of snappers
彭银辉 刘楚吾
2008, 16(5): 0-  | doi:  |  Full text (HTML) (1 KB)  |   PDF   (0 KB)  ( 220 )
摘要
摘要:利用微卫星标记技术,采用10对微卫星引物对南海海域红鳍笛鲷、星点笛鲷、紫红笛鲷3种笛鲷鱼的野生种群(HYE、XYE、ZYE)和养殖种群(HYA、XYA、ZYA)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分析。10对微卫星引物在6个群体中共检测到78个等位基因,每个位点的等位基因数目在1~8个之间。6个群体的观测杂合度(Ho)为0.2500~1.0000,平均观测杂合度为:ZYE(0.9550)> ZYA(0.8900),HYE(0.8950)> HYA(0.8400),XYE(0.8450)>XYA(0.8100) ;平均多态信息含量(PIC) 为0.3648~0.7964,各野生群体均大于养殖群体;三种笛鲷鱼的野生群体和养殖群体遗传距离HYE与HYA,XYE与XYA,ZYE与ZYA分别为0.1029,0.0371,0.0135,基因分化系数分别为0.0371,0.0211,0.0352。群体遗传结构分析结果表明:红鳍笛鲷、星点笛鲷和紫红笛鲷的遗传多样性较丰富,养殖群体的遗传多样性较野生群体均有一定程度的降低,野生群体和养殖群体分化较弱。
用EST-SSR标记对我国养殖斑点叉尾鮰种质资源的研究
Studies on Channel Catfish (Ictalurus punctatus) germplasms using EST- SSR markers
赫崇波 陈姝君 高祥刚
2008, 16(5): 0-  | doi:  |  Full text (HTML) (1 KB)  |   PDF   (0 KB)  ( 216 )
摘要
本实验采用EST-SSRs分子遗传标记技术对福州和湖北嘉鱼县的1984年群体(P1984)、福州与辽宁辽中县的1997年群体(P1997)、湖南的2004年群体(P2004)和福州的1984年与1997年群体杂交的F1代群体(P8497)等4个斑点叉尾鮰养殖群体的遗传多样性进行研究。斑点叉尾鮰EST-SSRs是从斑点叉尾鮰ESTs 序列(表达序列标签)中开发的一种新型SSR 标记,这种新型分子标记来源于表达基因,将其用于斑点叉尾鮰遗传研究可直接反映相关基因在不同斑点叉尾鮰群体间的表达差异。本实验检测到两个功能明确的基因位点。实验结果表明有10对引物可扩增出清晰条带,其中9对引物具有多态性,可作为斑点叉尾鮰遗传标记分析,有效的多态性引物占90%,共获得32个等位基因,其中大多数引物有2~4 个等位基因,4个群体的平均等位基因数(A)为3.0000-3.4000, 平均有效等位基因数(ae)为1.9455-2.3024,平均观察杂合度(Ho)为0.4068-0.4732,平均期望杂合度(He)为0.4148-0.4907,平均多态信息含量(PIC)为0.4113-0.4829,群体间的多态性差异不显著,且各群体的遗传多样性处于中等水平。根据群体间遗传相似性系数、遗传距离及UPGMA聚类分析发现,P1997和P2004群体之间的遗传距离最近,P1984和P2004群体之间的遗传距离最远,这验证了四个群体的引入顺序。通过Hardy—Weinberg检验发现,4个群体有18.75%的位点偏离了Hardy—Weinberg平衡, 表明群体各位点的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稳定性较好。通过F-检验发现,P2004和P8497处于不同程度的杂合子过剩状态,P1984和P1997处于杂合子缺失状态。群体间发生分化程度很弱,遗传变异主要来自群体内个体之间。
日本晴组培培养基的筛选及转稻瘟菌蛋白激发子基因植株的获得
Medium Selection in Tissue Culture of Nipponbare Scutellum and Obtainment Regeneration of Transgenic Plants with Elicitor-coding Gene from Magnaporthe grisea
毛建军 曾洪梅 杨秀芬 袁京京 邱德文
2008, 16(5): 0-  | doi:  |  Full text (HTML) (1 KB)  |   PDF   (0 KB)  ( 264 )
摘要
采用B6、MS和NB三种培养基,以粳稻品种日本晴的成熟胚为受体材料进行组织培养,比较了三种培养基的效果。结果表明,在三种培养基中,NB培养基对愈伤组织的诱导效果最好,转化效率最高,最适合于日本晴成熟胚的组织培养。在此基础上,通过根癌农杆菌介导转化法将稻瘟菌蛋白激发子基因pemG1导入日本晴基因组,获得了转基因水稻植株。PCR、Northern blot和Western blot分别证实了pemG1基因的整合、转录和表达。遗传分析表明,外源基因在转基因日本晴后代中的分离符合3:1的理论比例。
转Bt基因玉米自交系及其杂交种的抗螟性鉴定
Identification of Resistance to Corn-Borer of Maize Inbred lines and Hybrids with Bt gene
袁英 李晓辉 孔祥梅 郝东云 姜志磊 林春晶 李葱葱 刘德璞
2008, 16(5): 0-  | doi:  |  Full text (HTML) (1 KB)  |   PDF   (0 KB)  ( 241 )
摘要
采用基因枪法将Bt基因(GFM CrylA)导入东北春玉米自交系铁7922的幼胚中,获得转基因植株。经过连续3年的田间接卵、室内饲喂玉米螟鉴定,获得稳定抗虫转基因系。以此为亲本与常规自交系配制了四密25Bt、通单24Bt、吉单209Bt3个杂交种。转基因自交系和杂交种的抗螟性鉴定结果表明:转基因系间抗虫性差异极显著,同一转基因系单株间和配制的3个杂交种间抗虫性也存在差异;与对照相比,转基因系配制的杂交种抗虫性明显提高,差异显著。农艺性状鉴定结果显示,转基因系配制的杂交种与对照在株高、穗长、穗行数、行粒数、百粒重上无显著差异。本研究认为,GFM CrylA(Bt)基因可用于玉米的抗螟性改良,也为转Bt基因玉米自交系能够直接用于育种提供了依据。
甘薯抗茎线虫病基因的AFLP标记的开发
Development of AFLP Markers Linked to Stem Nematode Resistance Gene in Sweetpotato (Ipomoea batatas (L.) Lam.)
刘庆昌
2008, 16(5): 0-  | doi:  |  Full text (HTML) (1 KB)  |   PDF   (0 KB)  ( 232 )
摘要
以甘薯抗茎线虫病品种徐781和感茎线虫病品种徐薯18的杂交F1分离群体的186株单株为材料,利用分离群体分组分析法(BSA法)和AFLP技术,在抗感池中共筛选了800对AFLP引物,结果表明其中245对引物具有多态性。用这245对引物检测两亲本以及建池单株,发现引物组合E2M23和E33M20分别在抗病单株中扩增出1条在感病单株中未出现的特异条带,长度分别约为500 bp和200 bp,认为这2个AFLP标记与甘薯抗茎线虫病基因连锁,分别命名为E2M23500和E33M20200。根据这2个AFLP标记对F1代186个单株的扩增结果,经Mapmaker 3.0软件分析,发现这2个分子标记与抗茎线虫病基因位于同一连锁群并紧密连锁,它们与抗茎线虫病基因间的遗传距离分别为6.94 cM和11.1 cM。用这2个分子标记对10个中国甘薯主栽品种进行检测,所得结果与常规方法鉴定结果完全一致,表明2个分子标记可用于甘薯抗茎线虫病分子标记辅助育种。
pBI121-Lyz-GFP表达载体的构建及其对和田苜蓿愈伤组织的转化
Construction of pBI121-Lyz-GFP Expression Vector and Its Expression in HeTian Alfalfa
柴燕文
2008, 16(5): 0-  | doi:  |  Full text (HTML) (1 KB)  |   PDF   (0 KB)  ( 239 )
摘要
利用分子克隆技术,将GFP基因片段插入到pBI121-Lyz多克隆区,构建了重组表达载体pBI121-Lyz-GFP。经SmaI与BamHI双酶切和PCR验证重组质粒,均能得到约750bp的目的片段,通过进一步测序证明:GFP基因已成功连接到pBI121-Lyz中,且重组质粒连接方向正确。利用冻融法将重组质粒导入农杆菌菌株LBA4404,用叶盘法转化和田苜蓿,筛选出具有卡那霉素抗性的愈伤组织,经PCR扩增和荧光显微镜检测证明重组基因已成功转化到和田苜蓿愈伤组织中。
表达液胞膜AtNHX1的转基因白三叶提高了耐盐性
Transgenic white clover expressing vacuolar AtNHX1 antiporter gene increases salt tolerance
赵桂琴 慕平 王锁民 任继周
2008, 16(5): 0-  | doi:  |  Full text (HTML) (1 KB)  |   PDF   (0 KB)  ( 110 )
摘要
以白三叶吸胀种子的子叶为转化体,用农杆菌介导法将拟南芥液胞膜Na+/H+ 逆向转运蛋白基因AtNHX1转入白三叶,经过筛选、分化和再生,得到了具有卡那霉素抗性的转基因植株。对这些植株进行PCR、Southern 印迹和 Northern 杂交分析,结果表明,外源目的基因已经整合到白三叶基因组中并且得到了表达。室内耐盐性试验结果表明,表达AtNHX1的转基因植株总叶面积和地上部分干重都显著高于非转基因对照,说明液胞膜上的AtNHX1基因有助于提高白三叶耐盐性。
PMI基因为选择标记植物表达载体的构建及在雪柑转基因中的应用
The construction of plant expression vectors with PMI gene as selection marker and utilization in transformation of ‘Xuegan’
曾黎辉 徐海峰 王会全 吴少华 朱艺萱
2008, 16(5): 0-  | doi:  |  Full text (HTML) (1 KB)  |   PDF   (0 KB)  ( 191 )
摘要
以PMI基因替换植物表达载体pCAMBIA1301中的hpt基因以及pBI121中的GUS基因,构建了以PMI基因为选择标记基因的植物表达载体pCAMBIA1301PMI和pBIPMI,并导入根癌农杆菌EHA105中。研究了两种表达载体对雪柑上胚轴的转化,在培养基附加25 g•L-1甘露糖和5 g•L-1蔗糖为碳源的选择压下,pCAMBIA1301PMI的转化率为27.7%,pBIPMI的转化率为12.7%,对再生植株进行了氯酚红检测和PCR检测,建立了以PMI/甘露糖为选择系统的雪柑转基因体系。
甘蓝SRK激酶结构域编码区分子特性及其与THL1相互作用检测
Molecular Characterization of SRK Kinase-domain from Brassica oleracea L. and Assay of It’s Interaction with THL1
高启国 宋明 牛义 杨昆 朱利泉 王小佳
2008, 16(5): 0-  | doi:  |  Full text (HTML) (1 KB)  |   PDF   (0 KB)  ( 222 )
摘要
以甘蓝‘E1’为材料,采用PCR和RT-PCR技术,扩增SRK激酶结构域(记为SRKE1)编码区DNA和cDNA序列,得到片段长度分别为1711bp和1241bp,序列分析表明该序列由五个内含子和六个外显子组成,编码407个氨基酸;构建了SRKE1原核表达质粒pET43.1-SRKE1和真核表达质粒pPIC9K-SRKE1,分别在表达宿主菌大肠杆菌BL21和毕赤酵母GS115中进行表达。用我们表达的THL1与SRKE1孵育,结果显示SRKE1可与THL1结合并形成稳定的复合体。
利用SSR分析小豆种质遗传多样性
Genetic Diversity Assessment of Azuki Bean by SSR Markers
宫慧慧 马荣才 谢华 曹鸣庆 万平 金文林 濮邵京
2008, 16(5): 0-  | doi:  |  Full text (HTML) (1 KB)  |   PDF   (0 KB)  ( 307 )
摘要
摘要:小豆是一类重要的食用豆,本研究利用45对SSR引物对小豆基因组DNA进行了SSR标记的筛选鉴定,共筛选出多态性良好、扩增效果稳定的SSR引物18对。利用筛选出的18个SSR标记,分析了来自我国栽培小豆优异种质53份和日本引进种质27份,旨在阐明其遗传多样性特点,为育种利用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在所有参试的80份小豆种质中共鉴定出等位变异92个,平均每个位点为5.1个;其中53份国内小豆和27份日本小豆的等位变异数分别为89个和74个,平均每个位点分别为4.9个和4.1个。所有供试小豆平均每个位点的多态信息含量(PIC)为0.64,变化范围为0.23~0.83,其中国内小豆的平均PIC值为0.63,变化范围为0.23~0.86;日本小豆平均PIC值为0.61,变化范围为0.20~0.81。国内栽培小豆和日本小豆在等位变异数、多态信息含量(PIC)、遗传相似性系数均存在差异,UPGMA聚类分析将参试的80份小豆明显分为五大类,聚类结果与小豆种质地理起源呈现出一定的相关性。试验表明,在小豆遗传育种中,可以通过种质资源相互利用来拓宽育成品种的遗传基础,同时这些SSR标记对于小豆资源DNA指纹图谱构建、遗传作图、基因型鉴定及分子标记辅助育种具有重要意义。
锰超氧化物歧化酶(Mn-SOD)基因的分子改造及在毕赤酵母中的表达
Modification of Mn Superoxide Dismutase Gene from Bacillus cereus M22 And Expression in Pichia pastoris
徐艳 王琦
2008, 16(5): 0-  | doi:  |  Full text (HTML) (1 KB)  |   PDF   (0 KB)  ( 236 )
摘要
根据毕赤酵母(Pichia pastoris)的密码子偏好性,以不改变氨基酸序列为原则,对源于蜡样芽孢杆菌M22(Bacillus cerues M22)的Mn-SOD基因进行分子改造,设计、合成新的基因序列Mn-SOD-2。构建酵母表达载体pPICZαA/Mn-SOD-2,并整合至毕赤酵母GS115染色体。结果表明,所构建的酵母工程菌株YM103,经0.5%甲醇诱导表达后,Native-PAGE检测证实有清晰活性条带;SDS-PAGE检测证实重组蛋白的分子量为24kD,与预期大小一致。酶活分析表明,外源蛋白的活性较改造前增加了2.2倍,且表达稳定性良好。
玫瑰黄链霉菌Men-myco-93-63及其抗生素高产菌株差异蛋白分析
Differential Protein Analysis of Streptomyces Roseoflavus Men-myco-93-63 and It’s High-yield antibiotic Strain
李亚宁 李爱霞
2008, 16(5): 0-  | doi:  |  Full text (HTML) (1 KB)  |   PDF   (0 KB)  ( 243 )
摘要
玫瑰黄链霉菌Men-myco-93-63是分离自马铃薯疮痂病自然衰退土壤中的一株拮抗菌。前期研究表明,该菌株及其发酵液对棉花黄萎病菌、瓜类白粉病菌等多种重要的植物病原真菌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具有良好的生防应用潜力。本文利用蛋白质双向凝胶电泳技术研究了Men-myco-93-63与其抗生素高产菌株D12-3之间的蛋白质表达差异。通过优化条件,建立了一套适合该生防菌的双向电泳体系。通过比较蛋白质图谱的差异,发现了四个差异蛋白,质普分析表明,四个蛋白点分别为聚羟基脂肪酸(PHAs)的包涵体蛋白(PhaP),β-内酰胺酶(Beta-lactamase),甲基接受趋化蛋白(methyl-accepting chemotaxis protein)和ABC转运体(ABC transporter, ATP-binding protein),这些蛋白可能与该生防菌的抗性有关.
利用免疫共沉淀技术研究RSV CP、SP和NSvc4三个蛋白的互作情况
Studies on the Interactions between RSV CP、SP and NSvc4 Proteins by Using Co-immunoprecipitation Technology
鹿连明 秦梅玲 王萍 兰汉红 牛晓庆 谢荔岩 吴祖建 谢联辉
2008, 16(5): 0-  | doi:  |  Full text (HTML) (1 KB)  |   PDF   (0 KB)  ( 236 )
摘要
为了检测水稻条纹病毒(Rice stripe virus, RSV)CP、SP和NSvc4蛋白自身和两两之间的互作关系,首先通过PCR扩增获得了分别融合有HA或c-Myc标签的RSV CP、SP和NSvc4基因,并将其插入到植物表达载体pEGAD或pKYLX71:35S2中。重组质粒转化农杆菌EHA105后,将含有不同重组质粒的农杆菌菌液混合后注射烟草(Nicotiana benthamiana)叶片。提取烟草中瞬时表达的蛋白,以HA抗体或c-Myc抗体进行免疫共沉淀实验,最后免疫混合物通过c-Myc抗体或HA抗体进行Western blot检测,确定蛋白的互作情况。结果表明,RSV CP蛋白自身能够发生互作,而CP与SP,CP与NSvc4,SP与SP,SP与NSvc4,及NSvc4与NSvc4蛋白之间均未有检测到互作现象。
口蹄疫病毒持续感染黄牛分离毒株VP1和3ABC基因变异特征分析
沈小燕
2008, 16(5): 0-  | doi:  |  Full text (HTML) (1 KB)  |   PDF   (0 KB)  ( 240 )
摘要
摘要:为明确口蹄疫病毒持续感染黄牛期间病毒基因变异情况,本试验主要研究口蹄疫病毒持续感染分离株结构蛋白VP1和非结构蛋白3ABC基因在牛体内的动态变化规律。用O/Akesu/58毒株以104ID50/ml剂量舌面穿刺接种5头中国黄牛,出现临床或亚临床症状之后痊愈动物会成为可能的口蹄疫病毒带毒牛。用探杯定期采集实验牛咽喉部黏性液体(O/P液),接种BHK-21细胞增殖病毒后共分离到12株毒株。RT-PCR方法扩增持续感染分离毒株VP1和3ABC基因,克隆测序后分析发现所有持续感染分离毒株的VP1基因有16个核苷酸位点发生一致的突变,但只有两个位点造成氨基酸突变(I56→T、A210→E),而持续感染分离毒株之间有4个核苷酸位点和3个氨基酸位点发生了颠换。非结构蛋白3ABC基因较为稳定,仅有13个核苷酸位点和5个氨基酸位点的颠换,没有缺失或突变。推测口蹄疫病毒持续感染的形成与主要的抗原基因VP1变异没有显著关系,宿主嗜性相关的3ABC基因也没有明显变化。
生物技术动态
蔬菜作物抗病基因研究进展
Progress in Disease Resistance Genes in Vegetable Crops
叶雪凌 马荣才
2008, 16(5): 0-  | doi:  |  Full text (HTML) (1 KB)  |   PDF   (0 KB)  ( 245 )
摘要
分子生物学技术特别是分子标记技术的的飞速发展,为蔬菜作物抗病基因的克隆奠定了基础。抗病基因的克隆与鉴定则促进了寄主与病原物互作分子机制研究的深入。本文对蔬菜抗病基因的克隆策略、结构与功能、抗病基因的分布与排列以及抗病基因的抗病机制进行了综述,并对抗病基因的研究前景进行了展望。
研究简报
RAPD分析野生和养殖太湖秀丽白虾的遗传多样性
RAPD analysis of genetic diversity of wild and cultured Exopalaemon modestus in Taihu Lake
张敏莹
2008, 16(5): 0-  | doi:  |  Full text (HTML) (1 KB)  |   PDF   (0 KB)  ( 191 )
摘要
摘要:用60个随机引物对野生和养殖的太湖秀丽白虾进行随机扩增多态DNA(RAPD)分析,筛选的23个随机引物共检测到105个位点(200~2000bp)。用PopGen1.32分析结果表明:野生种群多态位点比例为50.47%,养殖种群多态位点比例为43.33%;野生种群和养殖种群的种群内遗传相似系数分别为0.8635和0.8795;野生种群和养殖种群之间的遗传距离为0.0361;野生种群平均Shannon多样性指数h0为0.2830,略高于养殖种群的0.272。
中国少鳞鳜不同地理群体遗传变异的AFLP分析
AFLP analysis on genetic variation among different geographic populations of Coreoperca whiteheadi
赵丽丽 赵金良
2008, 16(5): 0-  | doi:  |  Full text (HTML) (1 KB)  |   PDF   (0 KB)  ( 256 )
摘要
少鳞鳜为东亚特有淡水鱼类,为了解中国少鳞鳜种内不同地理群体的遗传特征,利用AFLP技术对长江、钱塘江、西江、南渡江4个群体共65尾样品的遗传变异进行了分析。10对引物共检测条带1131条,多态性条带603条,平均多态比例为53.32%;而长江、钱塘江、西江、南渡江群体内的多态位点比例、平均基因多样性和Shannon指数均较低。群体间的遗传距离以大陆3群体间较近(0.098~0.189),南渡江群体与其他群体较远(0.507~0.568)。分子方差分析(AMOVA)表明群体间存在极显著的差异(FST = 0.972)。NJ聚类关系显示4群体分为两支,一支为大陆群体;一支为南渡江群体。群体内遗传多样性较低可能与中国少鳞鳜为溪涧性鱼类,群体数量不大,基因库贫乏有关,而群体间缺乏基因交流以及遗传漂变导致了不同地理群体间产生了极显著的遗传分化
三种对虾病毒多重实时荧光PCR检测方法的建立
Development of a Multiplex Real-time PCR Assay for Detection of Three Kinds of Viruses in Penaeid Shrimp
谢芝勋 谢丽基 庞耀珊 卢兆发 谢志勤 孙建华 邓显文 刘加波 唐小飞
2008, 16(5): 0-  | doi:  |  Full text (HTML) (1 KB)  |   PDF   (0 KB)  ( 218 )
摘要
根据基因库中白斑综合征病毒(WSSV)、传染性皮下及造血器官坏死病毒(IHHNV)和桃拉综合征病毒(TSV)的基因序列,设计了WSSV 、IHHNV和TSV的三对特异性引物和三条用不同荧光基团标记的TaqMan探针。对反应条件和试剂浓度进行优化,建立了能够同时检测WSSV 、IHHNV和TSV的三重实时荧光PCR方法。该方法特异性好,对WSSV 、IHHNV和TSV的检测敏感性分别达到20000、20和20000个模板拷贝数;此外抗干扰能力强,对WSSV 、IHHNV和TSV不同模板浓度进行组合,仍可有效地同时检测这三个病毒。对保存的45份经常规PCR检测仅为WSSV 、IHHNV和TSV阳性的样品进行二重实时荧光PCR检测,结果都为阳性,其中2份为WSSV和IHHNV混合感染。本研究建立的三重实时荧光PCR方法用于WSSV、IHHNV和TSV的检测具有特异、敏感、快速、定量等优点。
 
版权所有 © 2014 《农业生物技术学报》编辑部   京ICP备11035905号-3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圆明园西路2号中国农业大学生命科学楼1053室 邮编:100193
电话:010-62733684 传真:010-62731615 E-mail: nsjxb@ca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