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 加入收藏
 
年期检索 高级检索
33
投稿指南
编写指南
论文模板
作者常见问题
 
审稿政策
审稿常见问题
 
编委审稿流程
编委审稿常见问题
    友情链接
友情链接
更多....  
 
农业生物技术学报  2012年 20卷 8期  刊出日期:2012-08-10
 
评述与展望
转基因产品可追溯管理及溯源技术研究进展
Advances on Traceability Management and Tracing Technologies of GM Products
熊本海1,李奎 2,罗清尧2,杨亮2,杨露2
2012, 20(8): 965-970  |  Full text (HTML) (1 KB)  |   PDF  (2134 KB)  ( 283 )
摘要
家畜生产链中的转基因技术作为改善农业技术,提高农业经济效益的新技术,是21世纪不可回避的并需要积极应对的技术领域。鉴于转基因食品、动物饲料及其动物产品的安全与风险并存,本文阐述了转基因生物及转基因动物的概念内涵,总结了世界各国及其消费者对转基因技术及其产品的接受态度,其中欧盟对于GM食品、饲料及GM动物的开发持谨慎的态度,在相关标识及立法上起步早,并随着技术进步不断完善立法。对于食品和饲料的GM的标识阈值欧盟为0.9%,澳大利亚和新西兰则为1%,日本与韩国则对此标识未作要求,美国、加拿大和阿根廷等则对 GM产品标识采取自愿的方法,而我国目前的相关立法着重于对转基因产品安全审批,但对终端产品管理和标识尚无界定。其次,本文总结了中国在转基因动物溯源技术方面所开展的工作,一是基本构建了基于基因改良的转基因动物数据库及溯源网络平台(www.gmanimal.com.cn);二是提出了转基因动物产品溯源的全程标识技术路线;三是使用Net及网络数据库技术开发了转基因动物(猪)及其产品全程溯源模式系统,可实现从是否使用转基因饲料和(或)使用转基因动物及其产品生产的正向跟踪及方向溯源,为满足政府的监管及消费者的知情权和选择权在技术上做好了储备
猪肌肉发育调控和高瘦肉率基因改良猪的研究进展
Regulation of Porcine Muscle Development and Research Progress of Improved Pigs With High Lean Meat Percentage
刘楠1,阮进学2,杨述林2
2012, 20(8): 955-964  |  Full text (HTML) (1 KB)  |   PDF  (378 KB)  ( 390 )
摘要
猪肉的产量和质量与肌肉发育过程紧密相关。肌肉发育包括胚胎期肌纤维的形成、出生后肌纤维的发育和成年期肌肉的再生等步骤,该过程受到转录水平、转录后水平及通路水平等多层次的网络调控。本文以猪肌肉发育过程为切入点,重点讨论了调控猪肌肉发育的分子基础和高瘦肉率基因改良猪的研究进展,为进一步培育优质猪肉和高瘦肉率猪品种提供了参考
研究报告
仔猪多胺代谢相关基因的克隆及断奶对其mRNA表达的影响
Molecular Cloning and mRNA Expression Analysis of Polyamine Metabolism-related Genes in Different Tissue of Weaning Piglets (Sus scrofa)
郭豫杰1,张志强1,王月影1,李宏基1,查光明1,李奎 2,杨国宇1
2012, 20(8): 893-900  |  Full text (HTML) (1 KB)  |   PDF  (741 KB)  ( 262 )
摘要
多胺是一类广泛分布于组织细胞内的天然低分子多价生物活性物质,在动物的消化、营养代谢以及正常生长中发挥重要作用。本实验克隆了猪(Sus scrofa)的7个与多胺代谢相关的基因,分别是精氨酸脱羧酶(ADC)、鸟氨酸脱羧酶(ODC)、鸟氨酸转氨酶(OAT)、鸟氨酸脱羧酶抗酶蛋白1~3(OAZ1、OAZ2、OAZ3)及多按调控因子-1(PMF1),基因片段长度分别是1 602(GenBank No. EU545649)、1 422(GenBank No. EU534186)、 1 465(GenBank No. EU404089)、 874(GenBank No. EU545195)、 678(GenBank No. EU545196)、667(GenBank No. EU545197)及703 bp(GenBank No. EU534185),开放阅读框的长度分别是1 380、1 383、1 313、681、568、559和615 bp,编码的氨基酸数目分别是460、461、439、227、189、186和205。经过比对分析,猪ADC基因编码的氨基酸序列与人、小鼠的同源性分别为89.7%和87%;猪ODC与人(Homo sapiens)、小鼠(Mus musculus)和大鼠(Rattus norvegicus)的同源性分别为93.1%、89.8%和90.5%;猪OAT与人、小鼠的同源性分别为91.8%、90.5%和89.8%;猪OAZ1与人、大鼠及小鼠的同源性分别为93.4%、82.5%和83.8%;猪OAZ2与人、大鼠及小鼠的同源性分别为99.5%、98.9%和98.9%;猪OAZ3与人、小鼠和大鼠的同源性分别为90.4%、87.5%和84.2%;猪PMF1基因编码的氨基酸序列与人和小鼠的同源性为84%和70.9%。半定量RT-PCR分析表明,断乳后ADC mRNA的表达量在盲肠和直肠有所增加,其他各组织均有所降低;ODC mRNA的表达量在直肠和盲肠有较大增加,结肠、回肠和空肠的表达量均呈小幅降低;OAT mRNA在肾的表达量有明显增加,十二指肠、空肠和回肠都有降低;除了胃,OAZ1 mRNA在其他组织表达水平均有所增加;OAZ2 mRNA的表达量在所有组织均有不同程度增加,盲肠居首;OAZ3mRNA在肠道组织的表达量均有不同程度增加;PMF1 mRNA的表达量在结肠、空肠和回肠与抗酶家族相似,但断乳后有小幅降低。研究结果提示,多胺对仔猪的生长、发育、成熟、适应性和损伤后的恢复具有重要的生物学作用
猪甲状腺激素应答基因SPOT14 (THRSP)的原核表达及其融合蛋白的亲和纯化
Prokaryotic Expression of Porcine Thyroid Hormone Responsive SPOT14 Gene(THRSP) and Affinity Purification of Its Fused Protein
王丛梅1,郭豫杰2,李宏基2,韩立强3,李奎 4,杨国宇2
2012, 20(8): 901-906  |  Full text (HTML) (1 KB)  |   PDF  (683 KB)  ( 212 )
摘要
甲状腺激素应答基因(thyroid hormone responsive SPOT14, THRSP)是受甲状腺激素诱导表达的核内基因,参与脂肪合成代谢途径限速酶的转录调控,对动物脂肪生成具有重要的调控作用。为进一步研究猪SPOT14基因所编码蛋白质的生物学功能,本实验将猪SPOT14(GenBank登录号: JF_951726)的ORF片段与表达载体pET-28α(+)进行重组,获得的重组子pET-28α(+)-S14,转化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BL2l(DE3)感受态细胞,重组菌经IPTG 诱导,通过SDS-PAGE分析显示,目的蛋白分子量约为20.91 kD,且主要以包涵体形式存在,最佳诱导条件是37℃ 1 mmol/L IPTG 诱导5 h。将获得的包涵体用6xHis Ni-NTA纯化柱纯化后,采用Western blot进一步检测到了21 kD目的蛋白的表达。重组质粒pET-28α(+)-S14在大肠杆菌BL21(DE3)中成功地得到了表达,不仅为 SPOT14 基因生物学功能的研究,而且为进一步研究S14蛋白功能, 了解脂肪代谢调控机制提供了基础资料
亮甲酚蓝染色筛选及曲古抑菌素A对东北野猪核移植胚发育的影响
Effect of Brilliant Cresyl Blue Staining and Trichostain A on the Development of Somatic Cell Nuclear Transfer Embryos in Northeastern Wild Boar(Sus scrofa ussuricus)
付博1,刘娣2,马红3,何鑫淼3,吴赛辉3,马建章4,安铁洙4
2012, 20(8): 907-914  |  Full text (HTML) (1 KB)  |   PDF  (1168 KB)  ( 190 )
摘要
体细胞克隆的效率一直较低,这可能与成熟前卵母细胞的质量有关。猪卵母细胞主要来源于屠宰场的废弃卵巢,这暗示,卵母细胞可能处于发情周期的各个阶段。因此,体细胞核转移之前有必要筛选优质卵母细胞。本研究旨在探讨亮甲酚蓝染色筛选及曲古抑菌素A(TSA)对东北野猪(Sus scrofa ussuricus)核移植胚发育的影响。卵丘卵母细胞复合体经亮甲酚蓝(BCB)染色后分三组:BCB+组(胞质着色, 葡萄糖-6-磷酸脱氧酶(G6PDH)活性低)、BCB-组(胞质未着色, G6PDH活性高)和对照组(不使用亮甲酚蓝染色)。卵母细胞体外成熟培养后,对卵母细胞进行核移植操作,来源于BCB+卵母细胞的核移植胚使用50 nmol/L TSA处理,未使用TSA处理的来源于BCB+卵母细胞的核移植胚作为对照组。 结果表明, BCB+卵母细胞的直径显著大于BCB-组(P<0.05)。来源于BCB+卵母细胞的核移植胚的初次卵裂时间要早于BCB-组及对照组。来源于BCB+卵母细胞的核移植胚的囊胚形成率显著高于BCB-组及对照组(P<0.05)。且50 nmol/L TSA处理可将来源于BCB+卵母细胞的核移植囊胚率提高到(29.6±2.8)%(P<0.05)。 总之,来源于BCB+卵母细胞的核移植胚发育能力较强,且50 nmol/L的TSA可促进重构胚的体外发育。对卵母细胞进行BCB染色筛选并使用50 nmol/L的TSA处理重构胚,可提高东北野猪核移植重构胚的发育能力,为通过体细胞克隆法保护东北野猪资源创造条件
猪成熟脂肪细胞分离培养及去分化研究
Optimizing Cultivation of Mature Adipocytes and Obtaining Preadipocytes by Mature Adipocyte Dedifferentiation in Pigs(Sus scrofa)
王欢欢1,孙文星1,徐春瑛1,傅颖滢1,刘红林1,陈杰2
2012, 20(8): 915-921  |  Full text (HTML) (1 KB)  |   PDF  (2354 KB)  ( 492 )
摘要
成熟脂肪去分化技术可为研究脂肪细胞分化提供均一的前体脂肪细胞。本研究分离培养了猪成熟脂肪细胞,并去分化为前体脂肪细胞。本实验采用Ⅱ胶原酶消化后离心分离1~3日龄仔猪(Sus scrofa)皮下脂肪组织, 天花板法培养获得成熟脂肪细胞。显微镜下观察脂肪细胞去分化形态学变化,并在成脂诱导培养液的作用下诱导再分化。采用油红O染色法检测分化不同时期细胞脂滴聚集效率,脂滴的累积随诱导的进行不断增加。RT-PCR检测成熟脂肪细胞标志基因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活化受体(PPARγ)和和脂肪酸结合蛋白4 (FABP4)的 mRNA相对表达量,分化早期基因表达水平较低,其表达水平在分化过程中持续增高,在分化后期PPARγ相对表达量与诱导分化前增加了2.8倍,FABP4增加了约62倍(差异显著P<0.05)。说明去分化获得的前体脂肪细胞在成脂诱导培养液作用下,可有效地分化为成熟脂肪细胞。本研究优化了猪成熟脂肪细胞分离和培养体系,并通过去分化获得具有再分化能力的前体脂肪细胞,为进一步深入研究猪脂肪细胞分化与代谢提供技术平台
猪miR-369靶基因肿瘤坏死抑制因子-α(TNF-α)的鉴定
Identification of Porcine Tumor Necrosis Factor-α (TNF-α) as the Target Gene of the miR-369
母治平1,邓娟2,王滔1,李明洲1,李学伟3
2012, 20(8): 922-927  |  Full text (HTML) (1 KB)  |   PDF  (721 KB)  ( 272 )
摘要
microRNAs(miRNAs)是一类长约22 nt的非编码小RNA分子,作为关键的转录后调控因子调控真核生物的基因表达,广泛参与细胞的生长发育、分化和凋亡等生物学过程。本研究通过生物信息学预测发现,猪(Sus scrofa)肿瘤坏死抑制因子-α(TNF-α)的3'非编码区具有2个潜在的miR-369的靶位点。并进一步通过双荧光素酶报告系统分析,将猪TNF-α 3' 非编码区构建到双荧光素酶载体中,转染至猪髋动脉内皮细胞系,荧光素酶活性测定显示,miR-369过表达组的荧光比值显著低于对照组 (P<0.05),而miR-369抑制组相比对照组没有显著差异 (P=0.752)。研究结果提示,猪miR-369能靶向调控TNF-α的表达,对深入研究脂肪沉积性状重要候选基因TNF-α的转录后调控机制具有重要价值
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在转基因猪生长激素基因差异表达中的应用
Application of Real-time Fluorescence Quantitative PCR Technology for Porcine Growth Hormone Gene Differential Expression of Transgenic Pigs
刘剑飞1,吴明明1,蒋亚军1,迟晓瑶1,曹月胜2,张廷荣1,孙金海1
2012, 20(8): 928-935  |  Full text (HTML) (1 KB)  |   PDF  (2095 KB)  ( 249 )
摘要
为确定猪生长激素基因(pGH)在F1代转基因猪体内的遗传稳定性及其在育肥初期表达水平的差异,利用SYBR GreenⅠReal-time PCR法检测精子介导纳米基因载体法获得的F0代母猪与非转基因公猪配种所产的7头转pGH基因猪和9头非转基因猪3月龄生长激素的表达水平。根据16个血液样品荧光定量结果绘制溶解曲线和扩增曲线图谱,并用F= (1+E)﹣ΔΔCt,公式进行Ct均值的分析,得出F1代转pGH基因猪生长激素平均表达水平是同期非转基因猪的1.77倍。结果证实,1)外源pGH基因在转基因猪体内能稳定传代;2)并非每头转基因猪体内pGH基因的表达量均高于非转基因猪;3)在F1代转基因猪体内,pGH的平均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同期非转基因猪。本实验建立了能够稳定测评家猪生长激素相对基因表达水平的方法,为研究转基因与非转基因动物之间生理指标与定量表达的差异性等提供了科学依据
长白猪NEAT1基因C1149G多态性位点与血液和免疫性状的关联
Association of Polymorphism C1149G of Nuclear Enriched Abundant Transcript1 Gene(NEAT1) with Hematological and Immune Traits in Landrace Pig(Sus scrofa)
张宁波1,李勇2,3,井文倩1,储明星2,3,吴珍芳4,李奎2,3,敖红5
2012, 20(8): 874-879  |  Full text (HTML) (1 KB)  |   PDF  (361 KB)  ( 462 )
摘要
NEAT1 是一个长的非编码RNA,参与了免疫反应、paraspeckle形成以及mRNA的输出等生物学过程。本研究利用PCR-RFLP方法检测了猪(Sus scrofa)NEAT1一处C1149G单核苷酸位点的多态性,在检测的猪品种中等位基因频率变异较大。关联分析结果表明,在长白猪群体中CC基因型个体,0日龄和17日龄猪瘟病毒(CSFV)抗体水平,0日龄平均红细胞体积和32日龄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浓度显著高于GG或CG基因型;而32日龄的血小板分布宽度、血小板平均容积和大血小板比率则显著低于GG或CG基因型。实验结果可以为猪的分子标记和辅助育种提供参考
猪锌转运蛋白基因的克隆及其在消化道组织中的分布
Molecular Cloning and Distribution of Pig Zinc Transporter Gene in Digestive Tract
王月影1,臧猛1,李宏基1,郭豫杰1,鲁维飞1,查光明1,李奎 2,杨国宇1
2012, 20(8): 880-885  |  Full text (HTML) (1 KB)  |   PDF  (579 KB)  ( 204 )
摘要
slc30A编码的锌转运蛋白可将胞质锌排出细胞外或转入细胞器,从而降低胞浆锌的含量。本研究运用电子克隆设计引物,对猪(Sus scrofa)消化道组织中slc30A1~slc30A9进行克隆,将克隆的slc30A1~slc30A9序列及其编码蛋白的氨基酸序列与其他物种进行同源性比较,并对slc30A1~slc30A9在猪消化道组织中的分布进行研究。克隆结果表明,猪slc30A1~slc30A9均包含一个完整的开放阅读框架,长度为1 044~2 301 bp,编码由348~767个氨基酸残基组成的ZnT(Zinc transporter)蛋白,GenBank登录号分别为:FJ374262.1、EU825192.2、FJ358706.1、EU835903.1、FJ230771.1、FJ237622.1、FJ237623.1、FJ588029和FJ164069.1,其中slc30A8为一个突变体;同源性分析比较发现,slc30A和ZnT蛋白氨基酸与其他种属的同源性分析结果基本一致,与牛(Bos taurus)和人(Homo sapieus)的同源性较高,与小鼠(Mus musculus)和大鼠(Rattusy norvegicus)的同源性较低,且不同异构体及其编码的蛋白也略有差异;组织分布结果表明,除slc30A8仅在回肠中有分布外,slc30A9分布最广,在食道、十二指肠、空肠、回肠、盲肠、结肠和直肠中均有分布,而slc30A1和slc30A6除了回肠,其余组织均有分布,其他几个异构体在回肠中也没有分布,而在食道、十二指肠、空肠、盲肠、结肠和直肠中有不同程度的分布。研究结果提示,slc30A在消化道中的分布具有组织特异性,可能与其在猪体内的功能密切相关
仔猪水通道蛋白基因的克隆及断奶应激对其在胃肠道组织mRNA
Cloning and mRNA Expression of Aquaporins Gene in the Gastrointestinal Tract of Weaning Piglets
韩立强1,台玉磊1,郭豫杰2,鲁维飞2,李宏基2,查光明2,李奎 3,杨国宇2
2012, 20(8): 886-892  |  Full text (HTML) (1 KB)  |   PDF  (746 KB)  ( 205 )
摘要
水通道蛋白(AQP)作为一种膜转运蛋白,对于调控肠道组织的水分子转运具有重要作用。本实验利用同源序列克隆法设计引物,从仔猪(Sus scrofa)的消化道组织中克隆AQPs家族基因(AQP2~ AQP11)(GenBank 登录号分别为EU636238、 EU161094、 EU165525、 EU192130、 EU620575、 EU024116、 EU220426、EU220427、 EU582021和EU220425),并对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采用荧光定量PCR研究断奶应激对于仔猪胃肠道组织中AQP1、AQP3、AQP8和AQP11的mRNA表达影响。生物信息学分析发现,猪AQPs家族基因含有高度保守的天冬酰氨-脯氨酸-丙氨酸(NPA)结构序列,基因表达分析发现,断奶组仔猪的AQP1基因在十二指肠、回肠和结肠组织的mRNA表达量与对照组相比显著上调(P<0.05);AQP3基因在胃和小肠组织的mRNA表达有显著上调(P<0.05);AQP8基因在胃和回肠组织中mRNA表达有显著上调(P<0.01),在其他组织中没有显著差异;AQP11基因在空肠组织的mRNA表达量显著上调了1.7倍(P<0.05)。这些研究结果表明,AQP基因可能在断奶应激引起的仔猪肠道腹泻中发挥重要作用
研究资源
四环素诱导型单载体的构建、体外表达与鉴定
Construction and Identification of EGFP Eukaryotic Expression Vetor Regulated by Tetracyline
乔宪凤1,马卓2,毕延震3,华再东3,华文君3,肖红卫3,周荆荣3,郑新民4
2012, 20(8): 936-941  |  Full text (HTML) (1 KB)  |   PDF  (1373 KB)  ( 463 )
摘要
pTet-on-Advanced双载体表达系统应用于转基因动物研制,需要建立两种动物品系,经过杂交和筛选,才有可能得到转基因个体,操作繁琐,转化效率低。本研究在改良的四环素(Tet-on)基因可调控系统基础上,通过PCR的方法,分别从pTet-on-Advanced质粒和pEGFP-N1质粒中扩增rtTA和EGFP基因,测序正确后,将rtTA和EGFP基因亚克隆入pTRE-Tight载体中,构建四环素pTRE-Tight-rtTA-EGFP单载体表达系统,然后采用脂质体法,将新构建的单载体表达体系pTRE-Tight-rtTA-EGFP转染猪胎儿成纤维细胞,以不同浓度(0.0001、0.001、0.01、0.1和1 g/L)强力霉素(Dox)诱导,通过荧光显微镜检测EGFP的表达量。结果显示,转染48 h后,未加Dox无绿色荧光表达;1 g/L Dos诱导可以观察到绿色荧光;Dox浓度分别为0.0001、0.001、0.01和0.1 g/L未观察到绿色荧光。表明1 g/L Dox才能激发调控作用。本研究成功构建pTRE-Tight-rtTA-EGFP新型可控性真核表达载体,该载体在细胞中的表达受Dox的调控,能正常发挥作用。研究结果为转基因的定量表达提供了新的技术平台,也为将构建的单载体用于表达可控的转基因动物研究提供了重要科学依据
猪microRNA-378-1过表达载体构建及细胞水平验证
Construction of Porcine microRNA-378-1 Overexpression Vector and Its Expression in Cells
李莹1,鞠辉明1,白立景1,李奎 1,敖红2
2012, 20(8): 942-947  |  Full text (HTML) (1 KB)  |   PDF  (1692 KB)  ( 275 )
摘要
microRNA对细胞的增殖和分化有着重要的调节作用,从大白猪(Sus scrofa)基因组DNA上扩增microRNA-378-1前体序列,经XhoⅠ酶切后回收相应片段,连接到pEGP-miR载体中,构建重组载体pEGP-miR-378-1,转染猪胎儿成纤维细胞系(PEF), 通过荧光观察转染效率及报告基因的表达效率,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测定细胞内microRNA-378-1的表达活性。结果表明,成功地构建了重组载体pEGP-miR-378-1;荧光观察转染后的细胞,显示有较高的转染效率,报告基因有较高的表达效率; QRT-PCR结果显示,实验组和对照组microRNA-378-1表达显著提高,实验组和对照组细胞间差异极显著(P<0.01);为制备转基因动物研究microRNA-378-1功能提供技术平台
真核表达载体pIRES2-ZsGreen1-opLA的构建及其在猪成纤维细胞的表达
Construction of Eukaryotic Expression Vector pIRES2-ZsGreen1-opLA and Its Expression in Porcine(Sus scrofa) Fibroblasts
李艳玲1,王颖1,党文庆1,郝柱1,徐宁迎2,张金枝1
2012, 20(8): 948-954  |  Full text (HTML) (1 KB)  |   PDF  (1605 KB)  ( 340 )
摘要
α-乳清蛋白(α-lactalbumin,α-LA)是哺乳动物乳汁中一种重要的蛋白质,富含机体必需氨基酸和支链氨基酸,其极佳的氨基酸比例、易吸收性以及功能特异性,使得α-LA在婴幼儿个体正常生长中具有重要的意义。本实验旨在构建人α-乳清蛋白真核表达载体pIRES2-ZsGreen1-opLA,将其转染至猪(Sus scrofa)的成纤维细胞,获得稳定表达人α-LA的细胞。根据猪基因密码子偏爱性优化并合成人α-乳清蛋白基因mRNA序列opLA,并将其定向克隆入pIRES2-ZsGreen1真核表达载体,双酶切及测序方法鉴定重组载体;脂质体介导的方法将载体转染入培养的猪成纤维细胞,荧光显微镜下观察转染效果,G418抗性筛选重组细胞;RT-PCR方法检测目的基因的表达。结果表明,通过酶切以及测序鉴定得到的重组载体pIRES2-ZsGreen1-opLA构建成功;荧光显微镜下观察,转染了pIRES2-ZsGreen1-opLA和pIRES2-ZsGreen1空载体的细胞均发出绿色荧光,且荧光多集中于细胞核;筛选重组细胞的最小G418浓度为400 ng/μL;RT-PCR法检测到与目的基因大小一致的片段,而未转染组和转染空载体组均未检测到。本实验成功构建真核表达载体pIRES2-ZsGreen1-opLA,并获得稳定表达目的基因的猪成纤维细胞,该细胞可作为进一步研究转基因克隆猪的供体细胞
研究论文
利用大白猪×民猪F2资源群体开展瘦肉量全基因组关联研究
Genome Wide Association Study for Lean Meat Weight in A Large White × Minzhu Intercross Population
程笃学1,罗维真1,张龙超1,颜华1,李勇1,王立刚1,宋欣2,马小军1,王立贤 1
2012, 20(8): 858-866  |  Full text (HTML) (1 KB)  |   PDF  (671 KB)  ( 505 )
摘要
高密度单核苷酸多态性(SNP)芯片的出现和基因分型技术平台的发展使在猪上开展全基因组关联分析(GWAS)研究成为现实。本研究以大白猪(Sus scrofa)×民猪(S. scrofa)F2设计资源群体为研究对象,采用Illumina公司猪SNP60K分型芯片技术,开展胴体瘦肉量(LMW)GWAS研究,寻找与瘦肉量相关的遗传变异。所有F2代个体在达到(240±7) d 日龄时进行屠宰测定。对分型后的355头F2个体,采用基于混合模型及回归的快速全基因组关联及基因组控制法(GRAMMAR-GC) 方法进行GWAS分析,结果获得14个在染色体水平与瘦肉量性状显著关联的SNP位点(P<9.63e-06, SSC1; P<2.37e-05, SSC2; P<1.56e-05, SSC14)。其中2个SNP位点ALGA0010777和ALGA0010788分别位于1号染色体上285 030 256和285 276 856 bp处;10个SNP位点都位于猪2号染色体末端,可能与已发现的瘦肉量基因突变位点IGF2-intron3-G3072A紧密连锁;2个SNP位点ASGA0065444和ASGA0065455位于14号染色体上99 627 980和100 078 535 bp处。本研究为猪的瘦肉量性状提供了显著关联SNP位点,预测了新的候选基因。初步阐释了中外猪种瘦肉量性状巨大差异的分子机制,为进一步开展分子育种工作提供了基础研究资料
五指山猪近交家系Ⅰ系F19~F21群体微卫星位点等位基因遗传变化
Genetic Regulation of F19~F21 Microsatellite Loci Alleles of Inbred Line Ⅰ of Wuzhishan Mini-pig(Sus scrofa)
程文科1,阮楠2,牟玉莲2,李奎 3,冯书堂2
2012, 20(8): 867-873  |  Full text (HTML) (1 KB)  |   PDF  (540 KB)  ( 273 )
摘要
探索五指山猪近交系Ⅰ系F19~F21 等位基因的遗传学规律。本研究以五指山小型猪(Sus scrofa)近交系Ⅰ系53个个体为研究对象,利用14对多态性微卫星位点,通过估算其基因杂合度(H)、多态信息含量(PIC)和等位基因数(N)等参数,检测近交系Ⅰ系微卫星纯合度及等位基因遗传变化。具有多态性的14个微卫星基因座上共检测到28个等位基因,其中F19、F20和F21群体检测分别到28、26和24个等位基因,平均每个位点分别仅有2.00、1.86和1.70个等位基因;3个世代总群体平均PIC为0.24,H为0.31,均低于F18代;其中有5个基因座在第19代已经达到完全纯合。Sw1377在第21代也全部纯合。但少数基因一直表现出高度杂合状态,如Sw902、S0036和Sw874。推测这些基因可能与五指山小型猪维持其某种性状相关。本研究结果为大型动物近交系培育提供了依据
专家论坛
五指山小型猪近交系培育与遗传资源创新
Inbreeding Line Culture of Wuzhishan Mini-pig and the Innovation in Nurturing Inbred for Chinese Genetic Resources
冯书堂1,李奎 2,牟玉莲1,杨述林2
2012, 20(8): 849-857  |  Full text (HTML) (1 KB)  |   PDF  (2076 KB)  ( 502 )
摘要
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二十多年来,利用2头五指山小型猪(Sus scrofa)(Wuzhishan mini-pig,WZSP),采用近交繁育,培育出近交系,最高已获得近交F22,并进行开发应用。对WZSP近交系全基因组测序并与人(Homo sapiens)、短尾猴(Macaque mulatta)和大鼠(Rattus norvegicus)比对,初步分析发现,该近交系全基因组具有较高的纯合度和特异的分子遗传特征,不仅证明了我国实现遗传资源创新培育近交系的可靠性,而且证明该近交系猪是人类理想的“替难者”。实现我国小型猪遗传资源创新的培育目标,取得了一定的经济和较大社会效益,有着重要的现实和历史意义
 
版权所有 © 2014 《农业生物技术学报》编辑部   京ICP备11035905号-3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圆明园西路2号中国农业大学生命科学楼1053室 邮编:100193
电话:010-62733684 传真:010-62731615 E-mail: nsjxb@ca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