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 加入收藏
 
年期检索 高级检索
33
投稿指南
编写指南
论文模板
作者常见问题
 
审稿政策
审稿常见问题
 
编委审稿流程
编委审稿常见问题
    友情链接
友情链接
更多....  
 
农业生物技术学报  2006年 14卷 4期  刊出日期:2006-08-01
 
研究论文
Oenococcus oeni MLF关键基因在酿酒酵母中的转化与表达
刘延林 蒋思欣 李华1 何秀萍 张博润
2006, 14(4): 0-626  | doi:  |  Full text (HTML) (1 KB)  |   PDF  (517 KB)  ( 249 )
摘要
利用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葡萄酒学院筛选出的酒酒球菌(Oenococcus oeni )优良菌系SD-2a的包含苹果酸-乳酸酶基因(mleA)和苹果酸通透酶基因(mleP )约2.6 kb的基因片段,并以PGK1强启动子和ADH1终止子为调控元件,以酵母-大肠杆菌穿梭质粒YEp352为载体,构建了重组表达质粒pYELmleAP,转化酿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YS58,筛选获得酵母转化子YS58/pYELmleAP。斑点杂交检测表明目的基因mleA转化到受体菌中,SDS-PAGE检测表明获得的转化子表达了苹果酸-乳酸酶的目的蛋白。对酵母转化子培养上清进行HPLC检测,采用t检验差异显著性分析,结果表明mleA基因在受体菌中进行了功能性表达。获得的酵母转化子在添加L-苹果酸的SD/-Ura培养基中培养4 d,培养液中的L-苹果酸含量降低,培养液上清中L-苹果酸的剩余含量比空载体转化子极显著降低,苹果酸降低19.33%~19.42%。对照未检出乳酸的生成,供试的转化子L-乳酸生成量为1249~1368 mg/L,与对照差异显著。

苏云金芽孢杆菌3’端缺失的vip3A基因在大肠杆菌中的表达

Expression of the Truncated vip3A Gene at the 3'-terminus from Bacillus thuringiensis in Escherichia coli

师永霞;徐炜;袁美妗;孙钒;庞义

2006, 14(4): 594-599  | doi:  |  Full text (HTML) (1 KB)  |   PDF  (652 KB)  ( 286 )
摘要
将苏云金芽孢杆菌(Bacillus thuringiensis)缺失C端154个氨基酸编码区的vip3A基因(vip3T)插入原核表达载体pQE30,构建了重组表达载体pQEvip3T,并转化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 ) M15进行IPTG诱导表达,比较了完整的Vip3A蛋白和C端缺失的蛋白Vip3T的可溶性和杀虫活性。与Vip3A不同,融合蛋白Vip3T以不可溶的包含体形式存在,诱导表达的菌液中没有检测到可溶性Vip3T蛋白。生物测定结果表明,M15(pOTP)诱导表达的Vip3A蛋白对初孵斜纹夜蛾(Spodoptera litua)和甜菜夜蛾(S. exigua)幼虫具有较高的杀虫活性,其提纯的包含体无毒,但包含体的碱性裂解液却又恢复了对夜蛾科害虫的活性;M15(pQEvip3T)菌液、包含体及其碱性裂解液对这两种昆虫幼虫则完全无毒,说明在大肠杆菌中,Vip3A蛋白C端氨基酸可能对Vip3A蛋白的可溶性和杀虫活性具有重要的影响。

重组的南瓜韧皮部特异性启动子在转基因马铃薯中的表达特征

Expression Pattern of A Recombinant Phloem-specific Promoter from Pumpkin in Transgenic Potato Plants

张科;吴家和;陈晓英;殷奎德;方荣祥;田颖川

2006, 14(4): 555-558  | doi:  |  Full text (HTML) (1 KB)  |   PDF  (406 KB)  ( 226 )
摘要
以本实验室构建的重组南瓜(Cucurbita moschata)韧皮部特异启动子dENP构建了植物表达载体pBdENP。利用根癌农杆菌(Agrobacterium tumefaciens)LBA44O4介导转化马铃薯(Solanum tuberosum)品种Favorita,经过抗生素筛选,共获得转pBdENP和对照pBI121的抗卡那霉素马铃薯再生植株106株。通过PCR初步筛查,筛选出65株为转基因阳性植株。通过Southern blot对部分植株进一步分析,确证外源gus基因已经插入到转基因马铃薯植株的基因组中,插入拷贝数在1个或2个以上。对这些转基因马铃薯植株进行GUS染色结果表明, dENP和CaMV35S启动子一样均能驱动gus基因的表达,前者仅在马铃薯的韧皮部内特异表达,而CaMV35S启动子驱动的gus基因为组成型性表达。GUS酶活力测定结果进一步表明dENP和CaMV35S启动子驱动gus基因表达水平没有明显区别。以上结果证明dENP启动子驱动的外源基因在马铃薯中也具有韧皮部特异而高效表达的特征,从而可用于马铃薯抗病、抗蚜虫转基因研究。

犬细小病毒核酸疫苗的构建及其免疫小鼠检测

Construction of Canine parvovirus DNA Vaccine and Detection of Its Inoculated Mice

谢之景;夏咸柱;扈荣良;杨松涛;邹啸环;黄耕

2006, 14(4): 503-506  | doi:  |  Full text (HTML) (1 KB)  |   PDF  (371 KB)  ( 494 )
摘要
用PCR方法扩增犬细小病毒(Canine parvovirus,CPV) 貉分离株(PV/貉/CC/1/86)的VP2蛋白基因,并将其克隆入pMD18-T,命名为pTCPV,进行测序分析。结果除发现300G→S突变外,还发现32G→D突变。然后将PV/貉/CC/1/86 VP2蛋白基因克隆入真核表达载体pVAX1的CMV启动子的下游,构建了CPV核酸疫苗的真核表达质粒pVCPV。pVCPV转染BHK-21细胞能够表达CPV VP2蛋白,所表达的CPV VP2蛋白能够与抗CPV的阳性抗体发生特异性的抗原-抗体反应。用pVCPV免疫接种小鼠,用ELISA和微量中和试验检测免疫小鼠抗CPV抗体阳性,但是没有检测到抗CPV HI抗体; pVCPV免疫小鼠的脾淋巴细胞对特异性和非特异性抗原刺激均有明显的增殖。结果表明, pVCPV免疫接种小鼠能够诱导机体产生抗CPV的特异性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

马立克氏病病毒(MDV)衣壳蛋白VP16的融合表达、纯化及抗体的制备

Fusion Expression and Purification of Marek’s disease virus Tegument
Protein VP16 and Its Antibody Preparation
邱亚峰;葛菲菲;冯秀丽;陈溥言
2006, 14(4): 530-534  | doi:  |  Full text (HTML) (1 KB)  |   PDF  (314 KB)  ( 267 )
摘要
马立克氏病病毒(Marek’s disease virus ,MDV)UL48基因编码的蛋白与单纯疱疹病毒1型(Herpes simplex virus ,HSV)衣壳蛋白VP16为同源物,将其克隆入pET-32a载体中,获得pET-VP16, 转化Escherichia coli BL21感受态细胞,经IPTG诱导表达,SDS-PAGE电泳显示:融合蛋白获得可溶性表达,表达蛋白的相对分子量约为67 kD;将表达的融合蛋白过His·Bind柱,获得纯化的蛋白,将该蛋白免疫家兔,制备多克隆抗体。通过间接ELISA和Western blot鉴定制备的多克隆抗体的效价和特异性,结果表明,该抗体具有较高的特异性,间接ELISA效价大于2×10-5。

灵芝糖肽复合物高产菌株原生质体紫外诱变选育及其在肉仔鸡上的抗生素替代效应

Breeding of Ganoderma lucidum Polysaccharide-peptide Complex(GPSPc) 
High Yield Striain by UV Induced Protoplast Mutagenesis and Substituted 
Effect of GPSPc on Antibiotics in Broiler Chicken
鉏晓艳;王铮;张日俊
2006, 14(4): 511-516  | doi:  |  Full text (HTML) (1 KB)  |   PDF  (432 KB)  ( 291 )
摘要
对灵芝菌的原生质体进行了紫外诱变处理,经初筛和复筛,获得生长速度快、灵芝糖肽复合物(Ganoderma lucidum  polysaccharide-peptide complex, GPSPc)产量高的诱变株CAU5501。经10代PDA斜面继代培养和摇瓶实验,与母本菌株相比,CAU5501的平均生长速度提高40.3%,平均胞外糖肽复合物(ex-PSPc)产量提高42.9%。肉鸡饲养实验结果表明,与抗生素组相比,GPSPc可提高淋巴细胞转化率(28.8%),显著提高肉鸡牛血清白蛋白(BSA)抗体水平(P<0.05),刺激肉仔鸡免疫器官胸腺和脾脏的生长,尤其促进法氏囊指数的提高(18.5%);GPSPc极显著地提高1~4周龄肉仔鸡日增重(P<0.01), 并能改善胴体品质,提高肉鸡胸肌率(+6.3%)和腿肌率(+3.6%),降低腹脂率(-18.6%)。与和抗生素的对比添加效果表明,GPSPc作为饲料添加剂替代抗生素是可行的。

不同种群草鱼遗传结构的TRAP分析

Genetic Structure Analyses of Different Populations of Grass Carp 
(Ctenopharyngodon idella ) Using TRAP Technique

张志伟;曹哲明;周劲松;吴婷婷
2006, 14(4): 517-521  | doi:  |  Full text (HTML) (1 KB)  |   PDF  (402 KB)  ( 275 )
摘要
应用TRAP(target region amplified polymorphism)技术,对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a)野生种群和两个人工养殖种群的遗传结构进行了比较。从15个引物组合中,筛选出7个扩增效果比较好的引物组合,在3个种群中共检测到103个扩增位点,其中野生种群、淡水中心种群和前洲种群的多态性位点分别为67、55和46,表明人工养殖草鱼种群的遗传多样性有所降低。与野生种群相比较发现,人工养殖种群仅33.98%位点的基因频率保持不变,表明人工养殖种群的遗传结构发生了改变。淡水中心种群、前洲种群与野生种群间的遗传距离分别为0.0421和0.0809。引物组合Ga5-800-E5 扩增的结果发现,人工养殖种群中存在扩增位点明显减少的区域,这为寻找鉴定草鱼野生种群和养殖种群的遗传标记提供了依据。

在大肠杆菌内高效表达大分子量拟蜘蛛牵丝蛋白

Expression of High-molecular-weight Artificial Spider Dragline Silk Protein in Escherichia coli

许红韬;樊宝良;曹更生;胡晓湘;李宁

2006, 14(4): 522-525  | doi:  |  Full text (HTML) (1 KB)  |   PDF  (382 KB)  ( 270 )
摘要
依据已报道的蜘蛛(Nephila clavipes)牵丝蛋白部分cDNA序列,设计合成两种不同结构的拟蜘蛛牵丝蛋白基因单体,大小分别为360和390 bp。多聚化得到8倍体和16倍体后,克隆到表达载体pET-30a,得到4种表达载体,转化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BL21(DE3)诱导表达。用自制的抗蜘蛛牵丝蛋白血清Western blot检测,表达产物呈梯度排列,主带与预计大小一致。蜘蛛牵丝蛋白表达量最高为800 mg/L。
半定量RT-PCR法评定鸡小肠肽转运载体PepT1基因的表达
Evaluating Gene Expression of Peptide Transporter cPepT1
 in Small Intestine of Chick by Semi-quantity RT-PCR
刘国华 蔡辉益 郑爱娟 陈桂兰
2006, 14(4): 0-626  | doi:  |  Full text (HTML) (1 KB)  |   PDF  (654 KB)  ( 239 )
摘要
摘要:根据鸡肽转运载体cPepT1 mRNA和看家基因β-actin mRNA序列,分别设计cPepT1和β-actin 引物各1对,并通过Mg2+浓度、循环数等PCR条件的优化,建立了包括RNA提取、反转录、PCR的鸡小肠cPepT1基因表达检测方法。采用该方法研究了肉仔鸡cPepT1基因在小肠各段的表达差异。结果显示,肉仔鸡小肠cPepT1表达水平表现为随小肠近端到远端显著降低的趋势,回肠表达水平显著低于十二指肠和空肠,十二指肠和空肠差异不显著。
猪胸膜肺炎放线杆菌毒素II基因的克隆、表达及其对小鼠的保护性研究
Sequence Analysis of LMW-GS Genes from Aegilops triuncialis
严克霞 刘建杰 吴斌 周锐 陈焕春 刘维红 汤细彪 蔡利军 杨明柳
2006, 14(4): 0-626  | doi:  |  Full text (HTML) (1 KB)  |   PDF  (475 KB)  ( 246 )
摘要
 根据低分子量谷蛋白亚基(LMW-GS)基因编码区保守序列设计引物,对钩刺山羊草(Aegilops triuncialis L, 2n=4x=28, CCUU)PI483029总DNA进行PCR扩增,得到长度为900和1 065 bp的DNA片段,克隆测序后获得2个LMW-GS基因,GenBank登录号分别为AY841016和AY841017。它们具有小麦LMW-GS基因的典型结构特征。其中,AY841017具有完整编码区,长度为1 065 bp,可编码322个氨基酸残基的成熟蛋白,第一个半胱氨酸残基出现在重复区第13位。在重复区,AY841017的两个疏水单元为PIIIL和PVIIL,重复区中还存在一个连续13个Q(谷氨酰胺)组成的短肽。AY841016由于编码区内存在提前终止密码子,为假基因。氨基酸序列比较发现,AY841017与普通小麦(Iriticum aestivum L.)Glu-D3位点编码的LMW-GS基因有很高的一致性。
12个地方鸡种遗传多态性的AFLP指纹分析
高玉时 屠云洁 童海兵 李慧芳 陈宽维
2006, 14(4): 0-626  | doi:  |  Full text (HTML) (1 KB)  |   PDF  (283 KB)  ( 274 )
摘要
利用6对AFLP引物组合对中国12个地方鸡种进行了遗传检测,构建了各个品种的AFLP DNA指纹图谱,根据AFLP分析结果, 统计了每个引物组合在各个品种中检测到的多态性条带和特异性条带,计算了12个地方鸡种的遗传相似系数和遗传距离,并据此构建了UPGMA聚类关系图,分析了所研究鸡种的遗传关系。结果表明:6对AFLP引物组合在12个地方鸡种中共检测到279条多态性条带,平均每个引物组合产生46.5条多态性标记,同时在每个品种群体中还检测到了数量不等的特异性条带,其中寿光鸡和东乡黑鸡最多,为9条,旧院黑鸡和兴义矮脚鸡最少,为1条。12 个鸡种聚为3类,鸡种间的遗传相似系数及聚类结果与所保存的地方鸡种的地理分布、现实状况是相吻合的。从而表明AFLP指纹用于我国地方鸡种遗传多态性分析、品种的鉴定及品种间的亲缘关系分析是可行的。
利用RAPD和AFLP标记分析烟草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
杨友才 周清明 尹晗琪
2006, 14(4): 0-626  | doi:  |  Full text (HTML) (1 KB)  |   PDF  (3058 KB)  ( 188 )
摘要
从200条10 bp的RAPD引物中筛选获得28条多态性引物,对48份烟草材料的基因组DNA进行扩增。共获得184条DNA扩增片断带,其中多态性带86条,平均多态检出率为46.7%。用4对AFLP选择性扩增引物对48份烟草材料进行选择性扩增,共获得321条扩增带,其中174条具有多态性,平均多态检出率为54.2%。根据RAPD和AFLP标记的结果,采用UPGMA法进行聚类分析,两种方法获得了相似但不完全相同的结果,两者都可以将48份烟草资源分为两大类群,即黄花烟草(Nicotiana rustica)群和普通烟草(N.tobacum)群,普通烟草可进一步分为4组;48份材料的遗传距离变幅在1.4~11.0之间,其聚类结果与理论上所期望的结果基本一致,AFLP标记技术比RAPD标记技术能更好地从分子水平上揭示烟草种质资源的遗传背景、亲缘关系及演化规律。
采用Nested -PCR从田间和水稻植株上检测稻曲病菌
周永力 谢学文 王疏 潘雅姣 刘小舟 杨皓 徐建龙 黎志康
2006, 14(4): 0-626  | doi:  |  Full text (HTML) (1 KB)  |   PDF  (393 KB)  ( 518 )
摘要
采用稻曲病菌(Ustilaginoidea virens)的特异性引物,对从发病程度不同的稻田土样、水稻(Oryza sativa)生殖生长初期稻田浮萍(Lemma ssp.)和水稻植株的DNA进行Nested PCR扩增,分析稻曲病菌在稻田的存在和在植株上的附着和侵染,结果显示在稻田中稻曲病菌可以附着在浮萍上,从第一年种植水稻田块的土壤中未检测到稻曲病菌,但在稻田中的浮萍上可以检测到;水稻生殖生长初期剑叶的叶耳间已有稻曲病菌附着和侵染。实验证明PCR技术可以有效地检测田间稻曲病菌。
关键词:稻曲病菌(Usitilaginoidea virens); 检测; Nested PCR
不同甘蓝雄性不育类型差异基因表达分析
康俊根 张国裕 张延国 娄平 王晓武 方智远
2006, 14(4): 0-626  | doi:  |  Full text (HTML) (1 KB)  |   PDF  (351 KB)  ( 155 )
摘要
通过cDNA-AFLP分析了4种甘蓝(Brassica oleracea )雄性不育类型的花粉败育特异中断基因表达特点,并对不同特异表达类型分别选取代表性TDFs克隆测序。结果表明,表达差异在转录片段多态性上能反应出不同雄性不育类型在细胞学水平上的败育时期和特征差异,4种不育类型中萝卜胞质不育(OguCMS)与可育类型遗传距离最近。实验未检出萝卜胞质不育特异中断的TDFs,说明其特异中断基因数目较少,因此检测到这一类基因较为困难。三种代表黑芥胞质不育(NiCMS),隐性核不育( Ms-cr1)和显性核不育(Ms-cd1)特异中断表达的TDFs共计46条。序列分析结果表明,黑芥胞质不育,隐性核不育和显性核不育类型分别与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NADH)脱氢酶,具RNA识别结构域(RRM)的蛋白,质膜类钙转运ATP酶基因表达受阻有关。
GNA基因在小麦中的表达与抗蚜虫效果研究
高泽发 陈绪清 杨凤萍 梁荣奇 张立全 张晓东
2006, 14(4): 0-626  | doi:  |  Full text (HTML) (1 KB)  |   PDF  (469 KB)  ( 216 )
摘要
利用经密码子优化的、人工合成雪花莲凝集素(Galanthus nivalis agglutinin), gna基因及RbcS启动子构建了高效特异表达载体pBAC202,通过基因枪轰击小麦幼胚和幼穗, 将外源gna基因导入到3个高产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品种中,获得42个转基因后代株系。对转基因后代植株进行了DNA点杂交、PCR及PCR-Southern验证,确认外源gna基因已成功地整合到小麦基因组中。进一步的凝集素活性检测表明,小麦叶片中表达的凝集素可使红细胞凝集,并具有正常的生物学活性。转基因植株在人工饲养条件下进行抗蚜虫(Rhopalosiphum padi )试验,蚜口密度抑制率从19%~73%不等,部分株系抑虫效果较好。利用转基因的方式可将外源抗虫基因gna导入到小麦中,并可有效地增强小麦的抗蚜能力,为选育具抗虫特性的优质小麦提供新的途径。
SON-PCR扩增抗禾谷孢囊线虫基因LRR区及序列分析
刘毅 翟旭光 邓光兵 潘志芬 余懋群
2006, 14(4): 0-626  | doi:  |  Full text (HTML) (1 KB)  |   PDF  (395 KB)  ( 230 )
摘要
根据与抗禾谷孢囊线虫(Heterodera avenae)基因Cre3的NBS(nucleotide binding site)编码区高度同源的Rccn4 序列设计3条3'端嵌套引物,采用SON-PCR(single oligonucleotide nested PCR)方法从含有源于易变山羊草(Aegilops varibilis)的抗禾谷孢囊线虫基因的小麦(Triticum aestivum)-易变山羊草染色体小片段易位系E-10中获得了长度为1264 bp的Rccn-L(GenBank登录号为DQ124933),它将Rccn4 3'端延伸了1209 bp,编码区长1026 bp,含一个不完整的开放阅读框,一个终止密码子,没有起始密码子和内含子结构。其编码一个342个氨基酸残基的蛋白质,含有NBS(nucleotide binding site)-LRR(leucine-rich repeats) 类抗性基因LRR区的保守模体,呈现XXLXXLXXL重复。首次将SON-PCR方法成功地运用到植物基因组学研究中,为植物基因克隆又提供一方法。
拟南芥CycD2基因在水稻中的表达及初步分析
韩国辉 郭玉朋 卢艳敏 张治国 宛淑艳 郑霞 廖祥儒 孙学辉 路铁刚
2006, 14(4): 0-626  | doi:  |  Full text (HTML) (1 KB)  |   PDF  (439 KB)  ( 228 )
摘要
细胞周期蛋白CycD2基因是在拟南芥(Arabidopsis thaliana)基因组中发现的,对调节细胞周期具有重要作用的调控因子。研究利用RT-PCR技术由拟南芥幼苗mRNA扩增了CycD2基因,构建了超量表达载体并对单子叶植物水稻(Oryza sativa ssp. japonica)进行了转化。对获得的转基因植株进行半定量RT-PCR分析表明,CycD2  mRNA的确能够在水稻中积累。超量表达CycD2的转基因水稻植株在发育早期生长与发育加快,表现为幼苗植株根长和株高均显著高于对照(转空载体植株),加快了水稻的生长速率。
海洋双RNA病毒(MABV) VP2和VP3基因在昆虫细胞中的高效表达
徐海君 杨章女 张传溪
2006, 14(4): 0-626  | doi:  |  Full text (HTML) (1 KB)  |   PDF  (560 KB)  ( 249 )
摘要
海洋双RNA病毒(Marine birnavirus, MABV) 可引起多种海洋鱼贝的腹水病等病症。利用RT-PCR技术得到了MABV Y-6株系A片段的cDNA,进而克隆了病毒的外壳蛋白VP2e的抗原决定簇区642 bp片段(vp2e)和另一结构蛋白VP3编码区序列。通过转座作用构建了重组杆状病毒表达载体,在昆虫细胞中对VP2e 和VP3进行了表达。SDS-PAGE检测和薄层扫描表明,VP2e和VP3与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enhanced green fluorescence protein, EGFP)融合蛋白表达量分别占整个昆虫细胞蛋白的15.8%和8.2%。用His Tag单抗和MABV病毒多抗对表达的VP2e融合蛋白进行Western blot检测,结果表明表达产物具有很好的抗原性。同样,用His Tag单抗和VP3多抗对表达的VP3融合蛋白进行的Western blot检测,证明融合蛋白表达正确,并且表达产物可溶,易于纯化。实验结果为该病毒结构蛋白和MABV疫苗研究提供了基础。
关键词: 海洋双RNA病毒; VP2e; VP3; 杆状病毒表达系统; 表达纯化
钩刺山羊草(Aegilops triuncialis L.)低分子量谷蛋白基因序列分析
林娜 颜泽洪 魏育明 郑有良
2006, 14(4): 0-626  | doi:  |  Full text (HTML) (1 KB)  |   PDF  (547 KB)  ( 247 )
摘要
  根据低分子量谷蛋白亚基(LMW-GS)基因编码区保守序列设计引物,对钩刺山羊草(Aegilops triuncialis L, 2n=4x=28, CCUU)PI483029总DNA进行PCR扩增,得到长度为900和1 065 bp的DNA片段,克隆测序后获得2个LMW-GS基因,GenBank登录号分别为AY841016和AY841017。它们具有小麦LMW-GS基因的典型结构特征。其中,AY841017具有完整编码区,长度为1 065 bp,可编码322个氨基酸残基的成熟蛋白,第一个半胱氨酸残基出现在重复区第13位。在重复区,AY841017的两个疏水单元为PIIIL和PVIIL,重复区中还存在一个连续13个Q(谷氨酰胺)组成的短肽。AY841016由于编码区内存在提前终止密码子,为假基因。氨基酸序列比较发现,AY841017与普通小麦(Iriticum aestivum L.)Glu-D3位点编码的LMW-GS基因有很高的一致性。
几株解有机磷细菌的分离和鉴定*
李繁 陈三凤
2006, 14(4): 0-626  | doi:  |  Full text (HTML) (1 KB)  |   PDF  (484 KB)  ( 273 )
摘要
从土壤中分离筛选出7株解有机磷的微生物。对这7株解磷细菌进行了形态、生理生化性状测定及16S rDNA序列分析(GenBank accession No: S2, AY651922; S3, AY661923; X1, AY651925; Y1, AY651924; H1, AY663435; H2,AY663436 and He, AY663436)。其中S2、S3、X1和He属于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Y1属于芽孢杆菌属(Bacillus),H1属于不动杆菌属(Acinetobacter),H2属于寡养单胞菌属(Stenotrophomonas)。进一步通过G+C含量和DNA-DNA杂交研究, 结果表明,S2、S3和X1为产碱假单胞菌(Pseudomonas alcaligenes),Y1为蜡状芽孢杆菌(Bacillus cereus)。
热胁迫对大豆花荚离层细胞HSP70基因表达、能量供应及花荚脱落率的影响
柴国华 李辉亮 陈建南 吕慧颖 张利明 朱保葛
2006, 14(4): 0-626  | doi:  |  Full text (HTML) (1 KB)  |   PDF  (375 KB)  ( 210 )
摘要
实验运用Northern blot检测和生理生化分析等技术研究热胁迫对大豆(Glycine max)品种花荚离层细胞的HSP70基因表达、能量供应及花荚脱落的影响。结果显示,热胁迫能够提高所有6个供试大豆品种花荚离层细胞的HSP70基因表达水平、线粒体及其蛋白含量以及细胞色素氧化酶表达量,而不同程度地降低了所有供试品种的花荚脱落率。结果说明,大豆花荚离层细胞HSP70基因的高效表达可能是通过有效地改善花荚离层细胞的能量供应,从而达到抑制花荚脱落的目的。
关键词: 大豆;热胁迫;HSP70基因;线粒体;细胞色素氧化酶;花荚脱落率
黄淮麦区部分小麦种质资源的SSR聚类分析
詹克慧 王林海 程西永 许海霞 董中东
2006, 14(4): 0-626  | doi:  |  Full text (HTML) (1 KB)  |   PDF  (342 KB)  ( 291 )
摘要
利用79对SSR引物对黄淮麦区129份种质资源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 79对引物共检测到335个等位变异,每个引物检测到的等位变异数目2~8个,平均4.240个,变异最大的位点主要位于B组染色体上。79个SSR位点的遗传多态性信息含量在0.015~0.820之间,平均0.498。种质资源间的遗传相似系数在0.253~0.909之间,平均0.492。聚类分析把这些种质资源分为4大类和7个亚类。聚类结果与地域并不吻合,但能较好地反映出亲本的特性和其间的亲缘关系。
关键词:黄淮麦区;小麦;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SSR标记;聚类分析

大梅与梅山猪背最长肌正反消减文库的构建及序列分析

Construction of Forward and Reverse Subtracted cDNA Libraries between 
Longissimus Muscle Tissue of Meishan and Large White×Meishan Crossbred
Pigs and ESTs Analysis

黄涛;熊远著;徐德全;邓昌彦;雷明刚;蒋思文;郑嵘;姜勋平;李凤娥;李家连;左波

2006, 14(4): 456-461  | doi:  |  Full text (HTML) (1 KB)  |   PDF  (546 KB)  ( 315 )
摘要
为从基因差异表达的角度研究杂种优势的分子机理,构建了差减效率均为210倍的大梅与梅山猪背最长肌正反消减文库。在大梅(被消减)-梅山库中挑选了610个有效克隆,经斑点杂交筛选出48个阳性克隆,测序后经Blastn网上比对揭示了37个基因,其中28个EST是已报道基因的cDNA片段,9个在NCBI数据库中没有同源序列。在梅山(被消减)-大梅挑选了580个有效克隆,经斑点杂交筛选出45个阳性克隆,测序后经Blastn网上比对揭示了34个基因,其中26个EST是已报道基因的cDNA片段,8个在NCBI数据库中没有同源序列。

 6个微卫星座位与北京荷斯坦母牛乳成分性状关系的研究

Relationships between Six Microsatellite Loci  and  Milk Composition Traits in Beijing Holstein Cows

储明星;王超;李学伟;叶素成;方丽

2006, 14(4): 468-473  | doi:  |  Full text (HTML) (1 KB)  |   PDF  (479 KB)  ( 197 )
摘要
选择与奶牛乳成分性状紧密相关的6个微卫星座位BM711、BM143、BM1443、BM1905、BM415和BM4505,用非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分析其在200头北京荷斯坦母牛中的遗传变异。计算了其等位基因频率、杂合度、多态信息含量和有效等位基因数,并利用最小二乘法拟合线性模型初步探索了这6个微卫星座位与北京荷斯坦母牛乳成分性状的关系。结果表明:与乳脂率显著相关的最有利基因型在BM4505座位上为225 bp/225 bp,在BM415座位上为168 bp/168 bp,在BM711座位上为190 bp/190 bp;与蛋白率显著相关的最有利基因型在BM1905座位上为201 bp/201 bp,在BM1443座位上为163 bp/163 bp,在BM415座位上为168 bp/168 bp,在BM143座位上为110 bp/110 bp;与乳糖率显著相关的最有利基因型在BM1905座位上为201 bp/201 bp,在BM415座位上为168 bp/168 bp,在BM143座位上为108 bp/108 bp;与干物质率显著相关的最有利基因型在BM4505座位上为225 bp/225 bp,在BM415座位上为168 bp/168 bp。

牛类胰岛素生长因子结合蛋白3基因PCR-SSCP分析

 PCR-SSCP Analysis on the 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
 Binding Protein 3 Gene in Beef

高雪;徐秀容;许尚忠;任红艳;张英汉

2006, 14(4): 474-477  | doi:  |  Full text (HTML) (1 KB)  |   PDF  (382 KB)  ( 236 )
摘要
采用PCR-SSCP技术分析了牛类胰岛素生长因子结合蛋白3(IGFBP3)基因在南阳牛、鲁西牛和中国西门塔尔牛3个牛品种中的遗传多态性。结果表明:IGFBP3的第3外显子不存在遗传多态性;第2外显子在3个牛品种中检测到了AA、AB和BB基因型,而且A等位基因为3个牛群体的优势等位基因,分布较高。3个品种中,中国西门塔尔牛AA基因型频率最高,达到0.6615,而鲁西牛和南阳牛则相对较低,分别为0.4043和0.3095。对第2外显子的多态片段测序分析表明:位于IGFBP3基因第8 069 bp处发生单碱基突变T→C,并导致了苯丙氨酸变为亮氨酸。
微卫星标记OarHH35和BMS2508  在4个山羊品种中的研究

Studies of Microsatellite Markers OarHH35 and BMS2508 in Four Goat Breeds

欧阳叙向;施启顺;黄生强;邓灶福;刘鹤翔;何德肆;谭胜国;胡述光
2006, 14(4): 478-483  | doi:  |  Full text (HTML) (1 KB)  |   PDF  (497 KB)  ( 254 )
摘要
选择与绵羊(Ovis aries)高繁殖力紧密关联的两个微卫星标记OarHH35和BMS2508,分析其在湘东黑山羊、南江黄羊、贵州黑山羊和波尔山羊中的多态性分布情况。结果表明, 微卫星标记OarHH35在4个山羊(Capra hircus)品种中的等位基因数分别为11、8、7和10, BMS2508在4个山羊品种中的等位基因数分别为9、5、6和7, OarHH35 /BMS2508在湘东黑山羊、南江黄羊、贵州黑山羊和波尔山羊中的多态信息含量值分别为0.8294/0.8047,0.8399/0.6894, 0.7985/0.6910 和 0.8582/0.7688。2个微卫星基因座对湘东黑山羊产羔数的效应分析表明,微卫星标记BMS2508和OarHH35对山羊的产羔数有显著影响(P < 0.05)。在OarHH35基因座,135/135 bp基因型的最小二乘均值最高(3.67只/胎),123 /135 bp和125 /125 bp基因型的最小二乘均值也达到了3.00只/胎,表明等位基因135和125 bp对湘东黑山羊产羔数具有显著的正效应。在BMS2508基因座,基因型132 /145 bp和93 /132 bp对产羔数效应的最小二乘均值分别为4.00和3.23只/胎,而基因型122 /122 bp对产羔数效应的最小二乘平均值只有1.00只/胎,因此等位基因145和93 bp对湘东黑山羊产羔数有显著正效应,等位基因122 bp对湘东黑山羊产羔数无显著效应。

山羊FSHR基因第10外显子的PCR-SSCP检测及其序列分析

PCR-SSCP Detection and DNA Sequence Analysis of Exon 10 
of Goat Follicle-stimulating Hormone Receptor (FSHR) Gene 

蓝贤勇;陈宏;潘传英;雷初朝;张永德;于姣

2006, 14(4): 484-488  | doi:  |  Full text (HTML) (1 KB)  |   PDF  (433 KB)  ( 345 )
摘要
利用PCR-SSCP技术检测山羊(Capra hircus)包括西农萨能奶山羊、关中奶山羊、陕南白山羊、安哥拉山羊和波尔山羊173个个体FSHR基因第10外显子的单核苷酸多态性 (SNP)。结果未发现SNP位点。测序后获得山羊FSHR基因第10外显子的核苷酸序列, 并在NCBI数据库中获得GenBank登录No.DQ069909和DQ069910。通过DNA序列分析发现, FSHR基因第10外显子第120位碱基不存在C→T的转换,也不存在颠换等其它遗传变化。山羊、绵羊 (Ovisaries L.) 和普通牛( Bos taurus) FSHR基因第10外显子序列同源性比较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山羊、普通牛和绵羊该部分序列的相似性最高为99.3%;在物种间比较中,绵羊和普通牛纯合子该基因外显子序列的不相似性最高为3.4%;据FSHR基因外显子序列构建的分子系统树结果显示,山羊、绵羊和普通牛物种内的个体各自聚为一类;山羊和绵羊先聚为一类,然后再与普通牛聚为一类。提示FSHR基因第10外显子的核苷酸序列适合于物种间的动物分子树的构建。

干旱复水条件下诱导的糜子特异表达基因的分离与分析

Isolation and Analysis of Genes Induced by Rehydration after Serious
Drought in Broomcorn Millet (Panicum miliaceum) by Using SSH

林凡云;胡银岗;宋国琦;张宏;刘天明;何蓓如

2006, 14(4): 537-541  | doi:  |  Full text (HTML) (1 KB)  |   PDF  (407 KB)  ( 239 )
摘要
利用抑制消减杂交(suppression subtraction hybridization,SSH)技术构建了糜子(Panicum miliaceum)干旱后复水条件与正常浇水条件下基因差异表达的SSH-cDNA文库。对其中的60个阳性克隆进行了测序,在去除冗余的cDNA后,利用NCBI的BLAST软件在GenBank 中进行核酸和蛋白质同源性的比较和功能分析。核酸比对结果表明,有32个cDNA片段与已知cDNA片段具有较高的同源性,且多数与植物受到生物或非生物胁迫时的反应机制相关,同时有11条序列与小鼠肝被手术切除后再生时产生的EST有一定同源性。蛋白分析结果显示,有28个序列与已知功能蛋白序列同源性较高,这些功能蛋白涉及植物体内的信号转导、转录调控及蛋白加工等。实验结果表明糜子在干旱复水条件下可诱导一系列特异基因的表达。
O型口蹄疫病毒VP1基因的高效可溶表达及抗原性分析
High Soluble Expression and Antigenicity of VP1 Gene of
 Foot-and-mouth disease virus
谢青梅;李少璃;陈丽;覃健萍;马静云;毕英佐;曹永长
2006, 14(4): 526-529  | doi:  |  Full text (HTML) (1 KB)  |   PDF  (694 KB)  ( 264 )
摘要
将猪源O型口蹄疫病毒(Foot-and-mouth disease virus, FMDV)VP1基因克隆到原核表达载体pMBX上,成功地构建重组表达质粒pMBX-VP1。将其转化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BL21(DE3)感受态细胞中,经SDS-PAGE分析,融合蛋白分子量约为58 kD,表达产物占菌体总蛋白的35.5%。 经蛋白可溶性分析,目的蛋白在裂解沉淀中占6.8%,在裂解上清中占31.2%,融合蛋白绝大部分是以可溶形式表达的。经Western blot证实,可溶表达的融合蛋白与FMDV阳性血清具有良好的免疫反应性。将可溶表达的融合蛋白用50%Ni-NTA树脂纯化,用融合蛋白作包被抗原,通过ELISA方法,能特异性地检测出口蹄疫阳性血清。

CryIA(c) 转基因结球甘蓝的抗虫性研究

Inheritance and Resistance to Insect in  CryIA(c) Transgenic Cabbage

李汉霞;尹若贺;陆芽春;张俊红

2006, 14(4): 546-550  | doi:  |  Full text (HTML) (1 KB)  |   PDF  (437 KB)  ( 348 )
摘要
以结球甘蓝(Brassica oleracea var. capitata )下胚轴为外植体,通过根癌农杆菌(Agrobacterium tumefaciecin)介导法将苏云金芽孢杆菌(Bacillus thuringiensis,Bt)杀虫蛋白基因CryIA(c)导入结球甘蓝栽培品种中,共获得56株卡那霉素抗性植株。分别以CryIA(c)和NPTⅡ基因引物进行PCR扩增,结果43株均扩增出了预期的目的带。以CryIA(c)基因为探针,进行Southern blot分析,证明外源基因已经整合到甘蓝基因组中,且多数转基因植株只含有单拷贝的外源基因。离体叶片抗虫实验表明,转基因植株幼虫校正死亡率为40%,平均单虫重达到极显著水平,叶片损害程度差异明显,转基因植株抗性较对照显著提高。通过卡那霉素涂抹叶片和PCR扩增两种方法鉴定,表明外源基因在转基因甘蓝自交后代呈孟德尔单基因遗传。
研究简报

海产品中副溶血弧菌PCR检测方法的建立与评价

Development and Evaluation of PCR Method for the Detection of Vibrio parahaemolyticus in Seafoods
王华丽;杨官品;史贤明
2006, 14(4): 627-628  | doi:  |  Full text (HTML) (1 KB)  |   PDF  (257 KB)  ( 277 )
摘要

阿维菌素抗性小菜蛾的RAPD和SCAR标记

RAPD and SCAR Markers for the Plutella xylostella Resistant to Abamectin

周小毛;吴青君;胡美英;张友军;朱国仁;徐宝云

2006, 14(4): 629-630  | doi:  |  Full text (HTML) (1 KB)  |   PDF  (232 KB)  ( 219 )
摘要
小麦×玉米胚培养产生小麦单倍体植株的研究*
蔡华 马传喜 陆维忠
2006, 14(4): 0-626  | doi:  |  Full text (HTML) (1 KB)  |   PDF  (205 KB)  ( 238 )
摘要
ZP3基因位点的多态性与有效乳头数,产仔数的相关性研究
袁金锋1龚炎长1张淑君1* 彭秀丽1杨利 张淑君1*
2006, 14(4): 0-626  | doi:  |  Full text (HTML) (1 KB)  |   PDF  (147 KB)  ( 231 )
摘要
苹果S6PDH基因cDNA克隆及其植物表达载体构建
梁东,马锋旺,孙军科,管清美,徐凌飞 马锋旺
2006, 14(4): 0-626  | doi:  |  Full text (HTML) (1 KB)  |   PDF  (229 KB)  ( 252 )
摘要
大白菜低温诱导基因COR30的表达研究
卢泳全 吴为人
2006, 14(4): 0-626  | doi:  |  Full text (HTML) (1 KB)  |   PDF  (233 KB)  ( 189 )
摘要
柑橘线粒体基因的表达研究初报
Research Brief of Mitochondrial Gene Expression in Citrus
曹庆芹 谌谋华 伊华林 邓秀新
2006, 14(4): 0-626  | doi:  |  Full text (HTML) (1 KB)  |   PDF  (225 KB)  ( 253 )
摘要
综述
哺乳动物原始卵泡生长启动的调控
田允波 曾书琴 陈学进 施振旦
2006, 14(4): 0-626  | doi:  |  Full text (HTML) (1 KB)  |   PDF  (609 KB)  ( 332 )
摘要
哺乳动物卵泡发育是一个被众多内分泌、旁分泌和自分泌因素精确调控的生理过程。原始卵泡生长启动可能受卵巢内在因子,如生长因子等的调控,而不是通常认为的FSH(促卵泡素);原始卵泡细胞连接和原始卵泡的细胞(卵母细胞和颗粒细胞)之间相互作用也参与调节原始卵泡的生长启动
专家论坛
我国奶牛胚胎移植和胚胎工程现状及“十一五”的重点研究领域

Present Situation of Dairy Cattle Embryo Transplantation and Embryo
Engineering Techniques in China and the Important
Research Field for the “11th Five-year” Program

桑润滋
2006, 14(4): 451-455  | doi:  |  Full text (HTML) (1 KB)  |   PDF  (358 KB)  ( 324 )
摘要
根据作者20多年从事奶牛胚胎移植研究与推广工作的实践,全面总结了我国奶牛胚胎移植和胚胎工程发展的历程及取得的主要成果,指出了目前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十一五”重点研究领域。 
 
版权所有 © 2014 《农业生物技术学报》编辑部   京ICP备11035905号-3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圆明园西路2号中国农业大学生命科学楼1053室 邮编:100193
电话:010-62733684 传真:010-62731615 E-mail: nsjxb@ca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