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
加入收藏
年期检索
高级检索
33
关于本刊
作者专区
审稿专区
读者专区
新闻公告
下载中心
联系我们
Email Alert
RSS
English
期刊介绍
编委会
主编介绍
主办单位简介
编辑部介绍
栏目设置
审稿流程图
数据库收录情况
在线投稿/查稿
投稿指南
编写指南
审稿流程说明
论文模板
版权转让协议
退修说明
看校样说明
作者常见问题
在线审稿
审稿政策
审稿常见问题
自荐审稿人
主编办公
编委办公
编辑办公
当期目录
最新录用
过刊浏览
分类浏览
全本电子版期刊
移动阅读
文章下载排行
摘要浏览排行
知网优先出版
本刊消息
科学新闻
学术动态
学术会议
联系方式
征订与广告
投稿指南
编写指南
论文模板
作者常见问题
审稿政策
审稿常见问题
编委审稿流程
编委审稿常见问题
友情链接
友情链接
更多....
农业生物技术学报 2013年 21卷 2期 刊出日期:2013-02-23
研究报告
猪Nramp1基因启动子克隆及其组织表达活性分析(猪-专刊)
Cloning the Promoter of Nramp1 Gene and Analysis of Its Differential Expression in Various Tissues
顾克翠
1
,王欢欢
2
,谢周瑞
1
,徐银学
2
,陈杰
3
2013, 21(2): 165-172 | Full text
(HTML)
(1 KB) |
PDF
(440 KB) (
456
)
+
-
摘要
Nramp1基因在猪肺泡巨噬细胞中具有较高的组织表达特异性,本研究的目的是克隆并分析猪(Sus scrofa)Nramp1基因在肺泡巨噬细胞中的特异性表达调控元件。本研究首先利用5'RACE技术确定了Nramp1基因转录起始位点,在此基础上构建了-1 327~+86 bp区域内不同长度的嵌套缺失片段,分别连接至pGL3-BASIC载体上,构建了pLUC1430、pLUC1136、 pLUC840、 pLUC751、 pLUC487、 pLUC379、 pLUC274及 pLUC179共8个缺失表达载体。采用脂质体转染法,与海肾荧光素酶载体共转染猪肺泡巨噬细胞、肾细胞、脂肪前体细胞和胎儿成纤维细胞,采用双荧光素酶报告系统验证了Nramp1基因不同启动子片段的表达活性,结果表明Nramp1基因核心启动子区位于-386~-173 bp。进一步比较了pLUC487[-386~+86]启动子区在巨噬细胞、猪肾细胞、脂肪细胞和胎儿成纤维细胞中的表达活性,结果表明Nramp1基因在巨噬细胞中的表达活性极显著地高于肾细胞、脂肪细胞和成纤维细胞(P<0.01),表明Nramp1基因启动子具有较高的巨噬细胞特异性。本研究获得了能够在猪肺泡巨噬细胞中特异表达的调控元件,为进一步实现外源基因在猪肺泡巨噬细胞中的特异性表达提供了基础。
郏县红牛跨膜蛋白18基因(TMEM18)SNPs检测及其与生长性状的关联分析
SNPs Detection of Transmembrane Protein 18 Gene(TMEM18) and Its Asscoation with Growth Traits in Jiaxian Red Cattle(Bos taurus)
马伟
1
,马云
2
,刘栋峰
3
,高远
4
,王居强
4
,陈宏
5
2013, 21(2): 173-178 | Full text
(HTML)
(1 KB) |
PDF
(328 KB) (
275
)
+
-
摘要
跨膜蛋白18基因(Transmembrane protein 18, TMEM18)在神经系统表达。全基因组关联分析(GWAS)表明,该基因的突变会影响人类肥胖和Body Mass Index(BMI)值变化。本研究采用DNA池测序技术检测了郏县红牛(Bos taurus) TMEM18基因5个外显子和部分内含子区单核苷酸多态(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 SNP)位点,通过PCR-RFLP技术对所发现的SNP位点进行分型验证,然后分析不同基因型与郏县红牛生长性状的关联性。结果表明,在郏县红牛TMEM18基因上共发现了3处新的SNPs:NW_003099175.1: g. 2303G>A、 g. 3835 G>A 和 g. 3865 A>G(aa. Gly>Ser)。关联分析结果表明,郏县红牛TMEM18基因g. 2303G>A位点AA型个体体高、体长、胸围和体重显著大于GG型(P<0.05),郏县红牛TMEM18基因g. 3835 G>A位点AG型个体胸围和体重显著大于AA型(P<0.05)。研究结果提示,这两个位点可作为郏县红牛品种体尺和体重生长性状选择的分子育种候选标记。
山东地方鸡MHC B-F基因遗传变异与免疫性状相关性研究
Associations between Immune Traits and Major Histocompatibility Complex (MHC) B-F Gene in Shandong Local Chicken(Gallus domesticus) Breeds
李福伟
1
,逯岩雷秋霞
3
,韩海霞
3
,周艳
3
,李桂明
1
,武彬
3
,曹顶国
3
2013, 21(2): 179-184 | Full text
(HTML)
(1 KB) |
PDF
(256 KB) (
312
)
+
-
摘要
鸡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HC)由一组紧密连锁的、高度多态的基因座位所组成,在机体的免疫应答和调控等方面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本研究旨在研究3个地方鸡(Gallus domesticus)品种(鲁禽鸡、琅琊鸡、石岐杂鸡)Major histocompatibility complex (MHC) B-F基因遗传变异与Sheep red blood cell (SRBC)、Avian influenza (AI)和Newcastle disease(ND)免疫抗体滴度等免疫性状的关系,揭示不同品种间基因变异与免疫性状的相关性。研究结果表明:3个品种SRBC免疫抗体滴度石歧杂鸡最高,与另外两个品种差异极显著(P<0.01);ND、H9抗体滴度趋势与SRBC一致,石歧杂另外两个品种差异极显著(P<0.01);H5抗体滴度石歧杂鸡最低,与另外两个品种差异极显著(P<0.01);亲缘关系较近的琅琊鸡和鲁禽鸡在4个抗体间结果基本一致, 2个品种间差异均不显著(P>0.05)。通过PCR-SSCP方法分析了包括MHC B-F基因外显子2在内长度为396 bp的片段。在这3个品种中分别发现了49、45和41个核苷酸变异位点,其中分别有40、37和32个引起了氨基酸突变,关联分析结果表明:3个品种中分别有6、9、4个SNPs位点与所检测的免疫性状显著相关(P<0.05)。亲缘关系最近的鲁禽和琅琊鸡其基因变异与免疫性状相关性基本一致,二者共有5个变异位点与免疫性状相关性一致,其中位点A192C、A217G均与新城疫抗体滴度显著相关 (P<0.05),位点A217G与禽流感H5抗体滴度显著相关(P<0.05),位点A211G与禽流感H9抗体滴度显著相关(P<0.05),位点G232A与绵羊红细胞抗体滴度显著相关(P<0.05)。在石歧杂鸡中位点C183G与新城疫、禽流感H9抗体滴度显著相关(P<0.05)。研究结果对于临床疫苗的使用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电转染法制备奶牛转溶葡球菌酶(Lysostaphin)和内溶素(Endolysin) 基因胚胎
Construction of Bovine(Bos taurus) Transgenic Cloned Embryos with Lysostaphin and Endolysin Genes by Electronic Transfection
杨林
1
,杜卫华
2
,郝海生
2
,刘岩秦彤
2
,赵学明
2
,王栋
2
,朱化彬
2
,王宗礼
4
2013, 21(2): 206-215 | Full text
(HTML)
(1 KB) |
PDF
(823 KB) (
451
)
+
-
摘要
溶葡球菌酶(Lysostaphin)是一种含锌的单链蛋白酶,能有效地杀灭金黄色葡萄球菌。内溶素(Endolysin)是双链DNA噬菌体所特有,是一类胞壁质水解酶,具有广泛的抗菌效果。内溶素与抗生素之间有高效的协同作用。本研究通过BTX电转染和AMAXA核转染的方法将含有溶葡球菌酶(Lysostaphin)和内溶素(Endolysin)两个目的基因(Seq2 和Seq3)及绿色荧光蛋白(enhenced green fluorescent protein, EGFP)和新霉素(neomycin, neo)两个标记基因的载体pBC1-seq2+seq3-EGFP-neo,导入牛(Bos taurus)胎儿成纤维细胞,经荧光观察、G418筛选和PCR鉴定后建立稳定转染的单克隆阳性细胞系。以其作为核供体,体细胞核移植制备转基因胚胎。通过4组不同转染程序(A-023, V-013, V-023和T-016)转染牛胎儿成纤维细胞,结果表明,转染参数T-016最适合本实验,其AMAXA转染效率(20.11%)为BTX电转染转染效率的5倍。转基因囊胚率为(20.08±4.19)%,并发育正常。本研究建立了牛胎儿成纤维细胞系,筛选出高效的转染参数,并获得了含溶葡球菌酶、内溶素的转基因细胞系和转基因囊胚,为制备抗乳房炎转基因牛及寻找防治奶牛乳房炎新途径提供了技术支持。
雌激素对奶牛乳腺上皮细胞增殖及抗氧化性的影响
Effects of Estrogen on Proliferation and Antioxidation in Bovine (Bos taurus) Mammary Epithelial Cells
陈静
1
,王根林
1
,
2
,李莲
1
,于静
1
,赵士杰
1
,蒋小强
1
,王斐
1
2013, 21(2): 216-222 | Full text
(HTML)
(1 KB) |
PDF
(379 KB) (
485
)
+
-
摘要
雌激素在哺乳动物生理中期过程发挥重要作用。本研究旨在探讨不同浓度的雌二醇(estradiol, E2)对体外培养奶牛(Bos taurus)乳腺上皮细胞增殖、抗氧化性的影响。实验分溶剂对照组(CK)和0.5、1、5、10、100 nmol/L E2处理组(Ⅰ~Ⅴ),培养奶牛乳腺上皮细胞4、8和12 h后, 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情况;在培养12 h后,比色法检测胞外乳酸脱氢酶(LDH)、胞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及丙二醛(MDA)含量;荧光定量RT-PCR法检测细胞中HSP70(热休克蛋白70) mRNA的表达量。结果表明:(1)与CK相比,Ⅰ~Ⅲ组细胞存活率升高(P<0.05);Ⅳ、Ⅴ组细胞存活率降低。(2) Ⅰ~Ⅳ组胞外LDH活性降低,胞内HSP70 mRNA表达量、SOD活性高于对照组(P<0.05),脂质化反应减弱;Ⅴ组胞外LDH活性升高(P<0.05),细胞的HSP70 mRNA表达量、SOD活性低于对照组(P<0.05),脂质化反应增强。本研究结论:低浓度(0.5、1.0和5.0 nmol/L) E2能够促进奶牛乳腺上皮细胞的增殖,诱导乳腺上皮细胞中HSP70 mRNA表达,进而通过调节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发挥抗氧化作用,长期处于高浓度(100 nmol/L)E2环境下,对乳腺细胞增殖及抗氧化性则起抑制作用并引起细胞损伤。本研究为应用外源性雌激素提高牛乳腺组织抗氧化性提供了一定理论依据。
丙戊酸对体外培养牛胎儿成纤维细胞周期的影响
Effect of Valproic Acid (VPA) on Cell Growth in Bovine Fibroblast Cells
高海霞
1
,王振飞
2
,韩鹏勇
2
,王会敏
2
,王杰
2
,于海泉
1
2013, 21(2): 223-229 | Full text
(HTML)
(1 KB) |
PDF
(358 KB) (
213
)
+
-
摘要
丙戊酸(valproic acid, VPA)作为一种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能提高细胞内组蛋白乙酰化水平,影响基因的表达。为探讨VPA对体细胞生长的影响,本实验以牛(Bos taurus)胎儿成纤维细胞为研究对象,利用流式细胞技术探讨VPA处理牛体细胞对其细胞周期的影响,并利用Real-time PCR检测VPA处理后细胞转录因子Oct4、Nanog和Cdx2基因表达变化的影响。结果显示,体细胞经0.8、1.0和2.0 mmol/L的VPA分别处理24、48和72 h后,随VPA浓度的增加,体细胞增殖减缓,细胞周期抑制在间期0/间期1 (G0/G1)期。对转录因子Oct4、Nanog和Cdx2基因表达量的检测表明,与未处理组相比VPA处理后细胞Oct4和Nanog的表达量提高,而Cdx2基因的表达量降低。研究结果表明,VPA处理能够改变成纤维细胞的生长特性和基因表达状态,本研究牛体细胞核移植胚胎表观重编程及发育研究提供了参考资料。
马铃薯黑痣病菌AG2-1和AG3 融合群分析
Analysis on Anastomosis Groups of Rhizoctonia solani AG2-1 and AG3 from Potato(Solanum tuberosum)
王宇
1
,杨志辉
1
,秦宇轩
2
,朱杰华
3
2013, 21(2): 230-237 | Full text
(HTML)
(1 KB) |
PDF
(501 KB) (
270
)
+
-
摘要
采用菌丝融合分类法对立枯丝核菌进行融合群的划分,有时不能准确地反映该菌群体间的遗传变异。本研究通过菌丝融合反应、ITS序列分析对马铃薯黑痣病菌(Rhizoctonia solani)AG2-1和AG3两个融合群进行了遗传变异研究。对马铃薯黑痣病菌AG2-1和AG3融合反应测定表明,AG3融合群菌株间为完全融合,而AG2-1菌株间存在完全融合和不完全融合现象,根据不完全融合现象可将AG2-1划分为两组。通过ITS序列构建的系统发育树表明,AG3形成单一的分支,而AG2-1可分为明显的两个分支,并且AG2-1和其内部分化出的AG2-1-1和AG2-1-2两个亚分支长度要大于AG3融合群,这说明AG2-1正在发生着明显的遗传分化。基于AG2-1不完全融合反应将其划分的两组与ITS序列分析划分的两个分支完全吻合,因此,不完全融合现象可作为融合群不断分化的参考指标。
高邮鸭和金定鸭发育早期骨骼肌发育及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受体基因(IGF-IR)表达分析
Early Development and Developmental Expression of 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 1 Receptor(IGF-IR) mRNA in Gaoyou Duck and Jinding Duck(Anas platyrhynchos domestica) Skeletal Muscle
朱春红
1
,徐文娟
2
,胡艳
1
,朱文奇
3
,宋迟
2
,陈文峰
2
,李慧芳
3
2013, 21(2): 192-198 | Full text
(HTML)
(1 KB) |
PDF
(545 KB) (
328
)
+
-
摘要
类胰岛素生长因子(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s, IGFs)在动物生长发育及营养代谢中具有重要作用。为研究IGF-IR基因对鸭骨骼肌发育的影响,本实验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研究了生长速度差异较大的高邮鸭和金定鸭发育早期(13、17、21、25、27胚龄和出雏后7日龄)骨骼肌(胸肌和腿肌)中IGF-IR基因表达差异,并分析其表达量变化与胸、腿肌发育的相关性。结果显示,IGF-IR mRNA在两个品种的胸肌和腿肌中均有表达,种间同一组织的表达变化规律一致,而不同组织中的表达模式不同,在胸肌中呈“波浪形”,在13胚龄时表达量最高,17胚龄表达量下降后,在21胚龄时表达量又上升,随后下降并维持在相对较低的水平,出雏后表达量略有上升;在腿肌中的表达趋势呈近似“L”形,在13胚龄时表达量较高,随后迅速下降并维持在相对较低的水平;品种内不同肌肉组织中IGF-IR mRNA表达变化显示在2个品种中除13胚龄外,胸肌中的表达量均极显著高于其腿肌(P<0.01)。二元变量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品种中胸肌、腿肌IGF-IR mRNA的表达与胸肌、腿肌发育呈负相关,其中腿肌的相关性高于胸肌。结论:肌肉中IGF-IR基因表达具有显著的时空差异,骨骼肌中IGF-IR基因表达对鸭早期生长发育有负调控作用。对鸭发育早期骨骼肌中IGF-IR基因表达分析将为研究鸭早期发育激素调控机理提供基础资料。
甘肃高山细毛羊微卫星遗传多样性及亲子鉴定研究
The Microsatellite Genetic Diversity and Paternity Testing of Gansu Alpine Merino Sheep(Ovis aries)
李洁
1
,罗玉柱
1
,李少斌
2
,刘秀
3
,成述儒
1
2013, 21(2): 199-205 | Full text
(HTML)
(1 KB) |
PDF
(271 KB) (
448
)
+
-
摘要
利用多重PCR和DNA测序技术对116只甘肃高山细毛羊(Ovis aries)13个微卫星座位的多态性进行检测,并结合父母本记录,开展亲子鉴定研究, 以期为绵羊种质资源评价和亲子鉴定研究提供合理有效的微卫星座位。结果表明,甘肃高山细毛羊13个微卫星座位共检测到111个等位基因,在DRB1-INTRO2座位检测到的等位基因数最多(14个),SRCRCP5座位最少(5个)。ILSTS011座位观察杂合度最高(0.888),MAF214座位最低(0.500),除MAF214座位为中度多态外,其余12个座位均为高度多态,13个微卫星座位平均观察杂合度(Ho)为0.743,期望杂合度(He)为0.727,平均多态信息含量(PIC)为0.689。表明甘肃高山细毛羊遗传多样性较丰富。通过Cervus 2.0计算,13个微卫星座位累计父权排除概率(CPE)达到了0.999 94,11个具有高度多态的座位(除MAF214和OARJMP29外)CPE达到0.999 85,12个座位达到0.999 91,其中MAF214座位(中度多态)对CPE的影响较小,DRB1-INTRO2座位(高度多态)对CPE的影响较大,对亲子鉴定的贡献较大。本研究所分析的 13个微卫星座位能够有效的提高亲子鉴定要求的精确度,可使实验操作更简便,成本降低,更适用于生产实际。
Sleeping Beauty (SB)转座子介导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基因(EGFP)体内转染鸡胚胎
The Enhanced Green Fluorescent Protein Gene(EGFP) Transfer Mediated by Sleeping Beauty Transposon in Chicken(Gallus domesticus) Embryo
薛松磊
1
,张立谢雨琇
3
,李庆平
3
,冯晓军
3
,沈丹
3
,宋成义
4
,高波
1
2013, 21(2): 185-191 | Full text
(HTML)
(1 KB) |
PDF
(483 KB) (
654
)
+
-
摘要
为了探索转座子介导技术在鸡胚中的转染效果,本研究采用鸡蛋开窗法将Sleeping Beauty (SB)单质粒转座载体pT2-SV40-EGFP-SB11注射至孵化36 h鸡(Gallus domesticus) 胚盘中,同时设开窗不注射组和不开窗组。利用体视荧光显微镜和RT-PCR方法检测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基因(EGFP)表达率,并比较不同阶段的胚胎成活率、孵化率以及蛋重变化。结果表明, EGFP在鸡胚胎中获得较高的表达率(40%~89%);开窗组和不开窗组在胚胎发育早期蛋重变化差异不显著(P>0.05),而后期开窗注射组的蛋重比例显著低于不开窗组(P<0.05);三组胚胎的成活率和孵化率在整个发育过程中变化显著(P<0.05)。本实验初步证明了经改良的鸡蛋开窗法可用于鸡胚转基因研究,并初步建立了SB转座子介导外源基因在鸡胚中转染方法。
转AtDREB1A基因菊花杂交后代优株水分胁迫耐性分析
Drought Stress Tolerance of the Hybrid Offspring Produced by AtDREB1A Transgenic Chrysanthemum
杨英杰
1
,李春水
2
,张晓娇
2
,魏倩
2
,高俊平
1
,洪波
3
2013, 21(2): 148-157 | Full text
(HTML)
(1 KB) |
PDF
(1069 KB) (
389
)
+
-
摘要
过量表达拟南芥(Arabidopsis thaliana)逆境诱导转录因子DREB1A基因(AtDREB1A)能提高菊花的干旱胁迫耐性。以具有干旱胁迫耐性的转AtDREB1A基因菊花(Chrysanthemum morifolium)株系与广泛应用的非转基因菊花品种进行常规杂交获得的后代优株A-121、A-128、A-136为实验材料,进行了RT-PCR检测、水分胁迫下的萎蔫指数和成活率统计以及脯氨酸(Pro)含量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测定。结果显示,外源AtDREB1A基因能够在有性繁殖过程中遗传给后代,且在水分胁迫下能在杂交后代植株中表达;与对照相比,水分胁迫条件下,转基因植株杂交后代Pro含量和SOD活性明显升高,且具有较强的水分胁迫耐性。研究结果表明,转基因菊花所携带的AtDREB1A基因可以在常规杂交中稳定遗传并发挥功能,提高了植株对水分胁迫的耐性。本研究为通过基因工程和传统育种结合方式选育具有干旱耐性的菊花新品种提供了技术平台。
草莓半胱氨酸蛋白酶基因(FaCP)的克隆及表达分析
Cloning and Expression Analysis of Cysteine Protease Gene (FaCP) in Strawberry (Fragaria × ananassa)
朱海生
1
,陈敏氡
2
,温庆放
3
,林珲
2
2013, 21(2): 158-164 | Full text
(HTML)
(1 KB) |
PDF
(765 KB) (
384
)
+
-
摘要
半胱氨酸蛋白酶作为一种重要的水解蛋白酶,参与植物的许多生理过程。采用RT-PCR和RACE技术从草莓 (Fragaria × ananassa)中克隆到半胱氨酸蛋白酶基因FaCP(GenBank登录号:JN979371),该基因cDNA全长1 338 bp,包含一个1 062 bp完整的开放阅读框(ORF),编码354氨基酸。生物信息学序列分析表明,FaCP 开放阅读框编码的氨基酸序列与其他植物的CP蛋白同源性较高。Real-time PCR分析发现,FaCP基因在草莓果实、叶、根、茎和花萼中都有表达;在果实成熟过程中FaCP表达量逐渐增加,在粉红果最高,红果中略有下降。在草莓叶片中,随着叶片衰老,FaCP基因表达量增加明显。研究结果表明,FaCP可能参与了调控草莓果实的成熟及叶片衰老。
评述与展望
玉米中植酸代谢及其育种
The Metabolism and Breeding of Phytic Acid in Maize(Zea mays)
张少军,陈茹梅
2013, 21(2): 238-246 | Full text
(HTML)
(1 KB) |
PDF
(650 KB) (
849
)
+
-
摘要
植酸及其代谢中间体具有重要的生物学功能。禾谷科和油料作物的种子中积累了丰富的植酸。植酸既是一种抗营养因子,也是一种重要的健康因子。然而自植酸被发现至今,人们对于其在植物中的合成过程仍然知之甚少,对其生物学功能更是缺乏全面的了解。近年来,有关于植酸代谢及其功能分析的研究逐渐引起了人们的关注。在玉米(Zea mays)、水稻(Oryza sativa)、大豆(Glycine max)中,人们发展、分离了一系列的低植酸突变体,以期降低种子中的植酸含量,从而获得可用于生产的、能够增强动物磷和矿质营养利用效率并能降低环境污染的新品种。早期的研究发现,植物中植酸的合成途径有两条:依赖于磷脂酰的合成途径和不依赖于磷脂酰的合成途径。有证据表明,作物种子中植酸的积累主要是不依赖于磷脂酰途径的贡献。玉米是中国主要的粮食和饲料作物,关注玉米中植酸代谢和育种的相关研究将有利于动物营养强化以及人类和环境健康。本文综述了植酸的生物学功能以及植酸代谢研究现状,分析并总结了植酸的代谢通路,评述了植酸在玉米中代谢的研究成果,为今后植酸代谢相关的研究提供参考。
研究论文
酵母双杂交筛选水稻OsMADS15互作蛋白
Screening of Rice OsMADS15 Interacting Proteins by Yeast Two Hybrid System
陆孙杰
1
,王惠梅
2
,杨瑞芳
2
,张晓波
2
,凃巨民
1
2013, 21(2): 127-136 | Full text
(HTML)
(1 KB) |
PDF
(904 KB) (
1092
)
+
-
摘要
蛋白间的相互作用对于生物学功能的发挥是非常重要的。MADS-box基因的功能主要通过形成同源或异源二聚体或四聚体来实现。水稻OsMADS15是一个AP1/SQUA亚家族的成员,在水稻开花时间调控、不定根的发育、茎的生长和内稃的发育等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但与之有相互作用的蛋白却知之甚少。本实验用酵母双杂交法从水稻(Oryza sativa ssp. japonica)cDNA文库中筛选与OsMADS15有相互作用的蛋白。构建了pGBKT7-OsMADS15诱饵表达载体,然后与pGADT7-cDNA library共转化到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AH109中,通过顺序筛选HIS3、ADE2和LacZ 3个报告基因的表达,共得到25个UniGene。在烟草(Nicotiana benthamiana)细胞中用BIFC实验验证OsMADS15和候选基因OsMADS1、OsMADS14、OsMADS8之间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在烟草细胞的核内,OsMADS15相连的nYFP可以与OsMADS1、OsMADS14、OsMADS8相连的cYFP分别形成互补而产生荧光,证实其间在植物体内也具有相互作用。本实验为今后近一步研究OsMADS15在水稻花发育和水稻营养器官生长发育中的功能提供了基础资料。
苦荞肉桂酸羟化酶基因(FtC4H)的克隆及其UV-B胁迫下的组织表达
Cloning of Cinnamate 4-hydroxylase Gene(C4H) from Tartary Buckwheat(Fagopyrum tararicum) and Its Tissue-specific Expression under UV-B Stress during Seed Germination
陈鸿翰
1
,袁梦求
1
,李双江
1
,赵海霞
2
,陈惠
2
,李成磊
1
,吴琦
2
2013, 21(2): 137-147 | Full text
(HTML)
(1 KB) |
PDF
(1107 KB) (
584
)
+
-
摘要
肉桂酸羟化酶(C4H)是植物苯丙烷代谢通路中的第二个酶,该酶在植物细胞中的含量可以影响木质素和黄酮类物质的合成等多条代谢支路。为进一步揭示苦荞黄酮合成的分子机制,对苦荞C4H 基因的全长序列进行克隆。本研究采用RT-PCR 和RACE 技术从苦荞(Fagopyrum tararicum)花蕾中克隆得到一个肉桂酸羟化酶基因的全长cDNA (FtC4H)。结果表明,FtC4H 基因的ORF全长为1 515 bp ,编码504个氨基酸,具有C4H 的所有活性位点。利用半定量RT-PCR 分析了苦荞芽期UV-B胁迫前后子叶和胚轴中FtC4H的表达量变化,同时比较其总黄酮含量变化,统计学分析表明,UV-B胁迫显著提高了FtC4H 的表达量与总黄酮含量(P<0.05),子叶和胚轴中UV-B胁迫条件下黄酮积累量与FtC4H的表达量呈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达到0.945和0.768。结果为深入研究苦荞C4H通过环境应答提高其黄酮含量机制提供了基础资料,也为采用分子育种方法培育高黄酮苦荞新品种提供了候选靶基因。
技术改进
乳制品中水牛成分的实时荧光PCR检测方法
Real-time PCR for the detection buffalo ingredients in dairy products
李富威
1
,张舒亚
2
,曾庆坤
1
,王赢
1
,袁辰刚
1
,王珏
1
,林波
1
,包建强
1
2013, 21(2): 247-252 | Full text
(HTML)
(1 KB) |
PDF
(440 KB) (
650
)
+
-
摘要
水牛奶制品因其良好的营养功效备受国内外消费者的青睐,而在国内外,乳制品掺假行为,却常有发生。我国作为水牛奶酪等乳制品的进口国,迫切需要一种准确的水牛成分的检测方法,来避免这种掺假行为对我国的进出口贸易造成损失。根据水牛(Bubalus bubalus)线粒体细胞色素b(Cytb)基因的保守序列,设计一对特异性引物和TaqMan-MGB探针,建立了水牛乳成分的实时荧光PCR检测方法。运用实时荧光PCR方法对5种乳水牛样品和47种常见的非水牛动植物样品进行检测,5种水牛乳样品均产生荧光信号,其余非水牛样品均不产生荧光信号,表明该检测方法具有特异性。该检测方法的重量检测灵敏度为0.01%水牛奶(W/W),DNA浓度检测灵敏度为0.001 ng/μL水牛DNA。对市售的水牛奶制品进行实际样品检测,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很好地检出水牛乳成分。本研究表明,该方法具有特异性好、灵敏度高的优点,可作为乳制品中水牛乳成分鉴别检测的有效方法。
版权所有 © 2014 《农业生物技术学报》编辑部 京ICP备11035905号-3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圆明园西路2号中国农业大学生命科学楼1053室 邮编:100193
电话:010-62733684 传真:010-62731615 E-mail: nsjxb@cau.edu.cn