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 加入收藏
 
年期检索 高级检索
33
投稿指南
编写指南
论文模板
作者常见问题
 
审稿政策
审稿常见问题
 
编委审稿流程
编委审稿常见问题
    友情链接
友情链接
更多....  
 
农业生物技术学报  2009年 17卷 6期  刊出日期:2009-12-28
 
研究简报
不同因素对葡萄次生胚诱导的影响
Effect of different factors on the induction of the secondary somatic embryo of Vitis Vinifera L.
何荣荣,张雅丽,崔邵艳,冒春香,卢江
2009, 17(6): 1123-1124  |  Full text (HTML) (1 KB)  |   PDF  (299 KB)  ( 312 )
摘要
本实验以欧洲葡萄霞多丽 (Vitis Vinifera (L.) Chardonnay)体胚细胞为研究材料,经过成功诱导初生胚后,摸索了不同因素对初生胚诱导产生次生胚的诱导率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初生胚培养基中添加终浓度为1µM的6-BA,能够达到85.61%的次生胚诱导率;含高浓度蔗糖的培养基有利于次生胚的保存和重复胚的诱导。而活性炭的加入虽然增加次生胚的诱导率,但同时降低了胚的活力。本实验还成功完成了初生胚的脱分化过程。这些实验为进一步的葡萄遗传转化技术奠定了基础。
两蜂种蜂王浆蛋白质组分析
Analysis of royal jelly proteome of two kinds honeybee
李建科,国占宝
2009, 17(6): 1119-1120  |  Full text (HTML) (1 KB)  |   PDF  (1813 KB)  ( 322 )
摘要
采用蛋白质组双向电泳技术和已鉴定蜂王浆蛋白质组的比对,对王浆高产蜜蜂(浆蜂)和中华蜜蜂(中蜂)的蜂王浆蛋白质组进行了差异比较。结果表明,浆蜂蜂王浆的总蛋白质点数(93个)显著高于中蜂蜂王浆总蛋白质点数(70个),它们的等电点主要集中在5-8之间,分子量在50-80kDa之间,其中共有蛋白质点为30个;通过与已鉴定的浆蜂蜂王浆蛋白质组比较,这些共有蛋白质点推断为蜂王浆主蛋白1、2、3和葡萄糖氧化酶。同时两蜂种蜂王浆的蛋白质丰度也存在较大差异,共有点中有4个蛋白质的丰度中蜂显著高于浆蜂,7个浆蜂显著高于中蜂中。结果表明浆蜂和中蜂蜂王浆蛋白质种类及丰度均有较大差异。
棉花黄萎病拮抗细菌DS45-2菌株抗菌蛋白的分离纯化
Purification of Antifungal Protein from Antagonistic Strain DS45-2 against Verticillium dahliae Kleb
武翠红
2009, 17(6): 1125-1126  |  Full text (HTML) (1 KB)  |   PDF  (408 KB)  ( 230 )
摘要
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 DS45-2菌株产生的抗菌蛋白对棉花黄萎病有较强的抗性。用NB培养基摇床振荡培养DS45-2菌株(30℃,180r/min,48h),发酵液经硫酸铵盐析得到抗菌蛋白。经分析,抗菌蛋白对热稳定;对胃蛋白酶、胰蛋白酶均不敏感,对蛋白酶K部分敏感;在碱性条件下稳定,酸性条件下抑菌活性减弱。抗菌蛋白经DEAE Sepharose Fast Flow阴离子交换层析和反相层析后,分离纯化出一个抗菌蛋白0 组分,经SDS-PAGE检测分子.质量约为23 kDa。
抑制CCoAOMT表达的转基因多年生杨树检测与分析
Analysis and Evaluation of Multiple-year-old Transgenic Poplar with Antisense CCoAOMT
林楠1,王彦珍2,李桢3,马荣才2,魏建华4
2009, 17(6): 0-  |  Full text (HTML) (1 KB)  |   PDF  (454 KB)  ( 206 )
摘要
本文以生长4年的转反义CCoAOMT基因的白杨杂种(欧洲山杨与银白杨,Populus tremula x Populus alba)及野生型对照为实验材料,测定Klason木质素含量并分析了木质素组分,结果表明转基因植株木质素含量经历4个生长季后,依然比对照降低13%,同时转基因植株木质素组分的G/S比比对照轻微降低。对茎杆切片显微观察表明转基因植株中部分导管向内凹陷,存在轻度变形。转基因植株与野生型对照在株高、胸径等外部生长形态上没有明显差别。
研究论文
猪胸膜肺炎放线杆菌环介导等温扩增检测方法的建立与应用
Detection of Actinobacillus pleuropneumoniae by newly developed loop-mediated isothermal amplification method
李佳禾1,李一婧1,付萍1,张跃伟1,黄书林1,郭盼盼1,吴文学2
2009, 17(6): 948-953  |  Full text (HTML) (1 KB)  |   PDF  (814 KB)  ( 366 )
摘要
本文建立了敏感、特异的胸膜肺炎放线杆菌环介导等温扩增检测方法。以1型胸膜肺炎放线杆菌ApxIV基因片段为靶序列设计了一组引物,并建立了LAMP反应体系,在63℃等温条件下反应45min,最低能检测到102个拷贝的目的基因,敏感性是PCR方法的10倍。通过对1~10型胸膜肺炎放线杆菌、多杀巴氏杆菌、链球菌、支原体等18种病原微生物的检测,证明该法具有很强的种特异性。另外,通过对8头实验感染猪和127份临床发病猪的鼻拭子的检测发现,该法对鼻拭子中胸膜肺炎放线杆菌的检出率为100%,优于PCR方法。
鸡γ-干扰素基因的瞬时表达及其抗病毒活性检测
鸡γ-干扰素基因的瞬时表达及其抗病毒活性检测
殷喆1,张文龙1,陈伟业2,刘胜旺2,步志高2,王君伟3,吴东来2
2009, 17(6): 954-959  |  Full text (HTML) (1 KB)  |   PDF  (649 KB)  ( 339 )
摘要
采用PCR技术从质粒pET-ChIFN-γ中扩增得到IFN-γ基因,将其亚克隆到真核表达载体pCAGGS中。将鉴定正确的克隆命名为pCAGGS-ChIFN-γ,体外转染CEF细胞,24小时后经间接免疫荧光(IFA)和免疫印迹(Western-blot)检测,表达蛋白具有良好的免疫原性。然后利用表达绿色荧光蛋白(GFP)的重组水疱口炎病毒(VSV*GFP)在CEF细胞上检测表达的ChIFN-γ抗病毒活性(AVA),经检测其抗病毒活性为2×103AU/mL,并且其活性可被抗鸡IFN-γ的多克隆抗体阻断。结果表明:ChIFN-γ在鸡胚成纤维(CEF)细胞中成功表达,并且表达的ChIFN-γ具有良好的抗病毒活性。
神经肽Y-Y1受体基因多态性及其与山羊繁殖性能关系的研究
Polymorphism of Neuropeptide Y-Y1 Receptor Gene and Its Relationship with Reproductive Performance in Goats
储明星
2009, 17(6): 960-966  |  Full text (HTML) (1 KB)  |   PDF  (645 KB)  ( 219 )
摘要
设计5对引物(P1~P5),用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和单链构象多态性(SSCP)方法检测神经肽Y1受体(neuropeptide Y Y1 receptor,NPY-Y1R)基因在性早熟、高繁殖力品种(济宁青山羊)和性晚熟、中等繁殖力(波尔山羊)以及性晚熟、低繁殖力品种(安哥拉山羊和内蒙古绒山羊)中的单核苷酸多态性,同时研究该基因对济宁青山羊性早熟和高繁殖力的影响。结果发现仅引物P2、P4和P5的扩增片段具有多态性。引物P2在济宁青山羊、安哥拉山羊和内蒙古绒山羊中检测到AA、AB和BB型,在波尔山羊中只检测到AA和AB型;测序发现BB型与AA型相比存在1个突变(C625G),没有引起氨基酸变化;济宁青山羊AA、AB与BB基因型之间产羔数差异均不显著(P>0.05)。引物P4在4个山羊品种中均检测到CC和CD基因型;测序发现CD型与CC型相比发生了G1141A突变,没有引起氨基酸变化;济宁青山羊CC和CD基因型之间产羔数差异不显著(P>0.05)。引物P5在济宁青山羊中检测到EE和EF基因型,在其余3个山羊品种中只检测到EE型;测序发现EF型与EE型相比发生了C1330T突变,没有引起氨基酸变化;济宁青山羊与波尔山羊、安哥拉山羊和内蒙古绒山羊之间NPY-Y1R基因型分布差异均达到极显著(P<0.01)水平,后3个品种之间均无显著差异(P>0.05);EF型济宁青山羊产羔数均值比EE型多0.58只(P<0.01)。本研究结果初步表明NPY-Y1R基因的F等位基因与济宁青山羊性早熟和高繁殖力相关。
黄颡鱼抗菌肽hepcidin基因的克隆和表达分析
Molecular cloning of a hepcidin antimicrobial peptide gene from yellow catfish (Pelteobagrus fulvidraco) and its expression analysis
沈文英
2009, 17(6): 972-978  |  Full text (HTML) (1 KB)  |   PDF  (980 KB)  ( 329 )
摘要
用RT-PCR方法,从黄颡鱼(Pelteobagrus fulvidraco)肝脏中克隆获得了hepcidin cDNA序列,并对其进行序列测定,在此基础上分析了hepcidin基因在不同组织中的表达差异和不同细菌感染后对其表达的影响。结果表明,黄颡鱼hepcidin的cDNA片段(GenBank登陆号EU257703)长为282bp,编码93个氨基酸,由信号肽(23个氨基酸)、前肽(45个氨基酸)和成熟肽(25个氨基酸)组成,成熟肽含有8个保守的半胱氨酸(cys)残基,可形成4个链内二硫键。与已报道的其他鲶形目鱼类hepcidin核苷酸序列的同源性为80-82%,推导的氨基酸序列的同源性为69-71%。RT-PCR半定量分析显示黄颡鱼hepcidin基因在不同组织中普遍表达,其中肝脏表达水平最高,头肾、肠道、肌肉、脑、胃、鳃、心脏、卵巢表达次之,皮肤、脾脏、肾脏表达较低。感染嗜水单胞菌和腊样芽孢杆菌的黄颡鱼,肝脏hepcidin mRNA水平显著升高。
鲤鱼三、四核苷酸重复微卫星座位的筛选及特征分析*
鲤鱼三、四核苷酸重复微卫星座位的筛选及特征分析*
鲁翠云 1,毛瑞鑫2,孙效文3,梁利群4
2009, 17(6): 979-987  |  Full text (HTML) (1 KB)  |   PDF  (626 KB)  ( 371 )
摘要
采用磁珠富集法结合放射性同位素杂交法分离出鲤鱼(Cyprinus carpio)三、四核苷酸重复的微卫星阳性克隆1248个。对其中的384个克隆进行测序分析,共得到微卫星序列325个,其中完美型244个(75.08%),非完美型59个(18.15%),混合型22个(6.77%)。依据得到的微卫星序列,用Primer 3软件在线设计并合成引物145对,检测结果显示71.43%(80对/112对)的引物在野生个体间表现出多态性,等位基因数在3~12之间,多态信息含量在0.2109~0.8607之间,80%的位点处于高度多态水平。对群体的遗传结构评估结果显示,四核苷酸重复的微卫星标记在黑龙江鲤野生群体表现出的多态性水平(PIC=0.7740)高于三核苷酸重复(PIC=0.5161)和双核苷酸重复(PIC=0.49),适用于群体间遗传差异分析和遗传连锁图谱的构建。
雁鹅遗传多样性的ISSR研究*
雁鹅遗传多样性的ISSR研究*
吴金节
2009, 17(6): 1001-1006  |  Full text (HTML) (1 KB)  |   PDF  (590 KB)  ( 283 )
摘要
本试验以来自安徽省郎溪县雁鹅原种鹅场的雁鹅为研究材料,应用ISSR技术对雁鹅种群的遗传多样性进行研究。筛选出43个ISSR引物,对94个供试样本进行了扩增,共扩增出216个位点,每条引物扩增出的谱带数在2~7之间,平均为5.0条;多态条带比率在16.67~100%之间,平均为65.60%,材料间遗传距离为0.2~0.45。用不加权算术平均组对法(UPGMA)对94个个体间的关系进行聚类分析,构建了雁鹅种群的遗传系谱图。
体外法添加苹果酸与不饱和脂肪酸对瘤胃发酵及瘤胃功能菌群的影响
体外法添加苹果酸与不饱和脂肪酸对瘤胃发酵及瘤胃功能菌群的影响
王加启
2009, 17(6): 1013-1019  |  Full text (HTML) (1 KB)  |   PDF  (543 KB)  ( 226 )
摘要
本研究采用体外法在油酸(Oleic acid,OA)、亚油酸(Linoleic acid,LA)、亚麻酸(Linolenic acid,LNA)的基础上添加不同水平苹果酸(Malic acid, MA),研究苹果酸和不饱和脂肪酸对瘤胃发酵模式与瘤胃主要功能菌群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不饱和脂肪酸和苹果酸后,丙酸浓度随着脂肪酸不饱和度的增加显著升高(P<0.01),总产气量和CH4产量显著降低(P<0.01),其它挥发性脂肪酸均随着脂肪酸不饱和度的增加显著降低(P<0.01)。添加不饱和脂肪酸LA与LNA的甲酸甲烷杆菌数量显著增加(P<0.01);白色瘤胃细菌与黄色瘤胃细菌数量比CK组显著增加(P<0.05);而脂解厌氧弧杆菌和溶纤维丁酸弧菌数量比CK组却显著下降(P<0.05)。联合添加苹果酸和不饱和脂肪酸组中,只有在添加10 mmol/L苹果酸的OA组的甲酸甲烷杆菌,数量明显减少(P<0.05)。结论是不饱和脂肪酸和苹果酸能够改善瘤胃发酵模式,但二者对体外CH4抑制作用之间没有直接的联系。并且联合添加二者对于瘤胃主要功能菌群没有显著影响。
棉花农杆菌基因转化体系的优化和抗黄萎病转基因植株的获得
Optimization of Agrobacterium-mediated cotton gene transform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transgenic plants with antifungal gene
张海平1,王学德2,邵明彦2,袁淑娜2,华水金2
2009, 17(6): 1020-1026  |  Full text (HTML) (1 KB)  |   PDF  (712 KB)  ( 239 )
摘要
为了优化根癌农杆菌介导的棉花下胚轴切段的基因转化体系,以苜蓿抗菌肽基因(alflafa antifungul peptide gene, alfAFP)为目标,利用GUS报告基因和潮霉素抗性基因的检测方法,分析和探讨了根癌农杆菌菌种、菌液浓度、浸染下胚轴的时间、共培养中乙酰丁香酮(AS)的浓度、共培养温度和时间等因子对基因转化的影响。优化分析表明,用农杆菌菌株LBA4404当OD600值为0.5-0.7的菌液浸染5-7日龄的棉花无菌苗下胚轴切段10-15分钟,在含200µmol/L AS的共培养基中21℃暗培养60h可更有效地提高转化率。经上述条件处理的下胚轴在含50mg/L潮霉素的愈伤诱导培养基上培养3周可产生转化率最高的愈伤。愈伤组织经分化培养获得15株再生棉花,经过PCR和southern-PCR分析,发现其中12株含有外源抗病基因alfAFP,可作为棉花抗病育种的种质。
蜡梅nsLTPs基因家族3个成员的分子特征及非生物胁迫应答分析
Molecular Characters and Abiotic Stresses Respond Analysis of Three Members of the nsLTP Family from Chimonanthus praecox (L.) Link
刘群1,李名扬2
2009, 17(6): 1027-1034  |  Full text (HTML) (1 KB)  |   PDF  (955 KB)  ( 345 )
摘要
为了探索脂转移蛋白在蜡梅开花抗寒性形成方面的可能功能,在构建蜡梅花cDNA文库及 EST分析的基础上,通过对文库cDNA克隆全长测序 ,得到了3个蜡梅非特异性脂转移蛋白的基因,分别命名为CpLTPI.1,CpLTPI.2,CpLTPI.3。它们的cDNA全长分别为611 bp,1016 bp和656bp ,ORF大小基本一致,分别为360bp,360bp和351bp,但 5′端和3′端的非翻译区的长度不等,存在的调控基序有所不同。3个基因的编码蛋白均具有植物非特异性脂转移蛋白的典型结构,即4对二硫键,4个ɑ-螺旋,有一个可结合和容纳脂肪酸分子的类似口袋状的疏水结构,分子量约为9 kD,为nsLTPI类。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分析比较蜡梅叶片中 3个基因对非生物胁迫的应答情况,结果表明3个nsLTP基因在蜡梅幼苗中的表达受干旱、ABA、低温和NaCl处理的影响程度不同,表明这些基因可能在蜡梅幼苗的水分平衡、耐受低温、离子代谢等过程中发挥着不同的作用。
黄冠梨几丁质酶基因家族cDNA全长序列克隆与分析
Full-length cDNA Clone and Sequence Analysis of the Chitinase Family Gene from Pear
刘栋峰1,张朝红2,王跃进3
2009, 17(6): 1042-1049  |  Full text (HTML) (1 KB)  |   PDF  (883 KB)  ( 283 )
摘要
根据已知植物几丁质酶基因序列的保守区域,设计特异性引物,以梨黄冠品种叶片为材料,提取RNA,进行反转录,克隆获得5个几丁质酶基因cDNA片段,进一步通过RACE技术获得该基因的全长cDNA序列,依次命名为PyChi1、 PyChi2、 PyChi3、 PyChi4、 PyChi5,序列提交GenBanK,登录号为:FJ589783、 FJ589784、 FJ589785 、 FJ589786、FJ589787。序列分析结果表明,所获得5个几丁质酶基因,都具有完整的ORF和Poly(A)结构,与其他植物几丁质酶基因具有较高的相似性;5个基因的核酸序列的同源性约在35%~53%之间,PyChi1和PyChi4的氨基酸同源性最高,约85%,而与PyChi5约77%;在几丁质酶基因家族,分别属于Chitinase ClassesⅠ-Ⅴ,为5个不同类型的成员;不同类型的几丁质酶基因在核酸和氨基酸序列以及功能结构方面都存在着存在着显著的差异,主要表现在肽链特性和基因结构等方面。这为进一步研究梨几丁质酶的结构和功能奠定了基础。
龙眼成花逆转相关基因表达的cDNA-AFLP分析
龙眼成花逆转相关基因表达的cDNA-AFLP分析
王平1,曾志2,梁文裕2,唐晰2,郑少泉3,陈伟2
2009, 17(6): 1050-1055  |  Full text (HTML) (1 KB)  |   PDF  (597 KB)  ( 209 )
摘要
摘要:以龙眼正常成花花芽和成花逆转花芽为试材,应用cDNA-AFLP技术,研究龙眼正常成花与成花逆转花芽cDNA的差异表达,并利用RT-PCR技术验证,探讨了龙眼成花逆转的分子机制。通过64对引物组合的cDNA-AFLP分析获得了2 560条扩增片段。选择其中有明显差异的片段进行回收、测序,获得了14条核苷酸序列。其中有13个片段在GenBank数据库中发现同源序列,1个功能未知。通过核酸和氨基酸比对分析,与龙眼成花逆转相关的112基因片段同源于银灰杨(Populus tremula x Populus alba)中编码Nek激酶家族(NIMA related protein kinases)基因(83 %), 331的核苷酸序列(80%)同源于与拟南芥(Arabidopsis thaliana)中编码内切-1,4-β-葡聚糖酶(EGases)的基因,313的核苷酸序列(78%)同源于与柑橘(Citrus sinensis)中的几丁质酶(chitinase CHI1)基因。
桃脂氧合酶(LOX)基因家族cDNA全长克隆与序列分析
Cloning and analysis of full-length LOX gene family cDNA
张涛,赵彩平
2009, 17(6): 1056-1061  |  Full text (HTML) (1 KB)  |   PDF  (882 KB)  ( 337 )
摘要
根据脂氧合酶保守序列设计的简并引物从桃(瑞蟠5号)果肉总RNA中扩增出795bp的脂氧合酶(lipoxygenase,LOX)基因的保守序列,并结合GeneBank中公开的LOX基因的EST序列经Blast比对分析、序列组装之后设计基因特异引物(GSP)。利用RACE技术共获得3条不同的桃LOX基因cDNA全长序列,分别命名为PpLox1-3。序列分析结果表明,这3个桃LOX基因家族成员与其他植物的LOX基因尽管在核酸水平上的差异比较大,但在蛋白水平上却有较高的同源性。通过对桃LOX基因蛋白序列和其他植物LOX进行系统进化树分析,发现PpLox1属于13-LOX类型,PpLox2-3属于9-LOX类型。
生物信息学分析苜蓿全基因组抗病基因和基因扩张现象
Genome-Wide Analysis of Disease Resistance Genes andExpansion in Medicago truncatula by Bioinformatics
赵阳
2009, 17(6): 1062-1069  |  Full text (HTML) (1 KB)  |   PDF  (1113 KB)  ( 245 )
摘要
摘 要:本研究采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利用BLAST(Basic Local Alignment Search Tool)和HMM(Hidden Markov Model)工具,对蒺藜苜蓿(Medicago truncatula)全基因组Mt2.0数据中含有核苷酸结合区NBS结构的抗病基因进行了分析,包括NBS基因数量、类型、基因复制、物理位置分析和系统发生学关系分析。结果表明,在苜蓿全基因组中找到469个有NBS结构的抗病基因,其中包括446个标准结构NBS基因、23个非标准结构NBS基因。通过对全基因组内标准NBS类型抗病基因进行物理位置和系统进化树分析,发现苜蓿基因组中抗病基因在进化过程中存在明显的基因复制现象,基因的复制对苜蓿基因组中抗病基因数量扩张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转基因玉米多重PCR-基因芯片联用检测方法的研究
Research of Genetically Modified Maize Detection with Multiplex PCR-Gene Chip
武海斌1,孙红炜2,李宝笃2,杨崇良2,路兴波2
2009, 17(6): 1075-1082  |  Full text (HTML) (1 KB)  |   PDF  (679 KB)  ( 264 )
摘要
根据七种转基因玉米的重组DNA结构分别对Bt11、Bt176 、Mon810 、Mon863 、TC1507、 GA21 和NK603设计转化体特异性引物,进行多重PCR检测。在此基础上分别设计和筛选了七种转基因玉米转化体特异性oligo探针,制备转基因玉米的寡核苷酸芯片。实验表明,该探针特异性好,同常用的凝胶电泳检测方法相比,芯片杂交的灵敏度(0.01%),优于凝胶电泳检测(0.1%),由于采用了多重PCR技术一次可同时检测多个基因,提高了检测的准确率和效率。
TAIL-PCR和 Tn5 转座子质粒拯救法快速分离水稻条斑病菌致病相关基因
Quick identification of pathogenicity-related genes in Xanthomonas oryzae pv. oryzicola by TAIL-PCR and Tn5 transposon rescue
袁亮
2009, 17(6): 1089-1095  |  Full text (HTML) (1 KB)  |   PDF  (608 KB)  ( 313 )
摘要
构建植物病原菌突变体库是进行新基因发掘和功能基因组学研究的有效途径之一。为了快速准确地确定Tn5的插入位点和相应的功能基因,本研究采用TAIL-PCR和Tn5转座子质粒拯救两种技术对本实验室在筛选Tn5转座子插入水稻条斑病菌的突变体库过程中获得的8个在水稻上毒性减弱的突变体进行了鉴别。结果显示,TAIL-PCR和Tn5质粒拯救相互结合使用,可有效鉴别Tn5的插入位点和相应的功能基因。TAIL-PCR明确的5株突变体是Tn5分别插入在gspF、cAMP-regulatory protein、Integral membrane protease subunit、S-adenosylmethionine decarboxylase proenzyme和gpsJ 基因上从而导致水稻条斑病菌的毒性发生了改变;Tn5质粒拯救法明确的3株突变体是Tn5分别插入在pathogencity protein、conserved hypothetical protein和flagellum-specific ATP synthase 基因上。同源分析发现,8株突变体Tn5插入的基因与已基因组测序的BLS256菌株中的基因同源性达100%。这表明,TAIL-PCR和Tn5质粒拯救技术可有效应用于植物病原菌Tn5突变体库的鉴别和目标基因的分离。
欧文氏杆菌木聚糖酶的纯化与酶学性质研究
欧文氏杆菌木聚糖酶的纯化与酶学性质研究
徐君飞
2009, 17(6): 1096-1102  |  Full text (HTML) (1 KB)  |   PDF  (730 KB)  ( 248 )
摘要
从实验室现有菌种资源中筛选出木聚糖酶高产菌株,发酵液酶活达到408 U;仅采用超滤和凝胶层析2个步骤即从发酵液中提取到电泳纯木聚糖酶,回收率高达69.17 %,比活达到28453.6 U/mg;用ESI-MS/MS法测得该酶氨基酸序列,与该研究室登陆GenBank的木聚糖酶基因表达的氨基酸序列一致;其酶学性质为:采用SDS-PAGE和凝胶层析测得分子量为22.54 kD、21.89 kD;IEF-PAGE测得等电点为9.63;以桦木木聚糖为底物时,Km值和Vmax分别为1.0mg/ml和33.3μmol/(min.ml),燕麦木聚糖的Km值和Vmax分别为0.5mg/ml和33.3μmol/(min.ml);最适作用温度60℃,稳定温度0℃~60℃;最适pH5.8,稳定pH3.4~6.4;Fe2+、Co2+有激活作用,Cu2+有强烈抑制作用。
耐碱锰超氧化物歧化酶(Mn-SOD)基因工程菌的构建及其表达条件研究
Construction Fermentation of Engineered Strain and Properties of Recombinant Mn-Superoxide Dismutase
裴雪亮,陈红漫
2009, 17(6): 1103-1107  |  Full text (HTML) (1 KB)  |   PDF  (574 KB)  ( 280 )
摘要
利用PCR技术以Bacillus sp.110-2基因组DNA为模板,扩增出606 bp编码锰超氧化物歧化酶的基因Mn-sodA,将其连接到原核表达载体pET-30a(+),得到重组载体pET-sodA,重组载体在大肠杆菌BL21(DE3)中经异丙基硫代-β-D-半乳糖苷(IPTG)诱导得到表达。SDS-PAGE分析显示融合表达产物的分子量大小为26.5k Da,同核酸序列测定的推导值相符。对含有sodA的基因工程菌表达情况研究表明:重组蛋白全部以可溶性形式存在;重组酶的比活力252 U/mg,为原始菌株的2.1倍,目的基因在大肠杆菌中实现了高效表达;而且,重组酶还保留了野生型酶显著的耐碱能力。BL21(pET-sodA)基因工程菌的构建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可利用的耐碱蛋白资源,另一方面探索了一种极端酶的生产方法。
猪链球菌2型次黄嘌呤核苷酸脱氢酶重组蛋白的酶活性和免疫原性检测
Cloning,expression and identification of gene encoding Inosine 5-monophosphate dehydrogenase
张雪寒
2009, 17(6): 0-  |  Full text (HTML) (1 KB)  |   PDF  (602 KB)  ( 279 )
摘要
克隆表达猪链球菌2型次黄嘌呤核苷酸脱氢酶(IMPDH)编码全基因,分析表达产物的免疫原性,并测定其酶活性。采用PCR法,从四川资阳中毒性休克综合征病人分离株05ZYH33基因组扩增IMPDH的编码基因impdh,构建重组表达质粒pET28a-impdh,转化E.coli BL21(DE3),筛选阳性转化子进行IPTG诱导表达,产物通过SDS-PAGE鉴定,并用western blot检测其抗原活性;最后对表达产物进行亲和层析纯化,测定其在不同pH、温度下的酶活性。impdh基因在原核细胞中得到高效表达,在最适温度和pH下具有最强酶活性。我国猪链球菌2型毒力株05ZYH33含有impdh基因,在原核系统高效表达的重组蛋白具有良好的免疫原性和酶活性。
鸡ovr基因SNPs检测及其与蛋用性状的关联分析
鸡ovr基因SNPs检测及其与蛋用性状的关联分析
詹慧琴1,俸艳萍1,Shi-XueShen1,PingGong1,彭秀丽2,Shi-JunLi1,龚炎长3
2009, 17(6): 967-971  |  Full text (HTML) (1 KB)  |   PDF  (476 KB)  ( 272 )
摘要
为研究鸡卵细胞卵黄生成受体(Occyte vitellogenesis Receptor , OVR)对鸡产蛋性能及蛋品质的影响,本试验以六个鸡种(洪山鸡、江汉鸡、双莲鸡、郧阳大鸡、郧阳白羽乌鸡、海兰褐)的一代混交群体390个个体为研究材料,采用PCR-SSCP、PCR-RF-SSCP及测序的方法进行鸡ovr基因内含子单核苷酸多态性(SNPs)位点筛选,并与鸡群蛋用性状进行关联分析。结果表明,在鸡ovr基因中发现内含子2 T3967G,内含子7 C8099T、A8296G,内含子9 A8839T、G9084A共5个突变位点;其中内含子2 HinfⅠ突变位点与开产日龄、蛋壳厚度相关极显著(p<0.01),与产蛋量、蛋重、蛋黄比例相关显著(p<0.05);三种基因型中TT个体在开产日龄、平均产蛋量、蛋重、蛋黄比例等方面都优于其它基因型个体。本研究结果证实了其他学者研究的结论,即ovr基因对鸡的产蛋性能和蛋品质性状有重要的影响。
绵羊mtDNA D-环序列与微卫星DNA遗传多样性和系统发育分析
Analysis of Genetic Diversity and Phylogenetics Using mtDNA D-loop Sequence and Microsatellite DNA Marker in sheep
成述儒,罗玉柱,韩建林,Olivier Hanotte,胡江
2009, 17(6): 988-994  |  Full text (HTML) (1 KB)  |   PDF  (762 KB)  ( 350 )
摘要
采用mtDNA D-环序列和微卫星DNA两种标记方法,对9个绵羊群体225只个体进行遗传多样性和系统发育分析。结果表明:两种方法在遗传多样性分析中得出的结论一致,即在研究的9个绵羊群体中青海藏羊的遗传多样性最丰富,而湖羊和岷县黑裘皮羊遗传多样性都较低。但在系统发育分析中,通过mtDNA D-环序列和微卫星DNA座位数据构建系统发育树,结果表现为很大的不同。由于微卫星DNA符合孟德尔遗传规律,能够反映群体间的亲缘关系,构建的系统发育树结构可靠。mtDNA是核外遗传物质,具有母系遗传的特点,在反映群体间的亲缘关系上不具优势。此外,青海细毛羊和甘肃高山细毛羊的育种实践表明它们的遗传来源相似,亲缘关系相近,这与微卫星DNA座位数据构建系统发育树反映的结果一致,因此,在群体的亲缘关系研究上,微卫星DNA数据分析的结果比mtDNA序列分析结果更可信。172个单倍型序列网络关系分析表明研究的9个绵羊群体可能有三个母系起源。
绿头鸭线粒体基因组全序列分析及河鸭类系统发育关系
Complete Mitochondrial Genome Sequence Analysis of Mallard and Phylogeny of Anatini
涂剑锋1,李宁2
2009, 17(6): 995-1000  |  Full text (HTML) (1 KB)  |   PDF  (559 KB)  ( 317 )
摘要
参照近源物种线粒体基因组序列设计引物15对,用PCR产物直接测序法测得绿头鸭线粒体基因组全序列,初步分析其基因组特点和各基因的定位。结果显示:绿头鸭线粒体基因组全长16606bp,共有13个蛋白质编码基因、2个rRNA基因、22个tRNA基因和1个非编码控制区(D-loop),其组成和排列顺序与已知雁形目鸟类相似。基于GenBank已有D-loop区序列,用N-J法构建河鸭类系统进化树。结果表明:河鸭类分为3个进化枝。其中,家鸭、绿头鸭及斑嘴鸭构成一枝 ,初步推断我国家鸭起源于绿头鸭和斑嘴鸭,或是绿头鸭和斑嘴鸭的杂交后代。
[Ca2+]及山梨醇电激液对猪卵母细胞孤雌激活的影响
Effect of [Ca2+] and Sorbitol Electroporation Medium on Parthenogenetic Activation in Pig
张廷宇1,2,戴建军1,吴彩凤1,马恒东3,王磊1,杨山亭1,张德福1
2009, 17(6): 1007-1012  |  Full text (HTML) (1 KB)  |   PDF  (422 KB)  ( 319 )
摘要
研究了电激液中不同[Ca2+]与不同电脉冲强度对猪体外成熟卵母细胞孤雌激活的影响;以及山梨醇电激活液在猪孤雌激活中的应用。结果表明:(1)[Ca2+]为0.05 和 0.1 mmol/L时,分别以1.6 和1.2 kV/cm激活,得到的卵裂率为73.75% 和 74.70%;囊胚率为37.50%和36.83%,显著高于其余各组(P < 0.05);当[Ca2+]过高,增加脉冲强度卵母细胞孤雌发育能力反而下降,退化率升高;(2)以山梨醇液进行电激活,在1.6 kV/cm时,卵裂率和囊胚率最高,分别为77.23% 和 34.15%;(3)与甘露醇电激液不同,施加交流电,山梨醇液不能对孤雌胚胎发育起到促进作用;(4)将山梨醇和甘露醇电激液等体积混合,交流脉冲后进行电激活,1.2、1.6 kV/cm组卵裂率分别72.33%和70.03%,囊胚率分别为31.03%和29.60%,虽然略低于甘露醇组(77.07%、36.03%),但优于山梨醇组(69.63%、26.93%),差异不显著(P > 0.05)。以上结果说明:猪卵母细胞激活所需内流[Ca2+]存在临界值,临界值内,提高[Ca2+]或电参数,都能提高卵母细胞的激活效果;超过临界值,发育能力下降;山梨醇液能够取代甘露醇液用于猪卵细胞的电激活;同时以山梨醇和甘露醇作为电激液的基本成分,可以用于猪卵母细胞的电激活。
甘薯茎线虫(Ditylenchus destructor)β-1,4内切葡聚糖酶基因(Dd-eng-1b)cDNA全长的克隆与序列分析
Molecular cloning and sequence analysis of a new β-1, 4-endoglucanase gene(Dd-eng-1b)from migratory plant-parasitic nematode Ditylenchus destructor on sweetpotato in China
彭德良1,彭焕2
2009, 17(6): 1035-1041  |  Full text (HTML) (1 KB)  |   PDF  (918 KB)  ( 339 )
摘要
β-1,4内切葡聚糖酶是植物寄生线虫口针分泌的一类细胞壁降解酶,在植物线虫的侵染过程中具有重要的作用。本文以甘薯茎线虫为材料,用RT-PCR和RACE方法,获得了β-1,4-内切葡聚糖酶基因的cDNA全长,并将该基因命名为Dd-eng-1b (GenBank登录号为FJ430142)。此cDNA全长序列为1640bp,包括一个1443bp的完整ORF,编码一含481个氨基酸的蛋白,其理论分子量与等电点分别为50.89KD,pI为6.94。序列比对分析表明含有糖基水解酶的保守结构域,属于纤维素酶第五家族成员,N端具有19个氨基酸残基组成的信号肽,C端含有细菌式样的纤维素结合域(CBDⅡ)。cDNA与基因组DNA重叠分析表明,此基因包含4个内含子,长度分别为36bp、76bp、187bp和344bp,切割点符合5‘-GT...AG-3’的规律。系统进化树分析表明,该基因与细菌 Bacillus.subtilis和Erwina carotovora 分泌的纤维素酶属于同一支。
新疆小麦地方品种资源HMW-GS的遗传多样性组成分析
Genetic diversity of HMW-GS composition in common wheat landraces from Xinjiang, China
丛花1,池田达哉2,王宏飞3,高田兼则2,章艳凤2,谷中美贵子2,长峰司2,藤卷宏2
2009, 17(6): 1070-1074  |  Full text (HTML) (1 KB)  |   PDF  (490 KB)  ( 206 )
摘要
为了明确新疆小麦地方品种高分子量麦谷蛋白亚基的遗传多样性,并为小麦品质改良提供基础材料,利用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 技术,分析了源自新疆地区的282份小麦地方品种的高分子量麦谷蛋白亚基组成。结果表明,在Glu-A1、Glu-B1和Glu-D1位点上的等位变异分别为3、6和 5种,三个位点上的优势亚基依次为null、7+8和2+12,其频率分别是75.5%、90.8%和72.0%。在Glu-1位点共检测到20种亚基组合,其中(null, 7+8, 2+12)组合的频率最高,为52.8%, 其次是(null, 7+8, 2.6+12)和(2*, 7+8, 2+12)组合,其频率分别为14.1%和11.0%,其它亚基组合的频率均低于10%。另外,在Glu-D1位点上还检测到一个新的亚基2.6+12。在供试的282份新疆地方品种中发现了两份具有优质亚基组合的材料,它们的亚基组成为(2*, 7+9, 5+10)和(1, 7+9, 5+10),这些地方品种可作为改良小麦品质性状的重要遗传资源。
苹果基因邻近未知序列的PCR扩增与测序方法
A Method for Amplifying the Flanking Unknown Sequence of Apple Gene and Sequencing Its PCR Products
苑克俊 yuankj1,刘庆忠1,艾呈祥2,魏海蓉1
2009, 17(6): 1083-1088  |  Full text (HTML) (1 KB)  |   PDF  (570 KB)  ( 397 )
摘要
本文提出的方法是首先利用已知基因序列设计三个巢式PCR引物p14、p15和p16,然后设计3’端为常见酶切位点、5’端为随机引物序列p17的9个酶切位点引物,用p14外引物与9个酶切位点引物进行第一轮PCR扩增,其中前5个反应的退火温度较低可以将酶切位点引物的5’端序列引入到PCR产物中,其余反应则以此PCR产物为模板采用较高的正常退火温度进行,退火温度较高是为了使整个酶切位点引物能稳定地结合到最初反应形成的产物上。为提高PCR产物的特异性和产量,用p15和p16引物分别与p17引物配对进行第二轮和第三轮PCR扩增,电泳检查发现PCR产物条带后进行纯化和测序。为保证序列的正确性,利用测得的DNA序列再设计新引物f3x与p14(或p15)配对,直接用提取的DNA为模板进行PCR扩增和测序。利用此方法成功地获得了苹果FPPS基因邻近的启动子序列528bp和5’UTR序列142bp,并已在GenBank注册(登录号FJ263960)。利用Blastn发现这是GenBank中首次发表苹果FPPS基因启动子序列。这说明用该方法获取基因邻近的未知序列是可行的。
芽孢杆菌TS01的ARDRA评估和遗传分析
Evaluation of Amplified ribosomal DNA Restriction Analysis (ARDRA) and Genetic Analysis of Bacillus TS01
张潞生 lusheng
2009, 17(6): 1108-1113  |  Full text (HTML) (1 KB)  |   PDF  (796 KB)  ( 576 )
摘要
利用自主分离的芽孢杆菌菌株TS01和15种芽孢杆菌(地衣芽孢杆菌,枯草芽孢杆菌,短小芽孢杆菌,巨大芽孢杆菌,凝结芽孢杆菌,蜡状芽孢杆菌,迟缓芽孢杆菌,苏云金芽孢杆菌,嗜热脂肪芽孢杆菌,解淀粉芽孢杆菌,环状芽孢杆菌,球形芽孢杆菌,侧孢短芽孢杆菌,多粘类芽孢杆菌,泛酸枝芽孢杆菌)模式菌种进行ARDRA分析。采用16S rDNA通用引物16S-27和16S-1525进行PCR扩增,16S rDNA扩增片段经六种限制性酶(Alu I、Taq I、Mse I、Bst UI、Hha I和Tsp509 I)酶切电泳,获得了TS01菌株的特征性ARDRA指纹图谱。ARDRA图谱通过GelcomparⅡ软件进行聚类分析(UPGMA),结果表明菌株TS01和地衣芽孢杆菌处于同一分支,亲缘关系最近。ARDRA分析鉴定结果与实验室前期菌株TS01形态、生化鉴定和16S rDNA序列分析结果一致,TS01是一株地衣芽孢杆菌菌株,从而证明ARDRA技术在菌种水平上对芽孢杆菌TS01进行鉴别具有可靠性。
弹性蛋白酶基因的克隆及在毕赤酵母中的表达
Cloning of Elastase Coding Sequence and Its Expression in P. pastoris
许文涛
2009, 17(6): 1114-1118  |  Full text (HTML) (1 KB)  |   PDF  (591 KB)  ( 468 )
摘要
本研究以一株产弹性蛋白酶的铜绿假单胞菌基因组DNA为模板,经PCR扩增得到的弹性蛋白基因,与GenBank中的序列对比发现同源性为99%。将弹性蛋白酶基因连入到表达载体pPIC3.5K中,经过酶切和测序鉴定证实弹性蛋白酶基因已插入到载体启动子下游,成功构建了质粒pPIC3.5K/PAE。将pPIC3.5K/PAE线性化,通过电转化将目的基因转入毕赤酵母KM71中,利用MD培养基筛选到近400个转化子,再经G418抗性的筛选,获得48株含高拷贝的重组毕赤酵母转化子并用PCR和弹性蛋白平板验证。经过甲醇诱导表达得到高表达的重组酵母菌株,酶活为1060U/mL是出发菌株的26倍。本研究成功克隆到铜绿假单胞菌弹性蛋白酶基因,为实现活性弹性蛋白酶的高效表达奠定了基础。
 
版权所有 © 2014 《农业生物技术学报》编辑部   京ICP备11035905号-3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圆明园西路2号中国农业大学生命科学楼1053室 邮编:100193
电话:010-62733684 传真:010-62731615 E-mail: nsjxb@ca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